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激发小学生诗歌写作的兴趣呢?一是让学生了解诗歌写作的方法;二是让学生明确诗歌的格式要求;三是写作指导:(1)课上让学生思考每个季节都有那些代表性的事物,试着来写一首诗。(2)我手写我心,.班级开一次诗歌朗诵会,出一期诗歌集。  相似文献   

2.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诗的感觉去把握诗的思维,从而进入诗歌本。诗歌本中以意象为基本单位构成诗的思维不同层次。对诗的思维不同层次的把握,使鉴赏对诗歌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但在诗歌鉴赏中还必须通过对诗歌的本体性特征“诗家语”的感悟去把握诗歌的独特性,在艺术再创造中充分发挥鉴赏的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原则去鉴赏诗歌和获得诗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家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诗的感觉去把握诗的思维,从而进入诗歌文本。诗歌文本中以意象为基本单位构成诗的思维不同层次。对诗的思维不同层次的把握,使鉴赏者对诗歌文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但在诗歌鉴赏中还必须通过对诗歌的本体性特征“诗家语”的感悟去把握诗歌的独特性,在艺术再创造中充分发挥鉴赏者的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原则去鉴赏诗歌和获得诗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诗自发轫起便饱受西方各种诗歌美学思想、诗歌思潮、诗歌创作技巧的洗礼,中诗西化严重削弱了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审美传统的历史地位。时至当下,诗坛喧嚣浮躁的镜像反射了诗歌美学走向非理性的狂欢化时代,传统诗意岌岌可危。对中国当代禅思诗歌审美上主动回归本土之解读,对当下艰难的诗、禅圆融态势之探析,更兼以对当代禅思诗歌发生的功用之阐释,不仅有助于匡扶当代诗歌趋于理性风向,亦有助于禅宗美学思想的当代传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诗歌翻译的几个概念问题、译诗问题、译诗研究问题的阐述,明确诗歌翻译的内涵,肯定其可译性,提出要加强诗歌翻译评介,突出风格翻译,倡导迎难而上和严谨高尚的诗译道德。  相似文献   

8.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了从陆游成名一直到当代对陆游诗歌的评论和研究.在南宋和元明清时期,评者对陆游的家世、生平经历、地位、对前代诗歌的继承、诗歌题材、诗歌特点以及诗歌风格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政治的影响,评者谈得最多的是陆游的爱国诗篇.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文学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研究者开始注意到陆游万首诗中的其他诗歌,如山水诗、乡土诗、记梦诗、爱情诗、农村诗等等.但与古代文学史上其他著名诗人相比,对陆游诗歌的研究还远不如像对其他诗人的研究那样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好诗。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对阅读诗歌并自由的感受赏读诗歌的乐趣,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2.
王芳 《考试周刊》2012,(35):19-20
中国诗歌批评理论中的诗言志、诗言情及意境说,既可解读中国诗歌作品,又可赏析英文诗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简洁的语言风格、质朴的诗歌主题恰好契合了中国诗歌道法自然、诗言情的美学思想。本文运用中国传统诗歌批评理论解读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从中国诗歌美学的角度欣赏西方诗作,从中体会中国诗歌美学框架中英文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主体,是诗歌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的灵魂。译诗要发掘意境,领悟诗美,把意境和审美有机结合起来。发掘诗歌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修养等。其次,可从意象、修辞、句法结构等方面入手。再次,可对字、词、句进行点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柳宗元诗歌《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的问题进行考察,认为,诗中所说的“榕”应为“大叶榕”,“春兰如秋”是柳州地理环境特征之一,“莺乱啼”中的“莺”则是指“告春鸟”。这首诗的内容其实是与柳州当时的环境季节相吻合的,是一篇写实的诗歌,诗人借此表现了诗人的“宦情羁思”。  相似文献   

15.
浅论蒲松龄诗歌的思想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 ,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蒲松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 ,本文只对其中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 ,这三种诗分别为 :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16.
从读阅读的角度出发,按照从诗歌外在形式的认识到诗歌整体感受的把握到诗情体会的阅读过程,对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进行审美把握,从中发现现代派诗的自由多变、诗情的朦胧等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理解现代诗派对诗美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诗歌影响最普遍、最直接者是“以理为诗”。两宋理学家的诗歌作品,或借诗阐述义理,或吟咏情性,都强调以理为诗,从而构成了宋代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理学诗。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股独特的唯理主义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18.
意义的阐释与重建——论诗的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诗歌的可译性进行探讨,表明诗歌是可译的,诗歌翻译离不开对原文意义的阐释与重建。译诗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诗歌的可译性。诗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其意义也是可以移译的,虽然完美的译诗不是人的能力所能企及的,但通过对原诗意义的再创造,译诗完全可以成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意义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不是给翻译设置了障碍,而正是给翻译开了绿灯。诗的可译性是以意义的确定性为基础,又是以其不确定性为旨妇的。  相似文献   

19.
于漪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对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语文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诗歌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从诗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表现力,在领会诗歌内容和情趣的同时更要学会学习,诗歌的教学要因诗异,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考察微型诗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微型诗的产生从接受外国影响,到回归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进而形成本土化风格,最终达到平民化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