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喜欢语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学生经常被老师逼着读书、逼着写作文、逼着做试卷。凡是被逼着做什么事的人,是不会喜欢所做的事的,因为喜欢的事不用去逼,他自会乐此不疲地去做。所以,让学生喜欢语文不能靠“逼”。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喜欢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天到晚不读书、不看报,一年也不写  相似文献   

2.
“打倒语文!”这是语文课代表来交作业本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问她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语文,她便用那个年代特殊的语言表达同学们对语文的感情。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我是知道的;但对语文厌恶到了要“打倒”的程度,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们:“难道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不,冯老师的课当然上得很好,但下课我们就不想翻语文书了。一到考试,就背呀背,什么文学常识,什么动宾动补之类,真烦人!”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语文可不只是死记硬背呀!”我又问,“那同学们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吗?”“不喜…  相似文献   

3.
我曾在不同年段的学生中做过关于语文课的民意测验,一份答卷饶有意味的说:“我喜欢知识渊博、谈吐风趣的语文老师,但厌恶枯燥繁琐的语文课。”调查数字表明:学生喜欢语文的仅占15%,厌恶或冷淡的占68%,其余的不置可否。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为语文老师,我们如今却困惑不已:语文老师恐怕是嘴皮子磨得最勤、粉笔头用得最多的一族了,为什么辛苦耕耘收获无几,甚而陷入一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呢?习惯上的语文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曰“大杂烩法”,从作家生平到写作背景到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到写作特…  相似文献   

4.
快乐语文     
据调查,学生喜欢语文但是不喜欢语文课。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深思。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无不妙趣横生,而我们的语文课却常常被技巧派的老师操弄得支离破碎,索然寡味,学生常说:外语老师洋气语文老师土气,外语老师活泼而语文老师迂腐。孔老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兴趣始于好奇。好奇是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探求的力量……”如果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兴趣缺乏的局面,就必须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给古老的语文披上时尚的外衣,增添魅力,提升语文学科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还是从语文考试的角度看,阅读都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在阅读的两大板块中,现代文阅读较之文言文阅读,其处境更加令人难堪。作为中学的母语教育,老师教不好现代文,学生不爱学现代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平均分多年来处于及格线以下,社会舆论为之愕然,每每把现代文教学和考试作为抨击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忙忙碌碌究竟干了些什么?语文教学、语文考试是不是有病啊!有人曾经向中学生做过调查,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现代文,学生坦诚回答:“如果老师不讲,我喜欢;如果不考,我喜欢。”还有学生戏称:“…  相似文献   

6.
美术VS语文     
美术老师有事,教务处通知我代课。我心里很是发愁,因为美术课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上了,孩子们都闹意见。果然,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孩子们的眼睛立刻就充满了失望与抗拒:“老师,怎么又上语文了?”“美术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上了!”有些孩子还小声咕嘟:“不喜欢又上语文课,课程表上写的是美术课。”教室里乱哄哄的,我心里也不好受:看来学生要开始“咒骂”我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不可忽视。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意味着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滑坡。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就将语文教师推入尴尬的境地。我以为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 ,让学生将语文书搁在一边 ,笔者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为蓝本 ,创设聊天情境 ,让学生围绕“喜欢学语文吗 ?”这一话题聊一聊 ,学生真实表态后被划为甲、乙两方。师 :大家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能谈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学生各自为阵 ,热烈讨论后 ,推出如下观点 :乙方 (不喜欢 ) :1 .学语文老是抄抄写写 ,真烦人 !2 .最怕写作文了 ,学语文必须得写作文 ,伤脑筋 !3.学语文天天都要背呀读呀 ,没劲儿 !甲方 (喜欢 ) :1 .语文书上有不少精彩的故事 ,让人爱看。2 .学语文可以增长不少见识。3.语文像无声的老师 ,教给我…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爱上语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这几天让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演讲比赛,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明白朗读的含义,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体验感悟朗读的魅力。学生边看视频边赞叹,他们听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听的是那样投入,那样痴迷,过去不爱诗歌的,现在也喜欢了诗歌,过去不喜欢作文的,现在也喜欢上了作文,过去不知道读为何物的,也喜欢上了朗读。我们常说语文枯燥乏味,我们常说学生不喜欢语文,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语文,但我并不喜欢我所体验过的语文教学方式。也许因为我并不幸运,没有办法遇到一个让我真切地喜欢语文课的老师吧!直到我做了语文教师,才知道教语文要选择适宜的教法是多么不容易,也才真正体会到做语文教师的艰辛。说起来,我对语文教学方式的关注始于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常常受学生不愿学语文这个问题所困扰。是学生不喜欢语文吗?不是。通过对我校高中6832个学生的问卷调查,喜欢语文的学生占到79.6%,比喜欢数理化等学科的还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愿学语文呢?根本原因是语文在考试中拉不开差距,学与不学,努力学与不努力学,几乎是一个样。与其把时间花在语文上,不如花在其他学科上得分高。不止学生这样认为,就连学校其他科的老师,乃至学校领  相似文献   

