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或明示创作手法,或预示人物命运,或展示人物性格, 或揭示人物丑行,寓意精辟又迷离恍惚,对其剖析研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红楼梦》有过深入研究,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学家。该文从题材、主题、写实手法三方面分析了鲁迅对《红楼梦》的论述和评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鲁迅的《红楼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金云翘传》是《金瓶梅》到《红楼梦》中间最有影响的作品,其继往开来的历史贡献尚引起重视。《金云翘传》所开创的中国悲剧美学理论,直面现实的艺术追求,对封建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自觉反映,以情为主却不涉淫乱的艺术品味,艺术加工的典型化理论,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寓意象征手法等等,都对《红楼梦》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序幕部分,在这一章中,贾府主要人物就出现了十余人之多,而曹雪芹的变化多端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手法,或借用人物的自身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实现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可谓三寸柔毫,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学阶段的《红楼梦》导读教学提出了六点建议:抓住《红楼梦》前五回象征、隐喻的手法;抓住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抓住主要人物这一条经线;抓住对比这一种写作手法;抓好活动促读的教学方法;用好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这本书。  相似文献   

7.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二月河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 ,以思想为经 ,以艺术为纬 ,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予后代作家丰厚的滋养.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巨匠茅盾,深深接受了《红楼梦》的艺术熏陶,并在其传世名著《子夜》中,灵活地借鉴、运用了《红楼梦》的若干写作艺术手法.可贵的是,茅盾并非对《红楼梦》进行机械的照搬与模仿,而是将其创作经验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因此,两者在某些地方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  相似文献   

9.
高鹗的《红楼梦续》和温皓然的《红楼梦续》都是曹雪芹《红楼梦》的续书.虽然两本续书都展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但是从主题解读接受、人物发展结局和叙事艺术手法三个层面进行细致比较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两本续书在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性别以及阅历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借鉴了诗词的写作手法,频频使用数字,开创了小说使用数字的先河。《金瓶梅》语言简练,风格独特,和数字的使用有很大关系,《金瓶梅》对后代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诗歌渗透于小说,形成诗意化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最富于诗意的。诗意化小说的表现,诸如小说中大量诗词歌赋的存在,创造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以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但《红楼梦》诗意化最突出的表现,其他小说未能企及的地方却在于,一方面是《红楼梦》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另一方面,《红楼梦》体现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小说诸元素都诗意化了,诗意化的叙事和故事以及诗意化的人物塑造是《红楼梦》非常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在艺术手法上与晚于它将近200年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有许多的相似的特征:现实主义的世界与神话思维并存;对本民族历史深刻地宏观透视与预言式的圆形叙事结构平行。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化的多元性与拉丁美洲化的多元性在民族原始化心理层次上有着一定的类似或重合。二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传统的影响。由于《红楼梦》有着深厚的中国化根基。所以它所体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内涵要比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予后代作家丰厚的滋养.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巨匠茅盾,深深接受了《红楼梦》的艺术熏陶,并在其传世名著《子夜》中,灵活借鉴、运用了《红楼梦》的若干写作艺术手法.可贵的是,茅盾并非对《红楼梦》进行机械的照搬与模仿,而是将其创作经验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因此,两者在某些地方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一、《子夜》对《红楼梦》结构艺术的借鉴《子夜》对《红楼梦》最重要的借鉴,是在小说的宏观结构方面.我们知道,《红楼梦》以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作为全书的艺术纲领.通过宝玉遇见警幻仙姑,翻阅“薄命司”中所陈图册,以及聆听仙女们演唱的“红楼梦”曲调,点出小说的主人公并暗示了他们的命运,勾勒了小说情节的基本发展趋势.因此,第五回对于全书来说讲,起着一种提纲挚领的作用.换言之,《红楼梦》通过某个中心情节,用一组相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足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相媲美。对比,是《红楼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除了人物描写,在对事件与环境的描写中对比手法也常常被运用。曹雪芹常通过一些事件及环境描写的对比,突现出贾府的盛衰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主题、象征手法和叙述视角三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红楼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掘其异同。该研究对中西文学鉴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红楼梦》和《百年孤独》看文学预言现象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经典作品普遍存在着预言现象。本文以中西文学经典之作《红楼梦》和《百年孤独》为案例 ,运用共同性比较手法 ,研究文学预言造成的结构机制、文化艺术原因 ,从而揭示经典之作中文学预言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20.
有些人看《红楼梦》都不注意第四回,其实这一回是《红楼梦》的总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正确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才能批判地借鉴,做到古为今用.过去有人把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当作总纲来看.于是什么《红楼梦》是“淫书”啦,是演“色空”观念的啦,是“悲金悼玉”之作啦,谬说种种,或誉或毁,结论只有一个:《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把第四回还是第五回当作《红楼梦》的总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其中反映了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抓住第四回这个重要的纲,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