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默顿最先提出"社会学的矛盾意向"和"规范与反规范"的概念,米特洛夫把这两个概念用于对科学规范的经验性研究,并提出了一组与"默顿一巴伯规范"相对立的"反规范",揭示了科学的规范系统内部的规范冲突.  相似文献   

2.
关于默顿科学规范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的侧面堵塞个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污染科学知识内容的渠道,保障科学的客观性,是默顿所提出的四条规范的精神实质。否认科学具有统一的社会规范、否认默顿科学规范为科学所特有,以及否认默顿科学规范的伦理性质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混淆“应然”和“实然”的界限,立足科学界行为规范的“实然”来批评默顿,是对默顿本意的一种误解。在大科学时代,默顿科学规范的基本精神没有过时,对默顿科学规范进行局部修正和扩展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内容补充、放宽理解、辐射其他等。  相似文献   

3.
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理论对科学规范及其运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在逻辑:"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是科学的价值目标或称科学的制度性目标;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内在保障是科学的精神特质,包括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四种科学基本规范;科学价值目标的实现和科学基本规范的遵守有赖于科学的奖励系统、分层系统、控制系统等科学子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陈新辉 《今日科苑》2007,(24):212-213
"默顿规范"是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科学的四条道德准则,在科学规范研究领域,具有范式意义。20世纪下半叶,科学逐渐从小科学时代过渡到大科学时代,"默顿规范"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在科学日益功利化的时代背景下,对默顿规范做全面、深刻的再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默顿学派科学规范理论是以20世纪及其之前的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科学社会为研究对象构建的,与当代中国实际存在相当大的隔阂,因此其在当代中国的应用需要中国化重建。当代中国科学价值目标应该包括目的性层次价值目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具性层次价值目标——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当代中国科学基本规范应该是条件性普遍主义规范、正当性利益主义规范、自主性公有主义规范、全面性诚信主义规范和组织化怀疑主义规范。  相似文献   

6.
默顿将科学规范精练地概括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它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和调控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行为,而且对指导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很有借鉴价值。遵循默顿的科,学规范理论,要坚持办刊的民主化、以期刊学术质量为第一的原则以及编辑目的的无私利性。  相似文献   

7.
默顿学派的哈格斯特龙从公有主义规范出发,提出了科学中的“礼品交换理论”,借助“科学家发表其成果以换取科学上的承认”的机制,阐明了科学家遵循科学规范的内在动因和科学中社会控制的方式。斯托勒则提出“商品交换论”,把科学构想为一个在科学规范的引导下的特殊商品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默顿学派关于科学奖励系统的本质、类型、功能以及奖励与越轨行为的关系的思想,朱克曼对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伯纳德·巴伯一方面遵循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促使科学社会学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巴伯在"默顿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科学与社会关联的维度,超越了默顿对科学的社会学理解.与默顿不同的是,巴伯所提到的科学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先在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先于科学而存在,这与默顿的被视为是一种科学社会共同体内生物的科学精神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巴伯的这一社会文化指向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卢艳君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17-221
当前,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规范的现象相当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正日渐侵蚀学术肌体,学术界潜存着信任危机,科学规范维护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亟需从理论上重构科学规范,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在有关科学规范的研究中,影响力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莫过于默顿规范。默顿规范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其是否早已过时,已无存在的必要性?这里拟结合大科学时代"科学"的新变化,就默顿规范在大科学时代的必要性及其扩展问题展开讨论,阐明在大科学时代,默顿规范所阐扬的基本精神不应该更改,更不应该放弃,但必须结合时代新特点对默顿规范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