12.
刘宏炎 《师道》2009,(5):61-61
其实,我始终不认为我会教语文,所以我谈不上教“好”的方法,只能谈点“如果”——印象主义。1.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要饱含情感我不敢说我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我可以让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我之所以能够这么说,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理念把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并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以重新提出并认定,因而,语文教师的尴尬性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了。尴尬之一:语文教师不喜欢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要偏爱这一科。一个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广泛阅读和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内在刺激力的,自然也无法使他的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江苏某教研室专门对高二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是,看过“古典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到10%,至于国外的名著,如《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14.
李健 《教育文汇》2004,(1):37-38
在我做语文老师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这样问我:“小伙子,每天这么多语文课,你怎么不喊累呀?”累,不,为什么要感觉累呢?难道语文不能带给学生和老师美的享受吗?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快乐的心情,能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15.
曾在不同时期间过几个在校大学生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语文老师怎样教语文?”回答几乎一致:“让我热爱(喜欢)语文!”听完他们的回答,我在想: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合理的要求我们都没有满足学生吗?为此,我观察过,反省过,探索过。当然,我看过许多名师的课.学生的表现足以表明他们热爱着语文。就在最近,我就看到了这么一篇课堂实录——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语文课——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如梦令》。  相似文献   

16.
我努力向我的启程方向搜寻,试图寻找到我的语文教学之旅的起点处所烙下的印象。有人曾放言:“干什么也别当老师,当老师也别当语文老师。”前些年“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喧嚣至今仍在耳畔,一个不喜欢广泛阅读甚至不懂语文“妙处”的老师却可以死揪住学生和考纲考出好成绩来,这种现象则在眼前,这是一个悖论?当语文教育的最终结果已经异化为卷面成绩的时候。这卷面成绩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真正语文素养吗?是什么使最富有灵性、智慧、魅力、情感的语文气息奄奄的?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少了,师生沉浸在课文中创设的文情并茂的佳境少了。多少作家用心血凝结成的篇章,被语文老师们讲得平平淡淡,毫无滋味,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坏,语文失却魅力。无怪乎学:生说不少文章我们自己去读倒很激动.可一经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就提不起精神。这不是语文之错,而是我们语文教师之错。一次次的反思之后.我回首看我蹒跚的步履,仿佛悟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以前,人们都喜欢称语文老师为夫子,“夫子”在这里似乎成了个亦褒亦贬的中性词。说褒,他好像与孔夫子有关,自然是有学问的称谓;说贬,他好像又与迂腐有染,不是有“迂夫子”一说吗?不过,我总认为“夫子”这个称谓不错,夫子者,学者老师之谓也,我多把“夫子”与儒雅等同起来,我觉得语文老师就应该儒雅一些(虽然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并不儒雅)。当然,时过境迁,语文老师也在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夫”下去。但语文教师应该“文”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     
读书的时候,自认为是个很讨语文老师喜欢的学生,毕业时直在可惜再也不能认识新的语文老师了。谁知命运自有安排,身为《少年文艺》编辑的我,工作中又遇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不知同行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学生们对语文的大部分作业比较反感,尤其害怕写作文,但却比较一致地喜欢“随笔”,即使开始害怕的,慢慢地也会爱上它。这大概是因为随笔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自由,可以无拘无束随心走笔的缘故。说实话,作为语文老师,比较起来,我也更喜欢这种作业,因为它内容丰富多彩且真实自然,少有命题作文中“假大空”的毛病。而且,对一个有心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兼任班主任的老师来说———随笔除了训练写作能力之外,还有其他好多功能可以发挥:一、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绝大多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有些惧怕和老师进行面…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如果从小学读到大学,语文老师一定少不了:几位,十几位,甚至更多。但是,倘若历经数十年,让学生老了还铭记在心的,可能不多,除非他们之间发生过不寻常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四个半”语文老师。所谓“半个”,绝非不称职,恰恰相反,很优秀,只是他的编制不在“语文组”。我的小学时代,处在上世纪中叶,可谓“初级阶段”的“初级”,家里贫困,频繁迁徙,不断辍学,换的老师多。粗略计算,语文老师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