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人为主的渤海族人,在唐朝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统治者受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后又晋升为渤海国王)。渤海政权长期与唐中央政权保持着隶属关系。渤海国建立长达二百二十九年之久,几与唐朝共始末。其辖区辽阔,政治制度完备,经济文化繁荣,在我们多民族的祖国历史上,曾有着光辉的成就。渤海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渤海政权灭亡时,遭受了惨重的民族浩劫,渤海人直接记载的文献毁灭殆尽。  相似文献   

2.
靺鞨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唐朝时期,曾在东北建立过自己的民族政权——渤海政权。从秦汉到隋唐时,该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发展着。尤其在唐文化影响下,渤海人创造了更加灿烂的“渤海文化”。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的城市职能随着渤海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进行着相应的转变。渤海立国之初,城市职能以军事为主,巩固了新生的渤海政权。到中期以后,城市职能转变成以经济、政治、文化为主,使渤海达到了全盛时期。然而,政权的稳定,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渤海上层统治者耽于享受,进取精神日渐消逝,导致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这既影响到渤海城市发展的进程,也加速了渤海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唐代的东北地区,靺鞨民族曾建立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渤海地方政权。其时间之长、辖地之广、势力之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渤海政权存在的年代,正值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唐朝时期。唐朝前期,不仅国内政治隐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且在国际交流方面也呈现出空前兴旺的景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的历史基本上与唐朝相始终。它与周边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 ,大大推动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这为渤海国货币经济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另外 ,由考古发现可以推断 ,渤海国可能存在货币流通。  相似文献   

6.
东丹国是辽朝初年平灭海东盛国渤海后,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政权。辽朝之所以在立国不久就另外建立了这个“国中之国”,是由契丹传统的国家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东丹国建立之初,具有相对独立的属国性质,南迁辽阳后,则渐次变成了辽朝的二级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7.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继续接受唐王朝册封,积极发展对唐关系。大钦茂的亲唐政策,不仅使渤海国拥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使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从大钦茂的亲唐政策的形成及其实质,以及对渤海国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论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东丹国是辽于926年灭亡渤海国之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渤海国的故土上一手炮制的政权。该政权不仅是建立在渤海国的故土上,而且在制度方面基本保留了原渤海国的制度,统治的是渤海国的遗民,与原渤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东丹",即东契丹之意。由于这些原因,关于东丹国的性质历来是史学家们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和自身的认识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是粟末 上层联合高而遗民中的一部分贵族和其他 人在今天黑龙江省的牡丹江上游一带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她从公元629年建立到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共历15世,存在229年。渤海历代统治阶级积极向唐朝学习,社会政治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史称“海东盛国”。在中国东北以及东北亚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渤海政权中,粟来 中的大氏集团占主要的地位。粟末 一向仰慕华风,受中原人先进的封建封建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很快。 在隋朝末年,粟末酋长突地稽所在的部落,由于不堪忍受高句丽的骚扰,加之在长期交往中对中原…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是唐时期以粟末为主体的渤海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性民族自治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关于渤海史的研究,成为史学界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金王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建立起来的多民族组成的联合政权,辽阳渤海贵族在金朝前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由其自身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社会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金世宗时期,这种状况发生了转变,辽阳渤海贵族的势力达到顶峰,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出现这种局面,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渤海政权建立之初,自称震国,唐朝政府则称其为袜辐国,两个国号同时存在。“渤海”这一国号应与以郡望封爵有关。渤海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大约在其第三代王大钦茂执政时期,其主体是袜辐人。渤海遗民南迁的时间在天显四年(929年),而不是天显三年。南迁渤海遗民之举是东丹王耶律倍的建议,并不是耶律羽之自作主张。耶律倍没能继承皇位,应该是辽太祖生前的安排。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它不仅是唐王朝的藩属国,而且也是唐王朝的羁縻府州。面对新罗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大钦茂既对唐王朝频繁朝贡,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交聘。这一时期,渤海国与日本相互交聘是由当时东亚政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渤海国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唐朝末年,渤海政权的势力是否达到辽南地区,这在学术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里认为,9世纪中叶以后,渤海国已占领辽阳以南之地,公元900年前后,这一地区又被契丹政权所夺取。  相似文献   

15.
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渤海国宗法盛唐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以唐制为基本模式,构建政治管理体制;在与汉族人的广泛接触中,不断吸纳儒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定期选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并将大量的文献典籍带到渤海国内,中原文化在渤海王国得到广泛传播,推进着渤海国的文明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参与型政治文化尽管已经萌芽、发展,但其发展状况仍存在很多不足。村民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依然受到依附型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这种状况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农村积极普及和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自皇权-官僚政治体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士与官僚相结合的进程,并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政治形态,但士大夫政治形态的最终确立,却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不仅改变了自汉代以来主要代表世族门阀阶层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对政治统治体系的建立、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网络的飞速发展赋予政治文化以新的内涵。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发展性、整合性、高科技性、高时效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显著特征。网络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和公民的政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充分认识网络对政治体系及社会主流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渤海国灭亡以后,辽朝历代统治者对渤海人进行了多次迁徙,由于种种原因,辽河流域成为渤海人迁入的主要地区,并且形成了以上京临潢府和辽东地区为中心的两个定居区.被迁徙到辽代腹心上京地区的渤海人,由于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新王朝的顺从和认可;而被迁徙到辽东地区的渤海人,由于较为集中且距离辽本土较远,辽政权对其采取了相对比较宽松的政策,因此这一地区的渤海人形成了一股较强的政治势力,也进行了多次反辽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