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朋友眼里,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一谈起这个 话题,小朋友可真是七嘴八舌,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先从学习这个方面来说,毕竟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嘛! “在学习上,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呢?”看看这几位小朋友的 发言:  相似文献   

2.
我所在的矿区幼儿园,每星期评一次好孩子,评上的得一朵“小红花”。但评好孩子的条件是很全面的,所以每星期得到红花的都是几个“乖孩子”。这样,许多孩子对评红花就不感兴趣了,评小红花的活动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评小红花不应该订出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他们的进步或长处时,及时奖励一朵小红花。我班有一个十分好动的幼儿,上课坐不住,还要“挑逗”别的幼儿,我注意发现他的优点来帮助他克服缺点,当他有了一定进步时,我就奖了他一朵红花,并常常提醒他不断发扬优点,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的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3.
童心童语     
短辫子姐姐: 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山西省太谷县利民小学一年级刘圣圆刘圣圆小朋友在“读者调查表”中说,杂志里最喜欢的内容是“学习能力自测”。  相似文献   

4.
“做一个好孩子”是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但是,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有的人认为乖巧听话是好孩子,有的则认为聪明能干的才是好孩子……新的时代赋予“好孩子”以新的内涵和衡量标准。请看下面几位家长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常听有些父母对人这样夸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孩子很乖。”或“我们家孩子不爱玩,光爱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话。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也经常会听到教师说:“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小朋友了。”从这些不经意的话语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好孩子的标准:听话、顺从、聪明、好学,绝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都毫无疑义地套用这种固定的标准来给孩子贴标签,很少有人会考虑到,从成人角度制定的这种评价指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一、“好孩子”容易形成性格偏差我们的教育在学术上和…  相似文献   

6.
以往幼儿园到学期末都要开展评选“好孩子”的活动,每班评出 5~ 6个好孩子。这些好孩子在全园表彰大会上戴红花,领奖状,拿奖品,自然光彩照人,非常幸福;而那些没评上好孩子的孩子,则坐在下面眼巴巴地看着,有几分羡慕,但有更多的是失望和无奈。我认为这种评选办法会挫伤大多数孩子的进取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应该进行改革。我园评选好孩子的办法就值得借鉴。   我园遵循面向全体,促进每个孩子发展的原则,改革评选好孩子的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评为好孩子的机会。我们的做法是找出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评出“单项好孩子”、“双…  相似文献   

7.
孩子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家庭中父母喜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乖乖”,幼儿园里老师也偏爱那些“老老实实”听话的孩子。“乖孩子”成了“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一味地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为了达到培养“乖孩子”的目的,不少家长与老师往往对幼儿的服从行为给予过多的鼓励与肯定,例如只要听话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或一朵小红花。这样做实际  相似文献   

8.
在“赏识”教育盛行的今天,好多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吗,“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都这样认为。你看教师评语一改原来的老面孔,专挑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即使什么长处都没有,也没关系,还会写上“你人很老实”。家长也一样,尽管孩子犯了错误,自己怒不可遏,但还得  相似文献   

9.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10.
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幼儿园,这里能把小朋友变成聪明孩子,变成好孩子,变成漂亮孩子。小朋友,你希望上这样的幼儿园吗?你还想上什么样的幼儿园?这是幼儿园的“聪明屋”。小朋友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就变得聪明无比啦!这所幼儿园的老师个个像仙女一样漂亮、善良和聪明,她们教出来的孩子个个聪明能干。这是幼儿园的“美丽苑”。小朋友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喝着清清的水,听着美妙的鸟语,看着美丽的景色,就会变得越来越漂亮。神奇的幼儿园@袁爱玲 @唐云辉  相似文献   

