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意愿调查法(CVM)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城乡居民对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在纳板河流域下游的景洪市选取500个城市居民样本,在保护区内村寨选取300个农村居民样本,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位于纳板河下游的景洪市区居民与位于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村寨的农村居民相比,景洪城市居民愿意为此而支付的比例显著高于村寨农村居民。但是,那些意愿支付的农村居民,其平均支付意愿要高于意愿支付的城市居民。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家庭收入水平是显著影响支付意愿的一个因素。在城市,性别显著地影响居民的支付意愿。在农村,年龄和文化程度显著地影响居民的支付意愿。研究表明了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研究环境非使用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本文尝试运用条件价值法,对扬尘治理所带来的长沙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如下:长沙市居民对长沙市扬尘治理工程改善后空气质量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户每年71.7-72元,长沙市区扬尘治理的总价值评估为138.03亿元;支付意愿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对环境的认知度成正相关,与被调查者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与其年龄和性别、职业关系不显著;长沙市居民偏好的支付方式主要为现金。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福州盆地内闽江洪水和潮汐的关系,初步探讨两者关系的一般规律,作为闽江下游水文地理教学上和下游地区进行经济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内容包括:1、福州盆地闽江概况和闽江出口形势的简介.2、年最大流量和潮汐关系.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福州盆地内的闽江下游河段.1、福州盆地闽江的概况和闽江出口形势的简介本文所指的福州盆地闽江是闽江干流总流量的水文站——竹岐——算起,闽江千流自竹岐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教育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快速增长,笔者以福州城市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就福州城市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意愿、教育消费观念、教育消费目的、教育消费负担、教育消费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能对福州城市居民子女教育消费状况形成客观的认识,为建立合理的教育消费市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条件价值评估法中的受偿意愿法则是生态补偿机制中补偿标准核算的常用方法,调查闽江源流域农户受偿意愿结果表明:88.8%的农户非常关注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闽江源的建设,环境保护行为和闽江源的建设影响农户的家庭收入,99%的农户希望能够得到生态补偿,其受偿意愿是434.7元/(亩.户),闽江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2 165万元/亩。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住位置、耕地面积和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农户是否自愿参与环境保护的关键。实行现金补偿和基础建设、优惠政策、就业安排、培训等非现金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将更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城市调查队对3000户城市居民家庭作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居民储蓄目的头两位是养老与教育消费。如今,培养一个大学生投资多少?按照上海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算一算这样一笔学费账:幼儿园3年学费1.4万元,小学5年1.5万元,中学7年3万元,大学4年4.6万元,中学7年3万元,大学4年4.6万元。19年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需支付教育费10.5万元,这还不包括日常的其他生活消费。从上海居民收入现状来分析,低收入家庭只能应付基本的教育项目;中等收入家庭择校愿望最为强烈,支付的赞助费所占比重最高;高收入家庭更愿为子女开“小灶”,聘  相似文献   

7.
传统古村落,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条件价值法(CVM法),计算支付意愿(WTP),得到结果为每年13.16亿元,其中存在价值5.559亿元,遗产价值4.100亿元,选择价值3.466亿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支付意愿受当地居民与游客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建议尽快解决当地居民与中坤公司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保护并永续张谷英村传统古村落。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采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为4773.5万元,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为16.35亿元,基于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分别为1.9797亿元。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是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省会经济圈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01-111
以福州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展现了福州城乡居民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特征。福州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信任呈现出差序格局的特点,即熟人之间的信任和交往程度均要高于同非熟人之间。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信任水平均超过城市居民。福州地区民间组织较发达,宗教类组织与老年协会类组织社会参与度较高,而新兴的民间组织如业主委员会社会参与度低。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泉州居民休闲特征的基础上,将休闲时间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两部分,分别采用影子价值法及条件价值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受地方社会经济现状、休闲理念及休假制度影响,泉州市居民呈现出休闲时间偏少、休闲活动质量偏低、休闲时间价值高的特征。泉州市居民年总体休闲时间742小时左右,节假日休闲时间利用呈现出与周末及工作日较大的差异;居民主要的休闲活动为宅在家中、社交活动、购物娱乐,节假日旅游度假活动大幅增加;人均支付意愿为85.94元/小时,支付意愿率为69.4%;2013年泉州市居民休闲时间总价值4446.68亿元,人均5.37万元,休闲时间非使用价值高于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福州市XY社区为例,以生态社区建设中政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XY社区生态建设的现状以及对生态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政府在生态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生态社区建设中政府行为的策略,努力建设生态社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的主要活动游憩场所,对于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公园本身能否让游客容易快捷地进入,是除了公园面积、个数之外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GIS以及AHP评价方法的公园可达性分析,能够合理客观的评价福州市城市公园在空间位置上的可达性以及城市居民心理上可达性,为合理的规划城市提供参考方法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各公园分布较为合理,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但仍然存在一定区域的服务空白;相较直接划分公园的服务范围,加权泰森多边形能够更好的反映福州公园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之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其生态性与旅游相结合的特殊形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关注和热衷。试以福州市为例,对福州市所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福州市较有特色的山岳森林、海滨湿地、温泉地热以及休闲农业四类生态旅游资源,并提出了福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在种类、品质、空间分布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特色,以期能够对福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福州建设生态和谐城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有其内在基本要求。福州建设生态和谐城市取得一定成就与实效,应继续制订好城市生态规划以积极推进生态福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休闲已逐渐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福州市居民休闲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必将对福州市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休闲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福州市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福州市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缓慢且不平衡、产品缺乏特色、专业人才不足等主要问题,进而基于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等,提出了发展福州市休闲产业的建议,以期促进福州市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土壤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人手,对福州地区土壤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的产生促进了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等诸多负效应。本文以福州地区寿山石产业为例,依据集群经济的经济学理念,从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具体生态化实施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产业集群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为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框架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