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愚公移山”精神有实际意义吗传子《列子·场问》中“愚公移山”是一篇股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愚公作为具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实干精神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愚公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永往直前.发奋图强。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愚公移山实际...  相似文献   

2.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故事,被收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这篇寓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28篇教学设计及2篇课堂实录显示,当前《愚公移山》教学存在忽视文体属性、教学过程模式化的问题。文章基于文体视野,对《愚公移山》进行解读,并为《愚公移山》"教什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愚公移山》学校管理与教研尹建芳《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完成,下面说说第二课时———分析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对教材的理解《愚公移山》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描述 我在教寓言名篇《愚公移山》时,对作品进行了又一次认真的解读,虽不到位,但作品的主题内涵还在我的预设之内,在解决了课文的疑难词句和文意后,我问学生《愚公移山》这篇课文通过“愚公移山”这一事件,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主题?联系课后练习三说明理由:起初,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只有寥寥几个人举手,  相似文献   

5.
陈婷 《现代语文》2014,(8):27-30
《愚公移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经典文言文,自1935年入选初中国文科教材《国文百八课》以来至建国后,长年入选初中苏教版、人教版、沪教版等教材。尽管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存在诸多争议,但文章背后经久不衰的价值奠定了其长期立足于教材编制的地位。本文就教学一线教师及教学专家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在文本解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丰富和完善《愚公移山》的教学,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地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愚公移山》完整的故事情节、浓郁的神话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中有一定数量需要积累学习的文言词汇.篇幅适宜,易于记诵;同时寓意深刻,实践性强。这都成为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理由。自1935年首次入选初中国文科教材《国文百八课》以来,《愚公移山》被选入多种初中语文课本。本文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16个课例.拟就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教了哪些内容”做一个相对全面的综述和评议。  相似文献   

7.
一、文体辨正《愚公移山》节选自《列子》。《列子》一书共八卷,相传是周朝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保存了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杞人忧天》《歧路亡羊》《愚公移山》等。《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还是神话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又带有神话色彩。”此说值得商榷。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正是由于拟人化,一些动物故事在长期流传中形…  相似文献   

8.
愚公移山的故事定型于《列子·汤问》,而后历代传承。2008年,阳城愚公移山传说被列为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一故事传说起源地却历来说法不一,颇有争议。本文通过愚公移山故事与阳城民俗对比研究,揭示阳城特有的地域民俗思想与愚公移山故事精神内涵相似,也是愚公移山故事传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愚公成为华夏子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楷模,“人定胜天”的思想典范。《愚公移山》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主要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是从《列子》的《汤问篇》节选的,现编入九年义务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篇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注意从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解决疑点三方面入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出现在课文《愚公移山》中.对于这一细节的理解,教参的看法是:京城氏之于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来看,他是出自真诚.高高兴兴去的,更有说服力。至于作者为什么写一个小孩来相助.而不写大人,则可能还有一层意思:孩子阅世不多,  相似文献   

12.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也是几易初中语文教材后的保留篇。然而,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待“愚公移山”,我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属愚人之举。  相似文献   

13.
聆听     
《高中生之友》2010,(6):1-1
有些人埋怨我们“打黑”.其实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些人品头论足、七嘴八舌,总会有《愚公移山》中“智叟”式的人物,自己不干事,对人民群众拥护的事,又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东拉西扯。  相似文献   

14.
王宇  万远芳 《江西教育》2024,(18):48-5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所以,语文教学应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能批判质疑、理性思考。王宇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一课,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导向,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片段一】细节比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师:同学们,我们梳理文意后不难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愚公移山的。谁反对愚公移山?生:愚公的妻子和河曲智叟都是反对愚公移山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取向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评价浙江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时指出,“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成‘引起议题文’来用,通过‘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谎言进行解构’,表达‘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从阅读方式上来看,有点像‘过度理解’”。①我以为,寓言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性的话题,对其进行“征候式阅读”未尝不可,就像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一样,同样是借题发挥的“过度理解”,其解读结论与《列子》作者预设的旨意相去甚远,但丝毫不影响其解读的意义。过去我们教学《愚公移山》,常常是“苦圆”以毛泽…  相似文献   

16.
《愚公移山》一文一直被世人称道:愚公的“愚”其实是“大智若愚”,愚公敢于改造大自然是气魄伟大,毅力坚强.连毛泽东也从中提炼出鼓舞世人的警言:人定胜天,  相似文献   

17.
<正>《愚公移山》出自战国时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其学本源于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是老、庄之外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列子》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的形象本质上是道家文化的产物,道家思想构成愚公移山精神的文化底色。"(1)愚公移山精神蕴含博大的道家思想,大智若愚、以愚为本的智慧境界,至诚至性、天地畅达的自  相似文献   

18.
<正>《愚公移山》是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同志在40年代就曾提出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一部分人把它说成是效率低、不合时宜了,并提出了“愚公应该搬家”的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我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而且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文言文,愚公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于是,我在备课时为这篇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理解、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便是其中突出的一篇。这篇寓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雄胆壮,勇于斗争勇于实干的英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变革现实改造环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九四五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引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并且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