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强调理性、突出理性时,我们却越来越不会思想了;当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保险"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济,乃至生命反而越来越不保险了;当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卫生时,我们的健康反倒越来越成为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德国大文豪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对这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说法加以指责,但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形容而不是定义。当我们讨论建筑时,我们需讨论它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它具有或简单或复杂的使用功能;它反映着某一个地方或者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兵 《世界文化》2008,(11):14-15
卡夫卡(1883-1924)与弗洛伊德(1856~1939)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奥地利人:一个是伟大的作家,一个是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他们是如此相似:都出生于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在种族的仇恨和歧视之中,接受的是德语教育,都对探索人类心灵的秘密兴趣浓厚;但他们又是如此的不同:弗洛伊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他可以并且能够克服一切障碍,他相信理性和意志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人生境界?人生都是有限的人生,但同样是有限的人生,每个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就构成了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尽管我们都在生活,都在忙忙碌碌,但是人生境界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与综合素质教育 中外关于“大学”的定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大学有大师之渭也”;“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是学者们(教师和学生)合作研讨学术的场所”等等。这些关于“大学”内涵的揭示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进行深层思考,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认识,就会发现以上的定义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祝昊冉 《寻根》2023,(1):38-43
<正>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尤以词汇最为敏感,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都可以通过词语镌刻下来。尽管文献在保存语言材料时不可能将所有的词汇都记录下来,有的或许曾经记录下来,但在流传过程中亡佚了。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搜集到的词汇材料,自身就有不完整性。但即使是这些有类似抽样性质的材料,我们对其中某些词汇成分(本文指的是以“头”这一构词语素为纽带的一批词,主要是人名、  相似文献   

7.
芯源 《中外文化交流》2012,(10):12-17,98
在中国,当你遇到一个朋友时,“您吃饭了没有?”的问候常常比传统的“你好”要亲切、热情得多。对方的味蕾感到兴奋,就会立刻被吸引到对话中来,因为无论对话发生在什么时间,他们都身处于两餐之间,他们也许刚刚离席,又或者在想着下一顿饭。当对方的食欲得到刺激,对话转向任何主题,都变得自然而然,无论是否有美食相伴。  相似文献   

8.
提起“美丽”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在用于人物方面时,总是用来描述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子),而不能描述男性,如说“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女子”,而不说“美丽的小伙”、“美丽的男子”等。“美丽”似乎成了女子的“专利”,与男子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中古以来的情况,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远在上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以前),“美丽”这个词是可以用于男子、描述男子的容貌的。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男子同女子一样,也是可以“美丽”的。这种情况在典籍中时有反映,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9.
孙克让 《寻根》2001,(6):90-92
远古时代,在鉴和镜未发明之前,人类是以人为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为镜来梳理各自的形象。这在如今动物世界中仍然可以见到,尤其以灵长类动物为突出。在电视“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神奇的地球”节目中都有向人们展示灵长类群体生活习性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与远祖生活相类似的一些情景:比如斯里兰卡古神庙的猴群生活,它们有猴王,负责领地保卫、迁移和繁殖等重大事情。猴群中亦有类似王妃的母猴,年纪若猴王,当为猴王即位时第一  相似文献   

10.
数千年前,当建筑金字塔的石块还在山谷里沉睡时,一个男人在东亚大陆上奔跑着。他置身的地方,可能是大江东逝的平原,可能是瘴霭氤氲的沼泽,可能是蛇虫密布的林莽……总之,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们看见他的脚步越来越踉跄,仿佛有根无形的绳索不断地绊在脚下。让他摔跤。他在这场搏斗中耗尽最后一丝气力,西边的太阳垂到山尖上,男人的眼里燃烧着求生的渴望:“我曾尝过数百种植物了,”  相似文献   

11.
著名画家毕加索(1881-1973)一生都在追求女人,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同时他也害苦了这些与他相爱过的人。他说:“每次当我要换女人时,就要让前一个女人死了心,这样就可以摆脱她们,就不会再给我找麻烦。”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7个女人(包括妻子、情人)中有两人精神分裂,有两人自杀。  相似文献   

