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就词学研究领域而言,学者关于欧阳修词的思想艺术及其词史地位的评述甚多。其实,欧阳修对词体文学的贡献与其说在于题材的开拓与风格的嬗变,还不如说他更注重词的格调与审美情韵。"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欧阳修合乐而歌的情怀和至情至性的人生,为词学注入了高雅的情韵美,而这正是欧词研究所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3.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剐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相似文献   

4.
受晚唐五代花间词以及北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欧阳修词内容为直接描写女性的妩媚,甚至写男女私情,体现艳情娱乐的审美特征;其次,欧阳修词描绘自然风关,抒发文人的闲情雅志;欧阳修部分词专意于内心深处隐秘的细微感受描写,透露出士大夫的感伤情怀。欧阳修词呈现多元化的审美特征,成为唐宋词史中把词的娱乐性功能推向抒情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5.
苟迎迎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30-32,132
在莎士比亚塑造的众多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敢于"女扮男装"的女性无疑是令人叹服的独特风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选择着"男装"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传统与现实的无奈之举;二是心理层面上的"男性化"抗议之举。这些"女扮男装"的形象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某种程度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醉翁亭记》我们发现欧阳修词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他在词中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性醉翁形象,分析其词中醉翁形象的类型,可以揭示醉翁形象系列词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解剖李清照的词,可了解女词人的感情世界。无论南渡前后,词中所表现出的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都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她的"个人化"特征的写作,无论在艺术成就上还是女性自我的人格形象的塑造上,都达到了古代女性写作的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词被视为"诗余"、"小道",反而在儿女之情的表现上,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所以我们看见许多在诗文中、在官场中正统庄重、不苟言笑的君子,一旦涉笔于词便一样地堆翠叠玉、情意绵绵。从整体上看,宋词在女性形象的刻画、儿女之情的抒发上,是文雅的成功的。这不但是对诗的题材领域的一大开拓,也是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个重要拓展。  相似文献   

9.
晏殊词和欧阳修词分别对秋景和春景有着不同的偏好。晏殊词中悲凉的气氛更浓厚,更具有文士气,也更多中年人式的感慨。晏殊词的特点是“情中有思”,但在其理性控制的表面之下有着挥之不去的伤感;而欧阳修则直接用感性的快乐达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越。晏殊词取境相对狭窄,其主人公常保持着内向的独省,并不尽兴于宴饮之欢,反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词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10.
词与诗相比,更具备几分阴柔气质,这与词中大量的女性形象描写是分不开的。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以男性视角出之,与男性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女性的自身写照。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某些方面又是相同的,这与男性女性无关,而是封建时代强加给人们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庭院深深"这首词,历代学者对其归属说法不一,本文首先对清代周济"文必如其人"和宋代李清照之"欧公所作"这两大倾向于欧阳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从而说明此词不必为欧公之作。再在参考前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比较冯、欧二人的艺术特色,从而得出了此词为冯延巳之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汉语颜色词是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枝独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鲜活的形象感和强烈的表现力。颜色词与它所指的"对象"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它的修辞功能进行论析,力求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从而也使得汉语颜色词的使用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3.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香化"特色。红楼女性生命、生活的诸多方面,或以"香"字形容,或与"香"有关。"香化"现象旨在彰显红楼女性的光彩,张扬她们的审美情趣,从中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红楼梦》继承古典文学的女性形象"香化"传统,并将其发挥到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5.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词强化了情感表现,他强调“有情痴”的“情多”,这既坚持了文学作品的情感特质,又突出了词体尤为强调窈渺写心的特点;欧阳修词婉曲层深的表现,也使得词既继承了诗的抒情性,又有别于诗,形成了词体特有的曲折言情的特点;同时,欧阳修在词的题材范围上做了有力的开拓,使之具有了诗一般广阔的题材内容。对欧阳修词,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为:词的特质,诗的渊源。到欧阳修,词的小令终于烂熟了,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进一步开拓词的意境、题材与作法。  相似文献   

17.
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 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相似文献   

18.
词起源于民间,本是伶工乐伎之作,随着文人的介入,逐渐趋于雅化。欧阳修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进行词的创作。推动了词的雅化。本文从欧阳修的言情词,充满士大夫情趣的清雅闲适词,慨叹仕途风波、人生际遇的咏怀词和具有文人气息的民间词几方面来论述欧阳修词是如何体现创作主体高雅情趣的。  相似文献   

19.
在《死水微澜》中,作者精心刻画了一个独特叛逆的女性形象蔡大嫂,并将她置于西方列强侵入四川的袍哥势力和教民势力交错纠葛的斗争中。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蔡大嫂——一个封建女性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执著于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且作者通过营造饱含浓厚巴蜀韵味的空间,凸显主人公生命张力的鲜活个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死水"般的四川社会所被激荡起的阵阵"微澜"。  相似文献   

20.
宋代文化形态的特殊性 ,决定了宋代文人特殊的生活态度及文化价值取向。欧阳修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转变风气的人物 ,艳情词在其词集中有很大比重 ,其艳词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词家对女性的描写中表现出超越前人的强烈女性意识 ,作者在创作中对特定时代女性生活、思想、情感、心态、人格等方面自觉的理性观照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女性观念和价值取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对女性观照的一贯性、自觉性 ;其二 ,对女性评价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