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属于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自然课上认识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在中年级重点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可以说是认识的一个飞跃——由个别到一般。本册教材所选内容,力求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这一飞跃。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地球上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水中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课。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自然中的奥秘,增长自然知识,体验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下面谈谈我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运用现实生活、生产的事例讲自然课的体会。一、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教学《哺乳动物》一课中,利用幻灯或挂图比较猫、牛、狗、狮子的外形等,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它们在繁殖、喂养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乳奶喂养。又如,教学《鸟》一课,观察鹰、喜鹊、家燕、麻雀、大雁。啄木马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就能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与大自然及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为做好自然实验打下基础。1 引导学生从周围事物观察大自然 向日葵为什么总向着太阳转?鱼在水中为什么不会被淹死,离开了水反而会死?未装满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纲精神,自然课教学要以观察、实验、分析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动手做和用脑想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 1 在动手实验、动脑思维中获取知识   自然课教学的观察实验,就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引起了注意,唤起了求知欲望,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了新规律。如讲《摩擦起电》一课时,让学生分小组做三次实验,并做出记录,总结自己实验结果。一是带同种电的玻璃棒相互接近;二是带同种电的橡胶棒相互接近;三是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总结,从而顺利地得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的结论。在充分利用课堂实验的同时,还注意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直接观察、感知事物,增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如讲动物时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各种动物,归纳其特征,让学生亲自动手采取标本,了解昆虫的习性。讲植物时,让学生采集各种植物并制成标本,掌握其生长规律。这些活动不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增强了学生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5.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6.
发挥农村自然优势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李孝经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是自然课教学的大课堂,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极好场地。农村的山川、田野、虫、鱼、鸟、兽无一不是自然课教学的活教材。上好自然课,必须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投身到大自然...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教学比喻比喻是指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所谓教学比喻,就是教师把这种修辞方法移植到物理课上,用学生熟知的,且与新的知识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对应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以配合正面讲解,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启发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以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再配合正面讲解,可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问题。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简单化,直观化。甚至一语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所以,比喻是物理教学中突破难点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课涉及的知识广泛,蕴涵有丰富的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因此在自然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人们在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比较、归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是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它们之间是互相渗透、密切联系着的,但各有其特点。比较和归类比较是认识事物彼此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观察自然事物和现  相似文献   

10.
自然课是以大自然为认识对象的一门科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把电教引入自然课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低年级自然课上认识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在中年级重点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可以说是认识的一个飞跃——由个别到一般。本册教材所选内容,力求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这一飞跃。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等。课文的表述不再使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文字,而是直接提出“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  相似文献   

12.
吉霞 《四川教育》2002,(10):38-38
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一、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激发“自行探究”的欲望。小学自然课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自然教学《大纲》强调:“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这里,“主动的认识”和“自行探求”突出了自然课的素质教育特点,也体现了让学生“自行探究”的重要性。自然课的…  相似文献   

13.
冯梅 《青海教育》2005,(4):54-54
培养盲童从小爱科学、爱大自然是盲校自然常识课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盲生由于视力缺陷,给自然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训练盲生的触觉、听觉等其他感官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补偿其视觉缺陷,培养盲生学习自然课兴趣,使其获得知识,感受自然与生活。显然,“以手代目”是盲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用其他感官直接感受在盲生自然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晋斌 《学科教育》2001,(6):1-6,36
本文介绍了小学科学课程实验研究的概况,小学自然课的改革首先是个观念问题,其次才是技巧问题。目前的自然课教学,仍然是重视知识结论而不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应体现科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整体目标,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事实材料,加以整理综合得出结论,并解释其结果有何意义,从整体上把握科学、技术、社会、个人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课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常见的事物、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但由于受到时空限制,无法直接了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电化教学手段,用得适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录像教学法例如在讲《鸟》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百鸟在森林里争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自感受进行研讨,很快掌握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森林和庄稼的卫士,同时给大自然增添了各种美丽的颜色和美妙的声音,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姿。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船怎样行驶》一课,应用录像进行教学,录像中收集了各种时期船的造型,从撑篙…  相似文献   

16.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努力培养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二、掌握一个则原。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研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自然课的学习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四、做到一个坚持。就是自然课教学必须坚持把大自然作为课堂,绝不能把学生圈在教室里。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自然课中,有不少内容以实验为主,由于有些实验内容较抽象,教师不好讲,学生也难理解。有的教师出于怕麻烦等原因,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外实践活动,导致部分学生只学得了一些“死”知识,缺乏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了解认识。对一些事物和自然现象认识不准或不透彻,在测试时,甚至闹出了“青蛙吃的是草”的笑话。   其实,小学自然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构成小学自然课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自然规律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农村小学一般都缺乏自然课配套音像软件教材,但依山傍水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常识的基础学科,它包含着自然科学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广泛内容。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探索、征服大自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并陶冶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是摆在自然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自然课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提出征问诱发兴起兴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是入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不可能教育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课…  相似文献   

19.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小学自然课教学目的,剪辑或拍摄一些录像片断,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把握事物的特征,认识它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实践证明,教学录像是一种更灵活、更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录像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