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移动IPv6允许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连续的通信,但是现有的各种基于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仍经受较大延迟,达不到对时延敏感的实时业务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层次型快速移动IPv6切换机制,通过在层次型移动IPv6上调整快速移动IPv6的信令流程,简化了切换预测阶段的操作,仿真表明该切换机制减少了整体切换延迟.  相似文献   

2.
林志兴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4):436-437,442
移动IP网络中移动节点的移动会产生切换延迟。本文探讨了在HMIPV6下进行MAP分层的方案,可以适当减小移动节点在MAP中切换的平均延迟。  相似文献   

3.
移动IP的切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移动性支持的角度。介绍了当前的移动IPv4技术和新一代的移动IPv6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移动主机切换过程现有的几类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如IPv4的低延迟切换技术和IPv6的无缝切换技术。以及MIPv6的层次切换技术。文章将提高移动切换性能途径归纳为分组缓存、组播和由第2层移动触发切换的技术。并提出路径绑定,注册和地址簿通知两项方案,最后讨论了移动IP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快速切换是解决移动IPv6切换过程中包丢失问题的互联网标准.快速切换通过在接入路由器间建立临时隧道,当移动节点切换时,用隧道来转发发向旧转发地址的数据包,同时允许接入路由器缓存发向移动节点的数据.本文分析了移动IPv6切换时丢包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针对移动IPv6快速切换,分析其适合解决移动IPv6切换丢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移动IPv6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是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本文在对移动IPv67的快速切换技术进行理论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善无线通信过程中移动IPv6切换性能的方案,并在理论上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吴磊  沈崧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8):126-129
针对异构网络切换中FMIPv6协议存在高延时高丢包,无法满足实时业务对服务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预先进行地址生成和绑定的FMIPv6协议——PAGB-FMIPv6(Proactive Address Generation and Binding for FMIPv6)。该协议在FMIPv6的基础上,采用预先生成可用转交地址、提前进行新转交地址的绑定更新方法,消除切换过程中重复地址的检测操作,减少新转交地址绑定更新延迟,增加预应式切换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切换延迟和丢包。仿真结果显示,新协议在切换延迟、丢包方面优于FMIPv6。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原有的移动IPv6网络切换方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切换方案——基于MPLS技术的多转交地址切换.即在原有MIPv6协议中的绑定更新消息中增加2个bit,实现多个转交地址的灵活使用.理论分析证明此方案能够降低移动IPv6网络的切换时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Linux的802.11b无线网络MAC层切换的分析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换过程对无线移动网络质量有重大的影响,而现阶段的802.11b/g对切换的支持并不理想.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802.11b无线网络MAC层切换原理和过程,根据造成切换延迟和丢包的因素,提出了切换算法的改进策略,并且基于Linux系统和开源代码对该算法完成了软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有效提高无线网络MAC层切换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代理移动IPv6协议(proxy mobile IPv6,PMIPv6)与移动网络基本支持协议(network mobility basic support,NEMO-B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在城际公交上部署的FPMIPv6-NEMO移动通信快速切换方案.方案通过在移动路由器(moblie router,MR)中预先设置城际公交线路切换信息,根据域内切换和域间切换类型不同,提前建立隧道,这样缩短切换延迟并降低了丢包率,达到城际公交在路程中的无缝切换.实验表明,FPMIPv6-NEMO方案相较于PMIPv6具有更好的性能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切换技术和路由技术,分析了作为3G的核心技术IPv6对支持3G业务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移动IPv6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给出了基于自组织网的Linux系统上MIPv6协议的执行方案和关键技术的改进方法,并设计出执行MIPv6协议的框架,提出了协议执行程序需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对移动性的切换延时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延时有所降低的结论。最后,建立实验场景,对移动切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延时数据,验证了改进后的方案正确和可行。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FMIPv6)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的无缝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引入新的控制信息协议(ICMPv6)控制消息和多隧道的概念,同时将转交地址(CoA)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查(DAD)过程提前至切换前完成。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FMIPv6协议,优化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切换性能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秦华  张泽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7):165-169
SDN网络思想为解决传统网络中网络层移动性管理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而SDN中现有的移动性管理方案仍面临用户移动过程中网络开销大和切换时延长等问题。研究在SDN网络中支持IPv6网络层移动性管理机制,通过对移动感知和移动切换两个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并结合位置预测理论提出了一种SDN网络中支持预切换的IPv6移动性管理机制。该机制根据位置预测结果在移动发生前计算并下发切换路径流表,降低了移动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的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最后根据性能评估分析方法,与同样基于SDN实现的OPMIPv6 C方案在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CDMA系统中,软切换发生在软切换区域。因此,对软切换分析过程中,软切换区域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软切换分析模型,在模型考虑了相邻小区的重叠区(即软切换区域),还有切换尝试率、信道占用时间和移动台速度。本文中,在不同的移动台速度和软切换区域大小条件下,对软切换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线局域网中,为了降低切换时间,提出一种新的快速的切换方案。采用预先认证的快速切换方案,当STA到达AP的覆盖范围时,在发起切换之前先对AP的所有邻接AP进行提前认证,当需要认证时,认证过程已经完成,当STA需要与某个新AP进行关联时,就不需要再进行认证了,因此大大减少了认证延迟,从而减少了切换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切换方法,切换时延小。  相似文献   

16.
无线接入点是无线接入网络的关键设备,负责对移动主机进行管理以及协调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本文通过分析IEEE 802.11.IEEE 802.3等协议和Internet工程部的有关建议,从硬件和软件结构两方面设计并实现了无线接入点系统。同时为了使移动节点在无线局域网中进行快速有效的切换,提出了快速移动切换方案,减少了移动节点内的切换过程的注册时延和数据包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本移动IP协议虽然简单但只适用于大范围、低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移动IP切换方法——避免分组丢失切换方法.该切换方法通过在基站处增加缓存以及利用IP分组的标识,将切换过程中分组丢失减少至最小.并给出了该切换方法所适用的分层全IP网络结构及其切换过程,对基站缓存的大小、切换带来的网络负荷、切换延时等也进行了分析.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最小分组丢失切换方法适用于快速移动、频繁切换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概念和IP的切换问题,分析了影响切换时通信性能的3个因素:移动检测、重新注册以及与上层协议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切换方案:将链路标识嵌入到FA的代理广播消息中,使得MN可以据此进行快速的移动检测;MN为发送端时,切换后主动发送未应答的TCP包;MN为接收端时,切换后通过主动发送多个TCP SACK包来请求发送端发送已丢失的TCP包。  相似文献   

19.
首先给出了一种远端天线单元选择的分析模型,并定义了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中2种类型的切换: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和小区间切换(inter-cell HO);然后提出了一种小区间切换的模型,该模型利用激活集的平均功率强度来预测移动台(MS)的位置,通过比较激活集和切换集的总功率,来判断移动台是否需要进行一次越区切换.此外,在RAU选择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2种切换方式中切换参数和切换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选择切换参数,2种切换方式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这个特点造成了在通信过程中路由的频繁切换。而路由频繁切换的过程往往会给上层的服务应用带来不利影响。以在移动场景中综合性能最优的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协议为研究对象,通过NS2仿真分析了在一个连接运行过程中路由切换的特点,包括路由切换的触发原因、切换时延、切换丢包率等因素。该文对路由切换性能的详细分析结果为将来优化路由维护策略及提升路由切换效率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