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弟文     
爱弟,大姨父之子,生于八九年,十岁夭折。呜呼表弟!汝其辨乎内而讷于口者也,奈何不以天年卒而遗恨汝父兄?汝之纯明淳朴,奈何不业姨父之家乎?  相似文献   

2.
祭弟文     
罗小军 《中学文科》2004,(10):45-45
爱弟大姨父之子,生于八九年,十岁夭折。呜呼表弟!汝其辨乎内而讷于言者也,奈何不以天年卒而遗恨汝父兄?汝之纯明淳朴,奈何不业姨父之家乎?姨父性苛严,虽无才学,愿汝能读书,厚望于汝,而汝竟早夭,何以遂汝父之愿乎!吾尝教汝读书,习至司马光砸缸救人之事,吾言曰:“司马光有高人之行,有独知之虑。故后能成名。商君有言‘疑事无成,疑行无功’,处事须当机立断,为人不可狐性多疑。”汝疑而问曰:砸缸虽智,然缸大皮厚,水浊又深。掷小石则不坏缸,掷大石则石亦伤人,且缸皮脱落,锋利如刀,不为上策。”吾故无言以对。汝父指汝而骂曰:“孺子不可救!书中圣…  相似文献   

3.
追光     
6月21日 晴 “时光一逝不复返,历史即去无影踪”。呜呼!果真如此,奈何,奈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异性之爱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元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  相似文献   

5.
四面楚歌     
陈婧 《中文自修》2005,(2):28-28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相似文献   

6.
住宿族,每天都在兰千点上穿梭,将生活的五线谱压缩再压缩,取之精华便成专利,此所谓“三点一线”。奈何它X、Y、Z再魅力无穷,吃饭再俗不可耐,相形之下,毕竟“之乎者也”斗不过空空腹中那几条蛔虫。所以,“吃”是个永不衰老的话题,而打饭,则是这个话题最鲜活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  相似文献   

8.
人在旅途     
曾明 《中文自修》2006,(6):48-50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这样的境界里,每个人都能够享受真正的生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了解不同的风土民情,增长知识和开阔眼界。甚至自然的风景,也会成为成长的养分,乌申斯基说,“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 人在旅途——在现实的旅途上,也在想象的旅程中,我们可以藉由亲身的深入观察,产生新的体验,也可以从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入手,开掘、展示和弘扬灿烂多姿的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2005,(3):30-31
文章标题出彩,将全文阐述中心落实在“奈何”两字上,既是对种种为利禄而“忙”的社会现象的感慨不满,又是对“忙”的负面效应的批评,给了我们人生的一种警示。立意较深,显示了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从内容上看,涉及面广,但又不是单一罗列现象,而是善于从纷繁芜杂的现象中进行筛选、提练,由生活而阅读而心灵。紧扣话题层层展开,从而表现出考生的选材能力。语言表达运用散文化笔调,富有诗意又不失明快有力,尤其是末尾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思考余地。  相似文献   

10.
读好文章如品醇洒、如享美味,而读有些学生的文章,分明不只是让人吃粗茶淡饭,更像足让人咽腐菜烂肉。对语文教师而言,这还不算,倒胃未完,还得用文字的形式说出味道不好在何处,原料乎?厨料乎?厨艺乎?语文老师的苦衷,此乃其一。不过为了让学生所做的这道菜味道日渐好起来,教师还需做一些努力,以下即为浅见:  相似文献   

11.
宋代苏辙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魏文帝曹丕也说,"文以气为主".那么好文章究竟应有哪些"气"呢?怎样为之充"气"呢?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3.
箫的气质     
我想萧是有气质的。哨呐就不行,装腔作势的,像个东张西望的光棍儿,喜事也忙乎,丧事也忙乎。在农家的小院里,嗓门一吊,便咋咋呼吁地闹上半天。捂住悲伤,能炸响一院的喜悦;捂住喜悦,就淌出四野的悲凉。哨呐的悲喜都是表演给东家看的,而他的一辈子无悲也无害,所以哨呐没有性格,云来了就下雨,雨过了就天晴。  相似文献   

14.
出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海南单科历史卷单选第4题:“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  相似文献   

16.
文言趣读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不识一字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无臧获①,凡洒扫庭除②,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  相似文献   

17.
延师为仆     
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曰: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什物,屈先生一行,可乎?曰:可。主人曰:如此,幸甚!师曰:仆亦有一言,愿主人勿讶焉。主人问:何言?师曰:  相似文献   

18.
《当代职校生》2004,(11):19-20
读罢甘同学的《人蝇大战》,老编也觉得胸中窝火:小小苍蝇竟如此难缠!我堂堂人类还奈何它不得?当即有朋友古道热肠.帮忙遍查天下英雄之奇拳怪招,汇总二十六道必杀计在此一并提交甘同学等壮士.其法即使不能立竿见影,至少也让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灭蝇行动之余,能一笑解乏。  相似文献   

19.
忘却的快乐     
张荞 《当代职校生》2004,(12):21-21
女孩的心里总是藏着一首诗,那诗行充满温馨和浪漫,现实的生活总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有时候它像一团麻,甚至还有解不开的疙瘩。遇上春天那灿烂的眼眸,她会给憧憬增加几分理由,碰到冬日那萧瑟的寒风,她不免多打了几个哆嗦。奈何四季无常,心中的惆怅只能独自排解。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类真题回放]2012年全国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