12.
在意大利,葡萄酒使人们的家庭或亲友聚会有了幸福的期待并成为一种享受,可以说,葡萄酒是意大利文化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意大利人离开了葡萄酒该会如何生活。如果作为一个异乡人到了意大利,初次参加聚会却不知道带上什么礼物的话,您完全可以带上一瓶葡萄酒,那将是非常受人欢迎而又得体的礼物。而当聚会由于语言不通遭遇了交际尴尬的时候,您完全可以举起手中的葡萄酒向对方致意从而优雅地摆脱窘境。  相似文献   

13.
1870年2月24日,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托尔斯泰娅在她日记中写道:“昨天晚上,他(列夫)告诉我,他设想了一个女人的典型:她出身上层社会,已婚,但失了足。他说,他的任务是要把这个女子写得只显得可怜而不显得有罪;并说只要一想到这个女子,所有其他的人物,包括那些男人,都围绕着这个女子聚集起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了。‘现在,我觉得什么都清楚起来了,’他说。”  相似文献   

14.
书品四题     
去年间,福建坛曾有过一场小小的热闹。那是一次关于我省是否可以称作“散大省”的论辩。一方的观点是否定的,理由是我省散界缺乏在全国范围内领袖群伦的人物;另一方的观点是肯定的,理由则是我省散创作人多势众。这种争论当然不会有什么结果,论辩最终不了了之。但双方的初衷和出发点都很美好,  相似文献   

15.
数字遗产新困惑 互联网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虚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后,除了银行的存款,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了一种新的财产——个人数据,包括其中存放的家庭相册、文件、信函以及视频。与其他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样,一旦离开人世,逝者的数字遗产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6.
高更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09,(10):F0002-F0002,1
“你问我在做些什么”,高更到大溪地五个月后写到,此时刚好是九月份,“真的很难说,我自己都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值得做的。有时,我觉得这里很好,但同时又觉得很糟……我仅仅满足于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喜欢探索自然,当然偶尔也试着画一点儿……”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孙权杀了自己的儿子。 孙权晚年废了一个儿子的太子位,赐另一个儿子死。这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罪行。他只是听信谗言说太子对他不孝;而另一个儿子则培植自己的势力要与太子争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全球炎黄子孙的共识与心声。然而,要想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得以弘扬,必须明确回答如下一系列问题:第一,中华文化究竟优秀不优秀?为什么优秀?第二,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究竟还值不值得弘扬?为什么值得弘扬?第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我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回答不了第一个问题,便无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便无从体现时代性;回答不了第三个问题,便无以明确我们民族肩负的伟大使命。上述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中华文化之精魂——弄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性主义的视角探寻多元文化主义的集体行动逻辑,强调个体理性选择在多元文化主义形成中的作用。文章以加拿大华人组织为例,分析华人族群是如何经由华人个体的理性选择使华人组织逐渐增强与加拿大政府的对话实力,让华人族群成为加拿大政府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中不可忽视的一元。加拿大政府基于政客们的理性选择在对待华人的政策上经历了排斥、强制同化、局部对话和良性互动等几个阶段。个体理性和集体行动的方向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当个体确定不参与集体行动也可以获得集体行动的收益时就会选择搭便车行为。当集体行动到达一个临界点时,理性个体往往不愿意为集体行动支付更多的成本。因此,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常常会与预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生态批评?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文学、语言与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思潮。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文学批评历来关注文学作品中如何表述、再现自然和环境,“田园诗”、“地域文学”、“文学中的动植物意象”、“文学中的风景地貌”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名目,但长期以来,这种研究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的名号,规模和影响也非常有限,谈不上成气候。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吕克特首次使用“生态批评”这一术语;1989年,美国西部文学学会倡议以“生态批评”取代之前沿用的“自然文学研究”;1991年,影响广泛的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将生态批评作为年会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