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引言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以科学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主线,采用假说演绎进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推理.在后继章节(第2章第2节)也再次要求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学生如果能够基于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分析,熟悉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讨论孟德尔的解释、讲解其测交验证。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假说一演绎法及其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时一个学生问道:“F2代自交的结果也遵循分离定律。如果F2代出现5:3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将假说—演绎法应用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模拟实验、设置一系列有难度梯度且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孟德尔的探究历程,分析和解释自由组合现象,为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作为该模块的开篇,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揭示了该因子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传递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杂交实验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提出对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的“假说-演绎法”教学为例,探索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假说-演绎法”训练的过程和方法,将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落实到生物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6.
现行《生物》(必修本)第154页在论及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时是这样说的:“一直到1900年,孟德尔的发现被三位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三位植物学家都做过豌豆杂交实验吗?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5-67
<正>人教版教材将"基因在染色体上"与"减数分裂"分开编排,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研究对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这样描述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_1全是  相似文献   

8.
<正>"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新教材必修二模块开篇就讲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突出了"假说—演绎法"的重要性。领悟并能应用"假说—演绎法",可提高大家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大家必须予以重视。一、对"假说—演绎法"及其基本过程的理解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概念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4):44-46
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进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将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灵活应用交流合作、过程模拟、总结强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中完成新知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者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下是这三种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见表1):表1设计意图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教学设计一学计二教设解自1解1说22生生....,了尝利通利学分画内同试用用  相似文献   

11.
<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结合数学、统计学和假说演绎法等的智慧结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又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基础概念丛生、交叠。为此,笔者课前制作了3个微课视频,巧妙地将概念视觉化、过程化,并分散了难点,同时精选基础性、启发性和典型性的题目制成学案,让学生课前练习,依据学情制订复习清单,使复习更具针对性,课堂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问题串导思引领学生沿  相似文献   

12.
1865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刚问世几年,摩拉维亚的修士格里戈莱格尔·孟德尔便发表了他的著作《植物杂交的实验》,在书中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因而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这个故乡是"多瑙河之花"、村民都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点难点内容,因为通过此节内容要学习生物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课本着重讲述的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采用的是文字结合棋盘法来说明.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早地学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在解释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豌豆杂交(即双因子杂交)实验结果时,对F2中出现的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作了扼要总结说明。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凭借课本多数学生往往对此难以理解。为此,我在授课时采取了如下内容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三步分析法是将孟德尔遗传实验所得的分离律概括为基因分析、表型分析、遗传分析的简化表达的一种方法。1三步分析法简介1.1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选用的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图示:P(亲代)高茎(纯种)X矮茎(纯种)L杂交(异花授粉)F于一代)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后一道习题的讲解与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新理念。如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落实探究性学习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例,浅谈在生物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1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开创了实验生物学的先河,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学习内容。综合教育部对  相似文献   

18.
一、合作的时机、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在近期听的一节高中新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公开课中,上课中,老师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没有矮茎呢?和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又出现了呢?问题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为了配合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千百年来人们始终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自然现象。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其中包含有遗传学的科学规律。185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选用一种普普通通的农作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开始研究植物的遗传现象,探索遗传的规律。在实验中,他发现开红花的豌豆与开白花的豌豆杂交,其后代全部是清一色的开红花的豌豆。当这些后代再相互杂交,其下一代则出现分离现象,既  相似文献   

20.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生物学历史上一项经典性工作。他以豌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8年辛勤的杂交实验,最终发现了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