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在机器人教学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纵观古今,横视中外,凡是强盛的或发达的国家以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重视未来战争的预测和未来人才的培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孙武就在探讨未战而先知的问题。诸葛亮在隆中就对汉末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绝妙的预测。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视未来的预见。毛泽东以无产阶级的惊人智慧准确地预见了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借鉴历史的经验,联系时代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我军人才的培养,应该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环顾世界,把眼光瞄向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未来军事人才的具体理由如下: 1.培养未来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前,正处在新技术革命时代,以电子技术、新能源、生物工程、宇宙及海洋开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蓬勃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朝着世界科学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世界人才中心(以下简称“世界三大中心”)不断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三阶段”模式,根据世界三大中心“百年易主”的转移趋势和我国迎接世界三大中心的困难与机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国家有组织科研”(SOR)概念,认为当前及未来有计划实施 SOR 是我国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重要抓手之一;最后针对现有国情提出了实施 SOR 的若干具体建议,为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李高翔 《科教文汇》2007,(8Z):94-94
新课改明确指出:在未来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变换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真正的高分高能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所以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更新化学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树江 《现代情报》2003,23(10):152-153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骨干力量少,青年编辑多的现状,提出了青年编辑培养提高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世界未来发展对学报人才的需求,对编辑人才要严格筛选,把好入口关.建立“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强化青年编辑的教学,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训练,主管部门在政策给予适当倾斜以利青年编辑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学创新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主要途径、关键所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教学中提倡议“人本思想”和“能力人格本位”思想为指导;推行“集群式”、“一体化”课程模式;“参与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是创新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教学评价应力求全面的检测学生学习及教学效果,克服以点带面的片面作法,并应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向导,引导教育教学活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部署,并特别强调“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追溯了科教融合的源起和发展,分析了世界范围内跨组织科教融合的 3 种具体表现形式,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发展历程、制度逻辑和主要特征,最后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教育的深度变化,大国博弈加剧,世界进入了创新引领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新工科”的建设理念,针对目前高校教学中单一教学模式的问题,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多层次有效结合,以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以赛促教、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高“新工科”下的工程教育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是国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  相似文献   

10.
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建设及大科学装置对我们获得世界领先的科学成果、发展引领世界的关键技术、培养在科学上和技术上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文章讨论了建设引领世界的大科学装置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跨世纪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的较量,主要在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贸易保护、战略资源控制、货币汇率价格、高科技人才这五大领域展开。目前,美国实行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竞争战略”,苏联推行以全面集约化为目标的“赶超战略”,日本实行以外向型技术经济为特征的“技术—贸易立国战略”,西欧实行一体化的“联合图强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这些都是为了谋求21世纪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战略格局中的主动权。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美苏、东西方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已经展开的“全方位经济战”,它将对各国的综合国力,进而对世界未来战略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教学中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优良个性品质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为学生全面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兆安,用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把“教师”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许多未来学家预言:到了21世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不是在工业中,不是在科学技术上,而是在高素质与高质量的人才上。世界各国根据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未来需求,均对人才在“发展个性、启迪智力、培养能力和鼓励创新”等环节上下功夫。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国家教委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目前所设立的各项基金,都是希望通过科研来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为未来中国走向强国和未来竞争储备力量。这些基金的设立,都已产生相应的资助效益。以博士点基金为例,据国家教委统计,“基金成立十年来,对高…  相似文献   

15.
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活了国有大中型企业 ,我国各个行业将面临大展宏图或破釜沉舟、奋起直追的时刻 ,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商业语言——会计将成为社会经济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 ,我国经济腾飞中起到重要作用。伴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未来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对未来财会人才的培训提出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了 ,国家必须在教育内容、教学体制、教学力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为未来的信息社会培养出知识全面、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的财会人才。因此 ,…  相似文献   

16.
翁婉 《科教文汇》2014,(33):29-30
美育工作是当代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中,美育越来越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其包含的“科技美”要素即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视角,更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文将尝试提出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利用科技美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未来20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规划的指导方针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强化创新,全面开放,跨越发展”。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体系是“增长、强国、富民、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定性分析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科技发展目标体系,并提出了用50年时间将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型社会的长期战略性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与经济的变革时代,人才的培养是关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应用型人才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文化交融以及人们对教育文明进化的体验,探索现代人才教育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育工作者的切近需要.  相似文献   

19.
徐安 《科教文汇》2008,(34):33-33
“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理念,军校教育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本文阐述了军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培养“全面、可持续的”人才,树立“统筹兼顾”的教学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左晖  冯丽春 《科教文汇》2009,(13):115-115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要结合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转变观念、摆脱本科压缩型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武;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