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敏感、信任、焦虑等方面问题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在设置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为期6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ITS人际信任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对研究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实验组被试验后在交往焦虑、人际敏感、人际焦虑和人际信任四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2)实验组在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在以上四方面与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信任、焦虑等能力,且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从影响社交退缩的人际信任、自我接纳、善待他人、沟通无限、关系维系五个维度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探讨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退缩倾向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发现: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退缩倾向一定程度上有效,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195名大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训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训练方式、认知风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结果发现:(1)四种训练方式都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同伴信任水平。总体而言,最好的训练方式为电影课和团体训练,其次为心理课,效果最差的是网络学习。(2)四种训练方式都能显著提高大学生一般人际信任水平,但四种训练方式之间训练效果的差异不显著。(3)训练方式和认知风格在大学生一般人际信任上不存在交互作用,在同伴信任上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想要改变的主观意愿不仅会影响他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态度,而且也反映了他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采用Nvivo7.0质性分析软件对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逐字稿进行编码,并对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主观意愿的变化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人际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的主观意愿存在先减弱后增强、再增强和逐步增强两种趋势;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成员的主观意愿会影响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积极心理理论指导下的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效果。通过海报宣传招募、面谈、筛选,采用设计的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对13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7周团体训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后测比较。结果:1)实验组后测PEI得分与前测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期间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水平;2)团体心理辅导要考虑长期效果,注重后期生活中自信的锻炼与培养并进行追踪回访评估。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法验证经济资助、关注教育、团体辅导等在改善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作用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关注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正向影响,并且团体心理辅导的影响更为突出。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注重人文关怀创建和谐人际环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的方式考查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相比,团体辅导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更有效;团体辅导比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好,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特点与关系。被试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61名学生。使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其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表现出较强的男女差异,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内控性显高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控制源存在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某高校的522名学生为例,借助于团体测试的方式,研究了其内控性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后续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城乡、性别差异,对应的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在心理控制源中,具备较强男女差异的是高校生的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相比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显然大学生的内控性显著更高,并呈现出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