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术思潮的变迁莫剧于汉晋之际,其表现主要为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兴起。虽然那个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崇尚社会功用的儒家学说同强调个体人格的道家学说结合起来,提出了理想的圣人人格形象。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引起了文学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思想还是从学术层面而言,儒学在魏晋仍然具有无可置辩的话语霸权,因此儒家诗学也毫无疑问成为影响魏晋诗学的主要元素。汉儒关于诗歌美刺的社会功能、比兴讽谏的艺术特征、情志合一的生成理论、崇尚雅颂的审美蕲向都对魏晋诗学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是,随着儒学的式微、玄学的勃兴、佛教本土化的完成,逐步形成了魏晋儒玄释三家并峙的文化格局,从而使经学与诗学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或经学衰微,以儒学为底色的诗学比较兴盛;或经学繁荣,而以儒学为底色的诗学又处于退隐状态。只有西晋初期经学与诗学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汉魏之际,学风大变,从章句训诂的经学一变而为谈玄析理的玄学。这思想变迁之间存在着一条内在理路,也就是汉末经学自身理论困乏,由此带来儒学对理论性资源的渴求,进而促成了对道家思想的引进。这肇始于对烦琐经学的不满,经由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及对经学诠释的改造,儒道思想的合流之势逐渐扩展,最终造就了魏晋玄学的新思潮。  相似文献   

4.
东晋以来玄学成为士族的一个重要标志,谢灵运的思想、人格即深受玄学的浸染,这对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诗歌主题的发展变化、山水诗的艺术手法及玄言尾巴的存在、"自然"的诗学观的形成等,皆与玄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魏晋之际的玄学名士,山涛具有儒家兼济天下与道家全身避害的双重政治人格特征。体现在学术上,是儒家与道家两种思想的混合。山涛政治人格特征的形成与魏晋时期特定的政治环境有关,代表了当时玄学家的类型之一,值得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创建的玄学虽不同于经学,但从理论形态、概念范畴以及思维方法上来看,玄学与经学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从继承的角度来看,玄学与经学一脉相承的逻辑线索清晰可辨。何晏、王弼的玄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天人之学,是直接继承经学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     
《现代语文》2007,(9):17-17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经学的主流思潮,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兴起,杂糅道家和儒学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流派。玄学出于《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蕴藏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体现了无穷万物变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8.
经学除了系统的宇宙观、天道观之外,其独特的人性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有意思的是它们与玄学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玄学虽不同于经学,但从理论形态、概念范畴、以度思维方法上与经学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嵇康人格分而视之可谓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中有高扬在外的道家的自然,恬淡与无为,无有蕴藉于内的儒家的执著,慎独和责任,现实人格中有道家出世的超然,也有儒家入世的刚肠疾恶,由于主客观原因,嵇康的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发生断裂,不断地冲突,从而酿成他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0.
李竹 《文教资料》2012,(19):4-6
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儒家诗学和道家诗学经历了从冲突向互补转化的过程,而这是以人为转换中介的。杨乃乔先生把儒道冲突之悖立与互补之整合分为五种势态和方法,并提出了人在互补中构成的"内儒外道"和"内道外儒"两种人格类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从其生平和诗歌来看,其人格类型是属于"内儒外道"型,而这对其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玄学价值论与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用,但玄学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只有从玄学的影响入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思潮的变迁莫剧于汉晋之际,其表现主要为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兴起。虽然那个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  相似文献   

13.
总体上讲司空图的学理论具有浓厚的道家美学理论的色彩,他受到了道家以至玄学的许多方面甚至全面的影响,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也可以说是中古以后最具道家美学精神的学理论和思想。以探讨其学理论的本质及其所收道家思想的影响为指归,以现存司空图的诗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理论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以理解司空图道家思想的体现为切入点,力求在某种程度上彰示道家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创建的玄学虽不同于经学,但从理论形态、概念范畴以及思维方法上与经学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从继承的角度来看,玄学与经学一脉相承的逻辑线索清晰可辨。何晏、王弼的玄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天人之学,是直接继承经学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玄学是道家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形态。此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道家哲学没有再继续发展,但通过道教、儒学以及中国化的佛学,道家思想又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道教哲学作为玄学之后道家哲学新的发展形态,从道家哲学的转型及其与道教思想的内在联系中能够得到说明;而道家思想在儒、佛中的体现,则不能视作道家哲学的发展。同时,有必要从道家与道教关系的角度,深入探究玄学之后道家哲学不再发展的原因;把道家和道教都装在"道学"框架里的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士族、古文经学与中古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朝时期,中国的诗歌理论有突破性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诗论名著。当代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儒学衰微和玄学兴盛所致。本文认为这是与士族地主的兴起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起主导作用相关联。士族地主不同于汉代宗族地主,他们是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强大的宗族,以世积文儒、位居清要,性尚通脱、重视自我及侈情奢华为特征。玄学的兴起和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都是缘于士族的习性及其对思想文化的新好尚。中古诗论家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的诗论体系都是以儒家诗学为主导,兼收了玄学及其他有益的思想成分,是儒体玄用而非玄体儒用。  相似文献   

17.
汉代是古代诗学的过渡期,由于汉代经学的权威地位,使汉代诗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经学的影响,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汉代经学促进了诗学的发展;二是经学的今、古文之别导致了汉代诗学的不同特色和价值:三是汉代诗学受经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道教和谶纬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过去曾经被人们忽视了。我们至今虽然还没能发现很直接的材料,以说明道教和谶纬曾经非常明显地影响过玄言诗,但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力量,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展开了推翻现政权的斗争,这给以反叛儒家经学为要务的玄学,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启示,而道教经典以韵句形式宣传其教义,则毫无疑问地充当了用诗歌形式阐说理论见解的玄言诗的最早典范;谶纬以五行生克来解释历史的演变,玄学又以推尊水德的道教思想为理论指导,二之间显然具有某种奇妙的暗合,而谶纬中一些以韵语表现的符咒和谶语,在内容及形式上都与玄言诗的避祸与诫勉意义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嵇康人格分而视之可谓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中有高扬在外的道家的自然、恬淡与无为 ,也有蕴籍于内的儒家的执著、慎独和责任 ;现实人格中有道家出世的超然 ,也有儒家入世的刚肠疾恶。由于主客观原因 ,嵇康的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发生断裂 ,不断地冲突 ,从而酿成他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20.
儒道合流与正始名士人格的双重化特征高建立汉末的社会大动荡和三国纷争,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摧残,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面对传统经学的日益衰朽,一些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新的视野,开始以道家思想对儒教进行改造,使儒道思想进一步溶入社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