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篇重要的散文,历来对此的研究不少.实则,<桃花源记>与当时"游仙"文化有密切联系,"桃源"理想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宗教理想世界民间化后文人创作的体现,其"桃源"的理想社会思想是多重文化推进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唐代酒肆发展非常迅速,发达的酒肆文化深刻影响着诗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和诗歌风貌。作为社交娱乐场所,酒肆为各层次文人提供理想的交流空间;酒妓在酒肆中进行歌舞表演并以此为媒介与诗人产生种种联系;酒肆题壁风尚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交流与欣赏;文人开酒肆作为当时之习尚也使诗歌与酒肆紧密联系起来。唐代"酒家胡"逐渐勃兴,胡文化以胡姬酒肆为中介渗入唐人生活,带给诗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影响了诗人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酒肆文化催动了唐诗刚健气质的生成,促进了诗人诗歌技艺的精进,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伟大的精神界战士,他挖掘出国民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来实现其"立人"的人学理想。鲁迅在杂文里书写了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分别期许具有"摩罗"性格的精神界战士,找寻具有"破坏"精神的"生力军"和呼吁"造出"大群新的战士与其共同战斗的生命过程。从他最初的"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一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在上海为扩大联合战线所做的种种努力中可以看出,鲁迅倾其一生,都在为寂寞的战士呐喊助威,呼唤志同道合者与其并肩作战。鲁迅执著追求和探索"立人"的人学理想的一生,也即是他期许和寻觅战友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在"京派"文化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吴组缃,具有"京派"文人气质.而一般把他视为"左翼"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精神的浸润下.吴组缃能以冷静、细致、圆润的工笔式刻画法熔融"京派"的才气与"左翼"的风骨与一炉.在更高的视界上把乡土社会中崩溃的伦理道德及其仅为着生存的抗争图式置于普遍性的探索范畴中.我们应视其为一位具有双重风格的独立作家.他的"左翼"倾向仅是政治无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创作过大量的庭园诗歌,并在其中寄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杨万里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庭园诗人,他一生酷爱园林,在游园、造园和写园中,通过想象、建筑和书写,建构起了"图景式庭园"、"实体庭园"和"书写中的庭园"三重与自己知音相契的文人庭园,在庭园中数次拒仕不出,"笔落而逝",殉于精神的清野。而庭园作为文人士大夫与政治的触媒,不仅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可居可游的知音场域,保全其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坚守,而且通过文人士大夫的书写得以留存,记录并延续了千古文人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执着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文人,一生以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为理想。开禧北伐中,陆游赞成宋军北伐抗金,对主持北伐的权臣韩侂胄寄予了厚望,同时他对韩侂胄北伐也心存隐忧。这与陆游对当时的历史形势及韩侂胄与文人之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7.
元代河北真定是一个繁华富庶、文人艺人聚集之地,故而成为当时除大都外另一个"元曲"活动创作中心。钟嗣成在其《录鬼簿》中将真定籍的7位曲作家称之为"名誉昭然者"。作为其中之一的侯正卿,即是一位不以盲疾自弃、不以年高废学,刻苦治学,积极乐观进行创作的元曲作家。他不仅能诗也善作曲,90余岁仍有著作问世,其散曲和杂剧在当时颇负盛名。  相似文献   

8.
在"君吊臣"历史上,光武帝可谓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封建帝王。他在臣子死后,不仅有赐棺具或冢地之举,而且对一些国家重臣还亲临其丧以表哀悼。他不仅在吊臣数量上超过以往封建帝王,还开创帝王亲自为臣子送葬的先例,其所吊臣子以文臣为主,往往赐棺椁或亲吊,较少赏赐钱帛,这与西汉诸帝有很大不同。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与光武帝开国帝王身份有关,与他个人儒者气质有关,也与当时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则是其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气说"是曹丕《典论·论文》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文气说"存在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文气说"的合理成分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片面性,以曹丕的"文气说"论述了文人的气质和文风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文人的气质和风格是和谐统一的,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虽与先天禀赋气质有关,但更多的还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总之,文人的气质和文风既对立又统一,是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朱湘具有非常规的个性和精神气质."废园"没落、荒凉的生存环境,使他更亲近废园、坟墓、海洋、死亡,以青春的血来呼唤光明与美.他在冷酷无情的"废园"中营造理想世界,结果一步步地走进死亡.他的死留给后人震憾和思索.  相似文献   

