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戒赌诗 有一位老人得悉儿子染上赌博的恶习,便写了一首别具一格的戒赌诗:“贝者是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戒人。”嗜赌成性的儿子百思不得其解,老父便一一点破:贝者合为“赌”,今贝合为“贪”,分贝合为“贫”,贝戒合为“贼”。“赌、贪、贫、贼”四字,便是每个赌徒的下场。儿子幡然悔悟,从此洗手不赌。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掌握积累“既望、属、如、泓、倚、愀、危、缪、赋、卒、曾”等词。积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沧海一粟”等短语。  相似文献   

3.
王慧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129-130
苏格拉底说:我是一个产婆的儿子,我自己也会“助产术”。他认为正像新生儿需要有人接生一样.人的新思想也要别人帮助才能顺利“分娩”.所以苏格拉底常通过一问一答的交谈,通过生动活泼的谈话.使谈话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深入探索的兴趣,学会一步步正确的思考问题,顺利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表达新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体验、交流、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深刻内涵,树立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谢静 《云南教育》2008,(3):26-27
教材:“九义”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6.
我儿子在三岁时,曾拿着一个煮裂的鸡蛋,突然惊奇地大喊:“妈妈,鸡蛋发芽了!”因为在鸡蛋长长的裂缝中,挤出的蛋白形状酷似新芽,我惊异于儿子的想象和表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对老夫妇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并供儿子考上大学,可儿子却不知孝为何物。一次,老父送儿子上学背着沉重的行李不小心摔倒在学校大门口,儿子见此情景非但不上前搀扶。反而压低声音埋怨父亲“丢不丢人”。而且,儿子上学期间还多次向父母虚报学费,多要钱来供自己“潇洒”。老两口愤慨:学校能否教育学生要有良心?  相似文献   

8.
字词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说到字词教学就不得不提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分散识字是由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在1958年创立的.斯老师长期扎根教育实践的第一线,从事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她的识字教学理论.堪称一面旗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常这样说:“讲解每一个字都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9.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学校教育职责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必须从分析学生入手。尽管“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呼喊声已经遍布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但它们的共同特征———“学为主体”的思想并未渗透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先请看下面三个事实 :事实1 :一位高级教师与一位5岁男孩的对话。教师 :“你是谁的儿子 ?”男孩 :“我是我爸的儿子” ;教师 :“你爸是谁的儿子?”男孩 :“我爸是我妈的儿子” ;教师 :“你妈又是谁的儿子?”男孩 :“我妈是我的儿子。”于是这位高级教师就得出结论 :这孩子长大后绝对自私…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背诵全文。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教法:1.朗读法。2.归纳法。3.背诵法。4.讨论法。5.想象法。  相似文献   

11.
以难题、偏题、怪题来训练学生,中小学语文教育将越来越往歧路上走去。前些日子,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在做“字词语积累”练习时遇到了一道难题.题为“请按提示写成语”,“提示”是:“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相似文献   

12.
黄艳枫 《云南教育》2005,(19):53-55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景物美、语言美。2.在体验感悟中有机地进行多种表达训练,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3.认识“凉、郊、望、几、兔、羊、忙、追、逐、喊”8个生字,其中“追、喊、望”要求会写,积累课文优美的语句。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山西长治老区一老农给记者来信称,老两口含辛茹苦供儿子考上大学,可儿子不孝。老父送儿子上学拖着笨重行李摔倒在校门口,儿子不但不扶,反而埋怨父亲“丢不丢人”。儿子上学期间还屡次向父母虚报学费,多要钱供自己“潇洒”。老农愤慨:学校能否教学生学到要有良心?  相似文献   

14.
沈小娟 《语文天地》2009,(12):56-57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年来.各地语文中考结果表明.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赵如意 《学周刊C版》2014,(7):112-112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例如在学生背诵名言名句或是课文的时候都能够比较流利的口述出来.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知道应该写哪一句:虽然平时好词好句积累了很多.但是在扩写句子的时候无从下手等。这些问题都在提醒着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和完善.我们应从学生学习的情感方面下手.为学生进行愉快的教学.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愉悦学习的重要性.说出了著名的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从自己多年的教学中感悟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的巨大影响作用.从而将“乐学”作为自己治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语文园地的“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成语故事”等板块.安排成语积累.了解成语来历。因此,教师可充分挖掘成语资源,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积累成语,活用成语。  相似文献   

17.
朋友向我抱怨:儿子四年级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最不习惯的是每到星期三就有一项家庭作业——写作文革稿.于是,周三的晚上就成了母子两人最痛苦的时间.朋友催,儿子拖;朋友骂,儿子哭……“作文草稿为什么要回来写?那在学校里干什么呢?”朋友问我.被朋友奉为语文教学专家的我语塞,其实,我也想问问这个老师:“作文课上你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胡玉龙 《中学文科》2006,(10):32-32
文言诗文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所有炎黄子孙血肉相连,心心相通的纽带。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强化和凸显文言诗文教学的社会价值.《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白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重读”。  相似文献   

19.
张建样 《陕西教育》2011,(10):39-39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作文课前教师搜集的资料一箩筐。课堂上教师也总是滔滔不绝.学生神采飞扬。但写出来的作文。却令人大跌眼镜.人云亦云,内容空洞,东拉西扯。选材新颖。写出真情实感的可谓凤毛麟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这应该归结于学生平时积累不扎实的原因。肚中无墨水.言辞自然变得于瘪。积累是中国传统的求学方法。古人云:“胸中有丘壑.落笔自成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的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质”.才可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20.
小字大字     
父亲用笔写了个“一”字,教儿子认,儿子很快就认识了.第二天,儿子在桌子旁边站着,恰巧父亲在林桌子,就用湿布在桌上写个“一”字,考问儿子.儿子不认识.父亲就说:“这个字就是我昨天教给你的‘一’字呀.”儿子十分惊奇,说:“怎么只过了一夜,它就长大了这么多?”小字大字@黄仁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