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丘菽园是我国近代侨居新加坡的著名侨领、报人、政治活动家 ,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 ,诗评家和小说理论家。他一生有多种著作传世 ,其中《菽园诗集》千余首诗中 ,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内渡之初,丘菽园是几个敢援之以手者之一,后因菽园受朝廷招安而割席。该文就两丘交往四年间,菽园为逢甲保存、刊印诗文,唱和、书信内容,海内外保皇党人活动与联系,以及两人对招安的心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内渡之初,丘菽园是几个敢援之以手者之一,后因菽园受朝廷招安而割席。该文就两丘交往四年间,菽园为逢甲保存、刊印诗文,唱和、书信内容,海内外保皇党人活动与联系,以及两人对招安的心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陆容《菽园杂记》中的故事改编)《菽园杂记》作者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明朝苏州太仓人。《菽园杂记》是陆容的代表作,共十五卷。它是关于明代朝野掌故的史料笔记,叙掌故,谈学术,都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时人评价说:本朝记事之书,当以陆文量为第一。书中有众多有关太仓的人事、方言和风俗的记载和考辨,还可以读到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记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大约在1897年,南洋才子丘菽园(187—1941)跟内渡定居蕉岭不久的台湾诗人及抗日志士丘逢甲(1864—1912),开始诗文论交,成为至好.时丘菽园不过廿四岁,丘逢甲卅四岁.越年,即1898年5月26日,邱菽园在新加坡开办了《天南新报》,自任总理(即社长)兼总主笔,立志以文字启迪民智,同时亦积极鼓吹维新救国.半个月之后,丘逢甲的诗文(以诗为主)就开始在《天南新报》邱菽园亲自主持的文艺栏里陆续出现.1900年初,丘逢甲与王恩翔奉惠潮嘉道沈洁斋之命,到南洋一带宣扬清廷保护华商政策.两人于3月18日抵新,在新马两地逗留了两个多月.丘逢甲与邱菽园的私谊,有了进一步的发殿.这时期,丘逢甲在《天南新报》所发表的诗文更多.一直到了1900年5月底丘逢甲离新后,这种现象,才告消失.因此,丘逢甲与《天南新报》的文字姻缘,前后维持两年.  相似文献   

6.
明代《菽园杂记》、《戒庵老人漫笔》等史料笔记文献具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今选取23条词语,试作溯源,以补《汉语大词典》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丘菽园为人作诗及其咏史诗诗风的具体表现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其咏史诗的风格为豪放.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年来,在撰写《丘逢甲评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首诗未收入丘逢甲的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中。这首诗,题为《与平山、近藤二君及同志诸子饮香江酒楼,兼寄大隈伯相、犬养春官日本东京》:诗云: 谁挟强亚策,同洲大有人。愿呼兄弟国,同抑虎狼秦。慷慨高山泪,纵横大海尘。支那少年在,旦晚要维新。诗人在“慷慨高山泪”下有一注语:“日本有高山正之,其人维新先进也。”此诗见于丘菽园《挥麈拾遗》卷四。诗前有丘菽园的一段说明文字:“仙根诗之钞  相似文献   

9.
黎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25+28-25,28
民俗语汇是语词中同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而民俗本身植根于乡土的特性,就使得其载体——民俗语汇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修辞构词,是指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手段。《菽园杂记》的修辞构词主要有:比喻式、借代式、婉曲式、引用式、摹绘式、综合式。  相似文献   

10.
潘菽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乐国安,沈杰在潘菽博大精深的心理学思想中,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同样是丰富而深刻的。其中既体现了潘菽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方面的一贯主张,同时又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独到见解,通过初步的研究,我们把潘菽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粗略地...  相似文献   

11.
明代陆容之<菽园杂记>,以其详实生动的记载,从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多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特征,并以其较高的史料价值说明古代史料笔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陆容的《菽园杂记》是一本以记载明代朝野故实为主的笔记体作,它的语言字史料很有价值,为研究明代的字,语音,方言词汇,方音提供了丰富的例证,许多语言学注意到了,但只是零星的引用,本作一翻较为系统的爬罗剔抉的工作,试图从整体上对它的语言史料价值进行全面的叙述与评价,以期引起更多学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词语:五谷杂粮、五谷不分、五谷丰登。那么“五谷”分别指的是哪些作物呢?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五谷     
周青梅 《生物学教学》2012,37(12):79+82
说一个人懒时,会想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也是关于"五谷"一词最早的史料记载,出自《论语·微子》,"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而"五谷"究竟指什么,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很显然,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稻和麦都是大家熟知的,也是我国多数人的主食;而稷和黍,其实都是禾本科稷属的植物;这里的麻指的是大麻,古时人们用大麻子榨油食用;菽是古时的称法,其实就是大豆。随着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出场宝宝:张菽洋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妈妈专家名片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点评小菽洋不肯道歉,一是父母的批评方式不对,二是小菽洋将道歉和坏孩子挂钩了。批评是矫正孩子现在的错误,批评的方式不对,孩子会无法接受。手镯的事情,妈妈一定要让小菽洋道歉,这样无法达到批评的目的。妈妈首先应该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道歉,然后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及时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父母对小菽洋的留有想象空间的教养方式,小菽洋举一反三的创意,令父母及周围的人都关注她,喜爱她,给予她各种各样的表扬。围绕在表扬中的菽洋,一直以…  相似文献   

16.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指稻、黍、稷(粟,即谷子)、麦、菽(大豆);一种是指麻(大麻)、黍、稷、麦、菽。  相似文献   

17.
唐自杰教授新著、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理论心理学问题探新——潘菽心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是第一本系统研究我国心理学泰斗、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的潘菽教授的心理学思想的书,也是我国理论心理学少数力作之一。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心理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1、系统整理和阐述潘菽心理学思想潘菽教授是中国心理学的一位重要的奠基者,是中国理论心理学的一位重要的开拓者,在心理学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的问题向来是人们关心的生活大事。《小雅·采菽》就提到“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这里写到的菽是豆类的总称。中国栽培豆类的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广大,可见豆子自古以来就是人之所爱。白花花、软糯糯的热粥,配上被称为“粥伴侣”的豆酱,酱香浓郁,鲜香可口,看着可心,闻着沁心,吃着舒心。中国人是顶会吃的,豆酱、豆浆、豆腐……除了上述传统豆制品外,  相似文献   

19.
《春秋》一书两处记“陨霜”,一为僖公三十三年,云“陨霜不杀草”,一为定公元年,云“冬十月陨霜杀菽”。一举草,一举菽,两者书法不同。对此,《左传》、“公羊传》均未阐说,独《谷梁传》于“陨霜不杀草”云;“未可杀而杀,举重也;可杀而不杀,举轻也。”范宁集解:“重,谓菽也;轻,谓草也。轻者不死,则重者不死可知。”于“冬十月陨霜杀菽”云:“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曰菽,举重也。”范宁集解:“举杀豆(按:豆即菽),则杀草可知。”“不杀草,则不杀菽,亦显。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是也”杨士勋疏:“陨霜二文不同书,故范特为一例。传嫌独杀菽,不害余物,故以轻重别之。菽易长而难杀,故以杀之为重。重者杀,则轻者死  相似文献   

20.
学生要进行有效地学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国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一类是有关认知活动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