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6~29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百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了万以内数。虽然学生已经对百以内数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由于“千”、“万”的数字范围比较大,如何帮助学生实际感受“千”、“万…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34~35页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大(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探究大数的比较方法,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4.结合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评析】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有针对性。各项目标都能结合…  相似文献   

3.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4.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以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主题学习为例,以“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为统领,体现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教师对“数与运算”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内涵进行解构分析,建构了“数与运算”整体性与一致性的主题学习框架和知识结构体系,聚焦“分数的再认识”和“小数除法”两个典型案例,以“计数单位”为主线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的核心本质,感悟“数与运算”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会数、读、写千以内的数,进一步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6.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千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具体感受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并了解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计数单位是建构“数”概念的基础,数的意义、组成、比较大小等知识在本质上都是计数单位的应用,小学数学主要学习的三种数——整数、小数和分数也因计数单位搭建起紧密的知识联系。计数单位也是学生理解运算算理的基础,四则运算可视为计数单位的累加、递减、分解和组合。以计数单位统领数的认识与运算过程,从计数单位角度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这种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教学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建构起数学的完整脉络。  相似文献   

9.
张军  张爱芳 《山东教育》2005,(25):43-43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3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勤于调查、主动探索的精神。建立良好的数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和理解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建立数感、读数。教学准备:学生在家数出10000粒大米;查阅资料,找出万以上的数据信息,制成卡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建立数感1.感受10000的大小。师:全体起立,我们班有40名学生。同学们再向后看,先向听课的老师们问好,然后你们估计一下,有多少老师听课?好,我…  相似文献   

11.
【课前思考】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数位表”上摆“珠子”的操作活动.写出所摆的珠子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课前我进行了学情调研。  相似文献   

12.
侯淑娴 《山东教育》2005,(25):44-44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以后学习的。重、准点是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数位和计数单位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数学概念,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出错,在教学时应将这两个概念对比着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区分。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14.
数大米     
这一天.教数学的苏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明天我们要学习‘千分位’.所以我们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数1000粒大米.你们先估一估.再数一数.最后看看估计得是否正确。”我一听,着急地问:“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有内隐的特点,但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数字、数位、计数单位,数的大小关系等整合而成的产物。教学时,可以以认数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拨珠数数、读数写数、收集交流、猜测调整等数学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使数感逐渐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大数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目标)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二学段“数与代数  相似文献   

17.
以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准备游园活动为主线,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11—20各数。在“扎一扎、说一说、想一想、摆一摆”的过程中,让学生形象地体会“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掌握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同时,通过围绕“游园活动”的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又自然地实现从数学化走向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案例前的思考】◆课堂上怎样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估数活动?◆估数活动对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起多大作用?◆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背景介绍】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数豆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课前我一直在犹豫:现在的孩子很聪明,100以内数的读、写、数都没有问题,还有没有必要用一节课来数豆子呢?我又想:以前的统编教材中没有这样的教学内容,现在实验教材中安排“数豆子”,肯定有“数”的必要。课…  相似文献   

19.
岳丽萍 《考试周刊》2011,(59):96-96
新课杯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5页。教学目标:1.通过看绘本、讲故事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产生学习需求,初步体会十进制。2.通过"摆小俸"活动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十进制。3.通过游戏"给数找家"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初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