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普遍存在,正确认识并适当加以调适、引导和矫正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挫折具有二重性,大学生应尽量消除挫折的负面效应,化挫折为成功;加强自我调适,提高自控能力;教育者也应引导和矫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在各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大学生面临学业方面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情感困扰方面的挫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引起的挫折、就业压力引起的挫折等,要通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来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认为要对之正确调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其次要对挫折正确归因;再次,合理利用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最后,学会摆脱自我挫折。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学生挫折耐受性的教育应采取以下策略 :普及心理学知识 ,引导大学生形成辩证的挫折观 ;加强心理教育与训练 ,引导大学生适当运用心理防卫机制 ;指导自我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提倡合作式学习 ,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大学生遭受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挫折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靠外界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一是靠大学生自身的自我调适。关于受挫个体的自我调适,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建设性调适   面对挫折,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在挫折中消沉、徘徊,还是在挫折中拼搏、奋进 ?答案当然是后者,问题是应怎样把握自己。首先,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进的,人们…  相似文献   

6.
特定的心理年龄阶段、独生子女的经历和竞争激烈的环境等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相对较差,受挫折的几率增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适时调整自我目标、为学生创造环境条件是防止和矫正挫折后消极行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多数是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对挫折的承受力低而导致的,为此应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创设适当的“逆境”,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是由挫折引起的,作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客观外在的因素探讨了生活在一个变化激剧时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几种挫折以及由挫折引起的各种心理失衡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变化。从理论上提出面对挫折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同时介绍了几种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是:刺激变量(S)→机体变量(0)→反应变量(R)。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实践对策主要包括:制定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目标;明确承受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建立目标体系,注重成就动机培养,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提高信仰和价值观效果,提高自我效能感,经受挫折考验);明确承受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工作针对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挺葵 《文教资料》2009,(8):189-190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与挫折有关.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生受挫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调整自我期望值,加强心理修养.并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提高挫折承受力,有效应对挫折,从而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