11.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也都希望小朋友能成为一个好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呢?对此,家长和老师们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为了对好孩子的标准形成共识,本刊编辑部在即墨市机关实验幼儿园领导的支持下,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孩子”的讨论。现将几位老师的发言稿编发如下。希望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都来关注这个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更好地认识、教育幼儿,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父亲过生日,全家人济济一堂,长幼分成两桌,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长辈们的一桌已经开宴了,这一桌上其他孩子也已动筷了,只有我的小侄女姗姗端坐着。有人问:“姗姗,怎么不吃呀?”姗姗眨眨眼睛说:“我等姑姑和妈妈呢!”大人们纷纷说:“别等了,你快吃吧!”姗姗说:“不,幼儿园老师说,吃饭的时候要等着和大人一起吃!”我弟媳一听,走过来搡了孩子一把,说:“就是你事儿多!哪来这些毛病!”姗姗委屈得哭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老师说,好孩子要懂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诉苦:给小朋友正音,教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拿腔做调”,教小朋友  相似文献   

13.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一位六七岁的女孩和她母亲的谈话: “妈妈,今天我们班上课时,小朋友们吵吵嚷嚷的,纪律乱极了,老师也不管。” “不是老师不管,是老师要弄清楚,谁才是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妈妈,我没吵闹,我是好孩子。” “做得对,妈知道你准是好孩子。” 母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很耐人寻味。 人无完人,教师也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为了鼓励幼儿争当“好孩子”,不少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设置了一个“红花栏”。为了增添趣味和美观,“红花栏”以各种形式出现:小鱼吐泡泡,比比哪条鱼的泡泡多;小蘑菇,比比哪朵蘑菇上的圆点多,等等。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红花栏”,其作用都是把孩子的表现通过对比展现出来,教师的用意也很明确:通过评比,促使孩子有更好的表现。然而深入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事幼教工作以来,我一直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分发点心、倒垃圾、搬凳子、帮助老师收书等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常常安排能力强、善表达、聪明伶俐的孩子去做,很少安排那些我认为调皮的、默默无语的孩子做。记得有一次,我正请几位表现好的小朋友分发杯子,这时,一向性格内向的佳佳忽然轻声对我说:“王老师,我也想帮你。”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13,(10):18-18
当“好孩子”很无趣,但是家长老师喜欢她;当“坏孩子”不仅有趣,还会赢得同伴的喜欢,可是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跟“坏孩子”玩儿……这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遇到呢?父母到底引导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听话的乖乖女还是小魔女呢,或许其实好坏都不重要?@父母必读杂志携手现代教育出版社@萤火虫绘本特邀@一慢二看(李一幔)老师,为大家送上微访谈“做一个小魔女or乖乖女”。  相似文献   

17.
    
他叫盼盼,才上小学。妈妈常问:“盼盼,你知道妈盼你啥?”“读好书,做个好孩子!”盼盼认真地回答。“好孩子”这三字对盼盼不知有多大魅力,然而怎样做个好孩子呢?听老师说,谁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就给谁戴红花,谁就是好孩子,每想到“好孩子”,盼盼的脸蛋便露出了笑容,他就想起了老师的夸奖,妈妈的欣慰……  相似文献   

18.
本期问题:怎样克服用恐吓、威胁、欺骗的方式教育儿童?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教师有时也会威胁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你以后要是再打小朋友,我就让警察把你抓起来.”作为幼儿园教师中的一员,我认为这些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用恐吓、威胁、欺骗的方式对待孩子.可是扪心自问,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9.
不少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总爱让孩子带点零食,小口袋装得满满的。我认为这样做害处很多。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带零食的小朋友在上课时往往会想到口袋里的零食而心不在焉,不用心听,有时还会忍不住偷偷地拿出来吃,分散别的小朋友的注意力,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些小朋友在游戏或体育活动时,害怕口袋里的食物掉出来,所以不敢按教师的要求做动作,即使勉强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上语言课,幼儿学习了《专业户》这首儿歌。儿歌学完后,我便问:“小朋友,儿歌里的小朋友好不好?”“好!”幼儿齐声回答。“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什么?”小朋友争着回答:“向小朋友学习不乱花钱,把零花钱都存到储钱罐里。”我问:“你们是怎样做的?”这时,我看见一部分幼儿面带愧色,低头不作声。我趁机告诉他们:经常向家长要钱买零食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师也不喜欢。并告诉他们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不该买。衣服只要不小、不破、干净就可以穿。我还给他们讲《卖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