11.
元代散曲起源于民间的通俗俚语,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学"。后文人染指把诗词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散曲中,使它逐渐高雅化。少数民族散曲大家贯云石便是当时推崇散曲雅化的文人之一。贯云石主要通过用典、营造意境、白描三种手法的运用使散曲摆脱低俗,达到"含蓄"。杨维桢曾评价他的散曲有"蕴藉"的特点。尽观其散曲作品,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的蕴藉美。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相传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弟子说自己的理想是与朋友们驾驭轻车去野外郊游,放风筝,孔子听罢,大悦而称其"妙哉",一件小事,却也折射出孔子洒脱的性灵,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悠闲生活的热爱。尽管在当时"不成器"最遭人忌讳,似乎读书就是为了当官求仕,但孔子主张为兴趣而读书,他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世俗的求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不但是一位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道德教育家。朱熹认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目的,"变化气质"是道德教化的价值和功能,为此,他还提出了以立志、居敬、省察为主的道德教化方法。朱子的道德教化思想不仅博大精深,而且蕴涵着深厚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塑鲁迅     
鄢烈山 《语文新圃》2007,(10):11-12
2007年8月,"鲁迅与许广平"雕塑合像在广州图书馆门里揭幕.这是全国第一尊以鲁迅与许广平为题材的户外塑像.鲁迅着长袍,坐在藤椅上,身子微微左倾,右手放在一本书上;许广平则站在鲁迅身后,着五四学生装,身体稍微前倾.与以往横眉冷对的鲁迅形象不同,这回的塑像着力凸现了他和蔼、宽厚、坚韧、睿智的文化气质.这不仅是为了"缅怀两位先生在广州的情缘",也表达了时人对鲁迅的新认识或者说新塑造.用鲁迅之孙周令飞的话来表达其立意,就是"作为战士的鲁迅已经不合时了".……  相似文献   

15.
庾信萧梁时期纯文人气质彰显,入北以后儒士情愫复归,由纯丈人气质向儒文兼备的气质转化.其表现为:家国败亡的沧桑巨变激发他对历史和现实作出深刻的反思,唤起他作为儒士的强烈的功业意识,也促使其对儒家伦理的回归.入北以后庾信固有的文人气质又影响北方本土士人价值取向由重儒向慕文转变.庾信和北方本土士人气质呈反向改变而共同趋向于儒文兼备,成为南北融合的表现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风流蕴藉而又才华横溢的文人,在社会环境的温床中,他无拘自己的才性,追求宴饮享乐,表现出追慕盛唐文人豪迈潇洒的一面.在词的创作中,他突出了写物与写心的结合,闺思与艳情的展露,宣扬了"乐"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7.
我读辛弃疾     
辛弃疾,既是文人,又是武将。既是豪迈奔放的词人,又是上阵杀敌的勇士。他是历史上极为少有的人,在抗金的战争中,他无疑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战士,但在文学的长河中,他无疑是千百年才铸就的一位大师。  相似文献   

18.
梦想成真     
说心里话,他--一个外形看着就不舒服的大男孩,竟然想当一名军人?当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告诉我说,小杨的理想是当一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时,我的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别扭了好一阵儿.他哪里有一点儿军人的气质?走起路来左右摇摆的样子,身上脏兮兮的,鼻涕拖得好长,还有一副倔强的"牛脾气",这些就足以让人头疼了,他还经常结交一些"不是很让人放心"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政坛公认的著名政治家,是文坛公认的卓越诗人。政治活动,使其诗人形象焕发出奇异的光彩;诗词创作,使其政治家形象充溢着文人的气质与魅力。作为政治领袖,他给政坛带来了春风与秋雨;作为诗人,他给文坛带来了新见与力作。毛泽东,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诗人,他都是一位不满现状、憧憬未来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毛泽东一生志向高远,胸怀博大,感情丰富,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常常沉浸在感受过去、畅想未来的心绪与诗意之中。1925年,毛泽东“独立寒秋”,一方面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一方面思考未来,“怅廖…  相似文献   

20.
林章是明代后期福州文人群体中的一员,是晋安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已经得到广泛赞誉。作为一个传奇式文人,坎壈多难的经历和磊落嶔奇的个性,使他在学唐宗唐的诗风中能有所超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酸楚凄惋、沉雄悲壮的诗风。勾勒描画林章其人、整理评价其作品,可作后世为人为文的有益借鉴,可借以窥福州地域文学发展之一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