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秧歌,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胶州秧歌在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舞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胶州秧歌,了解山东文化,引领优秀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生长栖息的地域特点、地方特色,造就了它独有的文化大花园.你若是正月里来到山东,必会置身于秧歌的海洋中……山东秧歌风格多样,很是流行,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扭那么一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还属"胶州秧歌"海洋秧歌"鼓子秧歌",这三种舞蹈被当地人称为"三大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3.
胶州秧歌,以其秧歌小戏在多种创新形式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胶州秧歌的传统小戏日渐式微.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秧歌多种创新形式与传统胶州秧歌的异同,阐释胶州秧歌多元内涵与秧歌小戏民间原生性的独特价值,以此为基础,对胶州秧歌进行传承定位,寻求发展思路,对非遗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帆 《考试周刊》2015,(29):21-22
创新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生命。胶州秧歌的创新是它被更多群众接受,走向现代化舞台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胶州秧歌的艺术特征与当代舞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胶州秧歌与当代舞融合的可能性,对胶州秧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位于东北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它流行于山东胶州一带,深受当地人们喜爱,是山东人引以为傲的艺术表现形式,胶州秧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大气、坚韧的艺术享受。本文主要通过对胶州秧歌艺术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对它的多元艺术形态及其保护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胶州秧歌的体态及动态的风格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并通过现代胶州秧歌与传统胶州秧歌的对比,来分析现在的舞蹈作品中胶州秧歌进行了如何的改革和创新,以便形成既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舞蹈形式从而来满足观众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也是老百姓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它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跷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之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的形态,是人体在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的流程.一般地说,这种曲线是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在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一种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本文就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态特征及这一体态在秧歌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8.
胶州秧歌是流传于山东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俗称“跑秧歌”,又称“地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胶州秧歌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年前背乡农民的卖艺舞蹈如何蜕变成今日的文艺瑰宝,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方修成这般体态婀娜,动律独特,节奏鲜明的美样儿秧歌的呢?本文通过对胶州秧歌起源的挖掘,传统表演形式的分析,艺术特征的阐述,力把胶州秧歌的美味儿尽书其前。  相似文献   

10.
周徐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5):99-100,106
中国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分布最广,民间舞蹈的种类也繁多,主要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和山东胶州秧歌等。由于这些舞蹈风格特征明显,因此深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喜欢。  相似文献   

11.
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灯,是“北歌南灯”的重要代表。“北歌南灯”的舞步、舞姿等动律特征和舞具特征反映了汉族民俗舞的南北差异。同时,通过各地区民俗舞之间的交互影响甚至是直接的播迁、传承,又使“北歌南灯”在许多地方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由民间传统秧歌改造而非自然传承来的延安解放区新秧歌一改传统秧歌戏谑调笑、自在不羁的特色,而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激励鼓舞民众战斗激情的武器。作为意识形态的直接产物,新秧歌应时而生的意识形态特质已将民间秧歌的本质内核彻底改写,其在创作观念、文本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与传统旧秧歌截然不同的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选取30名自愿参加健身秧歌锻炼且没有参加其它锻炼形式的60~65岁老年女性作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27名同年龄段没有参与任何形式健身锻炼的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运用实验法经过20周系统的健身秧歌锻炼,对实验前后两组人群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健身秧歌锻炼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从而为广大老年女性参加健身秧歌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祁太秧歌的民俗学田野考察,揭示出祁太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小戏,不仅存在于传统的乡俗礼仪中,还存在于当代仪式庆典中,并且作为地方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还积极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构成了祁太秧歌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变迁的主要脉络,并赋予祁太秧歌一个全新的民俗语境。  相似文献   

15.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与特定地域的民间文化传统存在直接渊源关系,更与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及其规约密切关联,是陕北传统秧歌与借助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工农兵生活、实现文艺大众化,进而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构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策略相遇合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及其深刻影响,无不决定了其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关于该论题的相关研究,却走过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对延安"新秧歌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既足关于一个特定历史事件及人们认识过程的回顾,也是关于学术研究方法及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16.
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的改编,促进太谷秧歌的传承、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舞蹈艺术目前的分类模式多元而混乱,应该按照以风格和流派为依据的分类原则,将舞蹈艺术分类为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这种分类模式涵盖了舞蹈艺术的各个品种和流派,便于从整体与局部上认识舞蹈艺术,也有利于舞蹈艺术的教学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及健身意识越来越强.而健身秧歌又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以多姿多彩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不同人群投身其中,在休闲体育开展过程中有很多优势。通过对健身秧歌健身的价值及在休闲体育开展中的优势展开研究,能为健身秧歌这项民族传统健身项目在休闲体育中更好地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民族学、体育学等视角对昌黎地秧歌这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所传承的体育文化进行详细剖析,阐释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为昌黎地秧歌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民间舞蹈中,地秧歌是艺术性最鲜明、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之一,而冀东地秧歌又是河北地秧歌中的优秀代表.地秧歌音乐的构成要素有声乐部分和器乐部分的大杆唢呐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