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生活化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来源于实际生活,教育必须要回好于现实生活。作为评价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考试也应该回归现实生活。考试回归生活就是:一方面考试的理念要彻底转变;另一方面考试内容即考题要和现实活生生的生活相关联,尤其是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考题要密切学生和其周围实际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一种应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现实生活、有效课堂和操作活动的立体式参与中去把握。一、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源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培智学生学习的数学定位为实用数学,旨在强调数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相匹配,因此必须体现生活化、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品德培养更要回归生活。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进行。为此,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做到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武金福 《学周刊C版》2014,(8):134-135
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回归儿童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生活又是儿童学习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笔者就对《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来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5.
生物教学是需要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同时需要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另外,生物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生物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实例,让生物课教学回归到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师的身边以及教学过程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应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张秀兰 《学周刊C版》2014,(10):126-126
生物教学是需要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同时需要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另外,生物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生物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实例,让生物课教学回归到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师的身边以及教学过程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应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应该努力借助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事物以及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作为学校中的科学教学,必须要依托学生真实的生活状况进行教学。而在传统科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抱着一种任务式教学理念,使得科学教学承载着过多的功利性色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科学教学损失了很多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教学资源。而对于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切身生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学向现实生活复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锻造其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谓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由是,本文提出从教学素材、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生活性教学体系,让课程教学复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如下冲突:第一,品德教育与实际行为的冲突。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偏重说教;第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冲突。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回归儿童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生活又是儿童学习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笔者就对《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来略作论述。一、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小学生的世界充满精彩,也充满纯真。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课外事物与课内知识之间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所以,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生活联系太少,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地机械地进行训练,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让教学回归于实践,回归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的目标就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爱上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原生态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架起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桥梁。一、创设场景,重现生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场景,把文中描述的各种精彩画面展示在学生  相似文献   

14.
考试多、考题难是多年来存在于中小学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考题难的主要原因来源于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和"片追"行为的衍生物。考题难不仅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挫伤,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扰乱了学校正常规范的教育教学秩序。解决考题难问题需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考题难度,扭转"片追"局面。发挥考试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正确规范地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6.
葛晔雯 《教师》2014,(1):95-95
正"教育即生活"——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条教育理论,是一种崭新的、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理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经常会出现学校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那是暖房式的教育,是真空的教育。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学所指的是,我们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有机地将学生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一起,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素材,拉近学生课堂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生活是我们实施教育的重要核心,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小学科学教育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又回归到生活实践之中去。为此,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实施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的责任,必须抓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考试命题要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这样,考试作为一种较公正、客观又严格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才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想教好生物,就要热爱生活;想学好生物,也要热爱生活。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生活中的困惑如能在课堂破解,往往就会事半功倍。"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75):136-138
追本溯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都来自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仅如此,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根本目的,是要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约束自己的举止。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回归生活。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呢?文章将主要围绕"演绎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