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在西方主要有两种观点:一、苏联经济体制在长期运行中被证明是不可行的,80年代经济的内在矛盾导致经济崩溃,别无选择,只有建立资本主义;二、在政治上,一旦戈尔巴乔夫实行言论自由、自由选举,苏联人民就利用新获得的权利,废除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这些观点的实员是:社会主义在一个大国做了长时期的尝试后,失败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经过6年研究,认为这些观点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崩溃是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非斯大林化拆毁了苏共执政的思想基础,人道主义搞乱了苏联党和人民的思想,新思维导致了苏共政治控制的衰变,选拔干部不讲政治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说明,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使之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个别模式,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导致人民群众失去政治信仰的原因有四: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了劳动的主人翁地位;二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削弱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权利;三是苏共领导人推行的一些不当的方针政策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变异;四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当产生了民族隔阂与分离的倾向。当前,我们只有真正坚持和落实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才能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才能使社会主义立于不之地。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苏联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当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加速培养建设人才,苏联政府在全面改革普通教育的同时,对高等教育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许多经验教训是有益的。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高等教育从一九二五年起,苏联人民在克服了国内外巨大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的宏伟目标,斯大林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举行的第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进程中一次极其严重的挫折,一次极其惨痛的失败。2004年爱尔兰共产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加雷斯·墨菲代表全国执行委员会作了关于苏联解体的报告。在报告中,爱尔兰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引发苏联解体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认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崩溃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并且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引以为鉴的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演变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历史翻过最后的一页,走向解体,成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集权体制的形成、修正乃至崩溃做一历史客观的分析。一、集权体制的形成、定型时期苏联集权体制发端于列宁时期,完全确立则是在斯大林执政的三十年代。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缔造者,列宁提出了建设新生政权的理论构想,尤其在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设方面,提出了要实现劳动者对国家直接管理的思想。列宁多次提到要“普…  相似文献   

11.
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在所有制改革中要吸取苏联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教训,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方面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在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变中,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蜕变与瓦解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历史教训昭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积极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近70年的历史,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在20世纪后期轰然解体,给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解体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经济模式在苏联确立之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后苏联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而选择了斯大林经济模式。这一选择绝非偶然侥幸,而是众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而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些因素体现为经典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理论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过、国际资本主义对苏俄的危胁、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以及列宁逝世后苏共高层领导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态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济模式为借鉴,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其中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近70年的历史,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在20世纪后期轰然解体,给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解体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7.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苏联长期盛行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并以这种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论,到赫鲁晓夫的“建成共产主义”,再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和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都严重超越了苏联实际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理论所指导的实践也必然损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灭亡。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我们见证了苏联的发展道路的辉煌,同时也惋惜于这颗灿烂红星的陨落。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楚、更客观地回顾和分析其发展道路,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