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岳润肖 《东南传播》2023,(6):134-138
乡村往往是健康传播的洼地,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聚焦乡村地区健康传播,试图梳理乡村地区的健康信息传播脉络,深入了解乡村居民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情况,对提高乡村地区健康水平、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Y村”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该村的健康信息传播状况和村民间的关系往来予以了解,并借助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Y村健康信息围绕乡村医生、村干部、活跃分子和新型媒介这四个关键行动者展开传播;新型媒介打破了乡村层级式传播模式,突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但是村民之间的信息传播仍主要基于熟人关系网络,并根据亲疏远近逐步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2.
李健  宋永琴 《新闻世界》2011,(6):163-164,287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接收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并有效地引导公众的健康行动。本文选取了《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2010年《京华时报》和《新京报》的健康传播现状,对北京都市报乃至我国都市报的健康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信兴起后,健康养生信息成为微信平台推送量、阅读量、转发量最大的信息类型之一,"养生党"已然成为微信平台一道特殊风景。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通过对微信平台健康养生信息的传播者、生产者和信息来源的分析发现:"养生贴"的泛滥实际上是微信公众号或各类商家企业在微信平台使用的内容营销手段;媒体公众号或权威的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平台健康养生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甚微;未能标注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来源的健康养生信息导致养生谣言的泛滥。因此,微信平台健康养生信息的泛滥与健康知识的传播活动相去甚远,与其说健康传播在微信平台的兴起,毋宁说是包装为健康信息的内容营销方式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健康已经成为大众、政府和学者一致关心的议题.人类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也促进了健康传播的发展.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广告迎合受众的心理,用健康资讯和健康议题来吸引和打动消费者不仅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是健康传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与临床医生共同开创了健康传播应用理论的先河。近30年来医疗卫生与大众传播的整合互动已经密不可分。国内外研究表明:公众了解健康信息主要源于大众传媒。利用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宣导活动,确能促进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媒体在SARS公众应急教育中的显作用,证明大众传媒成为公众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健康传播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专业的健康传播者——各种媒体中的健康信息的采写者、健康知识的选择者与把关者的健康素养状况如何,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上海中心城区进行问卷调查( N=449),对网络病人的互联网健康信息使用与满足状况以及互联网健康信息对网络病人的疾病自我诊断和医疗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运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网民比例远低于美国;搜索引擎是最主要的互联网健康信息获取工具;网民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总体满意度较低;互联网健康信息对网络病人自我诊断的影响较大,而对网络病人医疗决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王胜源 《青年记者》2007,(20):56-56
"愿你拥有健康、财富和享用它们的时间",一句西方流行的的祝辞,表达出了人类对自身健康的永恒关爱。毋庸讳言,这种关爱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人类对健康信息的获取。那么,健康信息从何而来?当下,作为保健知识传播主体渠道的大众传媒,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鑫 《东南传播》2015,(12):90-92
当今社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媒体的繁荣,而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为健康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受众有更多的机会从新媒体中获取丰富的健康信息。分析受众使用新媒体的行为偏向有利于新媒体中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文章通过调查普通高校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接触健康信息的行为,以期获得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的行为偏向,探究不同偏向背后的原因,从而为从事健康传播的新媒体平台提供改进建议。调查发现170.4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好。但88.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需要改善;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选择媒体平台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偏好;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163df=533p<0.05),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差异(t=-2.682df=533p<0.05),在接触新媒体中健康信息早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t=-2.562df=533p<0.05);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费水平和新媒体健康信息的接触频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郭冬阳 《东南传播》2016,(5):105-106
近年来健康传播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随着2016年3月中下旬的"疫苗事件"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点话题,我们看到了争论,感受到理性、科学分析的重要性,更亲身感受到健康信息传播通畅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而在这次讨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建构健康信息更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拟通过对健康类公众号所发布信息的分析,探讨微信公众号在传播健康信息时的优势与不足,以期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2.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两次提到建设"健康中国",要在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主流媒体提高健康信息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健康危机,健康信息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传递给大众,传播效果明显。但是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健康信息传递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与受众存在信息壁垒以及传播信息同质化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传播优势勇担使命,对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探讨国外网络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和行为领域的主要进展和热点问题,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研究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孙艳 《东南传播》2012,(4):70-7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健康讯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健康类杂志作为传播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担负着传播健康知识、构建健康理念的使命。本文从健康类杂志的角色定位、身份认同出发,进而探讨建立传播健康理念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荀洁 《东南传播》2012,(11):31-35
在新医改语境下,从健康传播视角用量化方式考察新浪、搜狐和网易中健康频道的首页信息内容,目的是了解三个频道传播内容的总体情况,尤其以发现内容中的传播偏差为主,并试图寻找内里的原因。考察发现,三个网页均是大而全的"杂烩型"设计,以文字信息为主,配以少量的图片和视频信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存在着重视生理健康,轻视心理健康、欠缺应景内容和软文、互动误导等问题。这一考察对于及时了解新医改对网络传媒健康传播的影响,拓展国内健康传播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李鑫  徐开彬 《新闻大学》2023,(1):60-74+121
叙事在提高健康信息的说服效果并达到健康传播实践目的上具有重要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健康叙事说服效果的研究已经比较普遍,但我国目前关于此话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通过对权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阐明了健康叙事对受众产生说服效果的主要作用机制(代入、认同与情感),影响说服效果的调节因素(文本、角色、受众)以及构成说服效果的结果(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意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叙事说服效果的影响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健康信息大数据的来源和分类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分别阐释了大数据在健康传播与调查研究以及对个人、组织、社会等层面的可能影响.文章对如何运用非结构化的、大规模的、动态化的大数据进行有效健康传播、实现科学化健康管理的问题亦有提及.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的传播随新媒体技术迭代升级呈现出巨大变革,打破了健康传播倚重传统媒体的格局,健康信息传播由以精英主导的单向度线性传播模式转向双向交互模式。传统媒体中健康传播日渐式微,社交媒体获知健康信息趋向常态化。社交媒体语境下,健康信息传播中数字代际鸿沟、健康信息谣言频发、严肃议题软化等现存问题不容忽视。规范社交媒体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无疑是亟须回应的重要现实议题。本文旨在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的梳理,找寻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利用社交媒体传递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9.
于萍 《今传媒》2013,(6):19-20
在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大众媒体是社会公众的重要信息来源。媒体肩负着信息传播、健康教育和舆论引导的功能,疫情报道、政府举措和健康知识是健康传播的重要内容。在流行性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媒体健康传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媒介健康传播的目的是减轻疾病所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公众认知、公众态度和公众行为是评估媒介健康传播效果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人的普遍需求,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健康类电视节目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健康类电视节目在节目数量、节目类型、节目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其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节目需要树立"大健康"传播理念,丰富节目类型,打造节目特色,利用新媒体编织交流对话网络,做好信息传播,服务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