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心理学的“理解”与“解释”的关系问题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各有优势与不足。维果茨基是理解有余而解释不足。皮亚杰是解释有余但理解欠佳。“视界论的转向”有可能在超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基础上将理解心理学与解释心理学统一起来。因为视界论具有哲学释义学、符号学和意义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性化阅读的概念界定 提及"个性化阅读",就不得不探讨一下对"个性"的理解。"个性"是一个较复杂的概念,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的学科都对"个性"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从教育学角度看,  相似文献   

3.
解释语篇中的隐喻现象需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在内的多学科的合作。文章以电视剧《蜗居》中含有隐喻的对白为例,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结合语境如何对语篇中的隐喻进行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音位”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是在十九世纪后叶提出来的,在音位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并没有科学的、精确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解释,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一、心理学派。他们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音位,把音位看作是“心理上的映象”。 二、物理学派。他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认为音位是一种语言里具体发出的性  相似文献   

5.
影响西方学者对教学理解转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思想的来源,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获得了新的发展,从而为人们理解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二是原来的教学理论不能有效地解释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过去的定义告诉我们:“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的科学”。但是究竟什么是人的心理,定义中并未说明。这个定义可以包含着对心理的各式各样的理解,可能有唯物的理解,也可能有唯心的理解;可能包含无产阶级的心理学体系,也可能包含资产阶级的心理学体系。资产阶级学者利用这个定义偷天换日地按照资产阶级的意志理解和解释,贩卖了各色各样有毒的货色。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最早的是灵魂说,认为心理就是灵魂。故心理学是研究灵魂的科学,后来又把心理理解为意识(内省的),那末心理学就是研究意识(内省)的科学。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就是行为,于是就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实证研究”报告中包含大量的引用。在概念界定部分,我们应该分析前人对概念的解释,同时又要避免对前人界定的罗列。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分析部分,我们也应该避免罗列前人的结论,避免引用结果而非结论,避免只有分析而没有实质的引用内容。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尽量避免引用带有哲学、政治、文学和精神分析色彩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当前隐喻研究的两种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喻已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成为众多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和语用学等的研究对象。隐喻研究已从对语言现象客观条件的真值描述转为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以及对人们隐喻概念体系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对隐喻本质的不同解释构成当前隐喻研究的两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在,文学的“内部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似乎只有这样的研究才称得上“文学”研究;而“外部研究”则遭到不少人唾弃,似乎这样的研究已离文学很远。文学之为文学,确实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传记等的特点。但是,文学,不是生长在“文学”这一真空内,它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传记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我们必须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社会环境和文学创作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环境不仅影响到文学创作的内容,而且影响到文学创作的形式。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兴盛,是与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在分析高校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的背景及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现代高校发展和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概论”课本身的理论框架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概论”课教学应该将每章内容的理论框架给学生讲清楚。在专题讲座教学方面,可以把“概论”课教学设计成十四个专题。无论是理论框架教学还是专题讲座教学都需要教师多下功夫。专题讲座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专题讲座教学要注重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讲授,以答辩和展示其研究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第一关;以自身长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托,从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出发,系统、深刻、中肯地剖析了研究生语言表达欠佳的心理、思维、技术、技巧和准备等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实施结果显示: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正逐渐深入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飞白"辞格进行语用分析,有助于正确看待网络语言中"飞白"辞格被大量使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反对教条主义与人道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他的《保卫马克思》中提出了科学解读马克思文本的方法,即用症侯式阅读法把握马克思文本的问题式,把文本同当时的意识形态环境及其反映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联系马克思本人的真实历史及其背后的德国和世界的真实历史,用马克思本人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去解读文本。阿尔都塞提出的文本解读方法对我们解读马克思的著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肯定性行动"在美国是一项既有争议又不能被充分理解的政策,文章旨在从"肯定性行动"的含义、社会学家对其的贡献、多元文化、"肯定性行动"的公正性及负面性、对"肯定性行动"的不同态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肯定性行动"在就业及教育领域中的运行机制,讨论其在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争议所在。同时,文章从心理学及社会学角度剖析这一政策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能取得最佳效果以实现多元文化从而维持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8.
《燕燕》到底是一首怎样的送别诗呢,诗中的主人公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诗的主旨是什么,送别的情境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千百年来前贤们争论不休的焦点。文章通过对“仲氏任只”“寡人”“‘燕燕”等文学符号的诠释,运用了文献学、语法学、社会学、符号学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破解。  相似文献   

19.
对海德格尔关于西方哲学史上“是”、“在”、“有”的千年之辩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认识论”及其重大转折的认识;而对海德格尔“此在”的基本性质的揭示则对其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尤其重要,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把课讲好,除了有学问和精心备课之外,还要注意掌握讲课的艺术。其一,要以"讲"为主,灵活发挥,切忌照本宣科;其二,语言要幽默风趣;其三,例子要典型、有趣;其四,教态要自然、随和;其五,要站着讲课,不要坐着"作报告;"其六,要摸准学生心理,看对象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