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是全球著名宗教城市之一,集"传统与现代"、"开发与保护"、"民族与国家"等现代性命题于一体。本文以《西藏日报》、《西藏商报》两家媒体对拉萨城市交通、住房、休闲生活城市空间的报道为例,发现拉萨媒体建构起了民族与国家、传统与现代相和谐的政治和文化图景。本文认为,拉萨媒体需要肩负的责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形成,以及让城市中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在现代性的维度下走得更加良性。  相似文献   

2.
赵婷婷  李娜 《新闻世界》2014,(12):67-69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汉藏双语传播产生的原因、担当的历史使命,分析汉藏双语传播与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扩大了西藏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受众人群。双语传播也是丰富媒体新闻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藏传统节日——藏历新年相关新闻报道的统计分析,得出关于此传统节日文化的报道呈现出失衡现象,媒体在西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以此为西藏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君香 《青年记者》2016,(21):79-80
媒体融合是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和社会话语重组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打破了过去媒体实现信息传播、体现自身价值的边界.对于城市文化传播而言,媒体融合带来了新的手段、环境,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精髓、城市新文化提炼与传播的实践探索,建构起更加符合时代的文化传播体系受到重视. 媒体融合视域下城市文化的类型 广义上讲,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①本文选取以下与媒体传播紧密联系的城市文化类型进行分析,探索城市文化传播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6.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1):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来看,媒体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建筑文化""城市本土风俗"。本文以纸媒《哈尔滨日报》所传播的相关内容作为分析范本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6):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西藏商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在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过程中,藏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恰当运用,将对西藏商品品牌的塑造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西藏商品品牌广告中藏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优势所在和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西藏商品品牌的广告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韩志强 《新闻战线》2015,(7):107-108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与内涵,挖掘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是媒体的责任与义务。广播媒体应扬自身之优势,在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独特的影响力。广播是媒体,也是大众文化载体。从国家电台到城市电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节目中让本土文化有更好的体现,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值得地方电台再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对西藏的战略定位中,有两个、安全概念,一是国家安全屏障,一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以春风化雨的力量,融合族群,整合人心,助推西藏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西藏报业和报人的当然使命。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西藏报业在全国报业中的地位,可用孤悬一隅来形容。报纸观念形态变革的积极因素出  相似文献   

13.
3·14西藏事件既是对我国治安稳定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我国捍卫和塑造自身真实媒体形象的一次重大考验.本文剖析了西方一些媒体有关3·14西藏事件的歪曲报道,从我国应对策略等角度对国家传播策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沈坚 《传媒》2011,(8):38-40
当前国内传媒业大势,央视一家独大,傲视天下;省级卫视雄踞一方,分庭抗礼;新兴媒体跑马圈地,势如破竹;数字电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大势所趋;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业已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样的形势对城市电视媒体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若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必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0):60-65
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仅要看它有多大的经济实力,还要看这个城市有无对市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这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既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渗透在一个地区的大众传播之中。本文研究运用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以推进"主流化"策略的《楚天都市报》推出的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媒体通过对新闻线索的利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通过策划打造媒体品牌,通过舆论监督推进社会进步等策略,进而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施以最直接和最强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25日,第九届亚洲传媒论坛暨第三届亚洲城市论坛在成都隆重开幕,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国际传媒集团领袖、世界发达城市的城市形象推广部门负责人、传媒与城市品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传媒与城市"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政策要求,这表明我国已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迈克尔·基恩详细阐释了媒体城市、媒体内容和媒体集群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目前尚无真正的"媒体城市",媒体内容有待提高,媒体集群大都是贸易依赖型的,即依赖于大学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选取大众媒介对周立波海派清口火爆申城现象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媒介是如何塑造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本研究发现,海派清口通过媒体表达与传统滑稽相声进行自我划分,强调并突出上海文化的独特性。在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起文化自豪感和对文化的集体认同感。媒介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关注唤醒受众获得注意力;城市借助媒介将本土文化的符号化得以稳固并扩散。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结合笔者的研究与经验,分析了数字媒体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样本,从信源的角度探讨了中美主流媒体在西藏问题报道上的差异,进而探讨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报道本身的态度和观点、会造成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帮助谁的声音成功地发表了对西藏问题的看法,最终提升或者压低了哪些观点在公众舆论中的地位。研究证明了一个基本的假设:两家媒体进行西藏议题报道时在信源选择上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而信源对两家媒体涉藏报道的态度有明显的潜在影响。这为我们在涉藏信息的对外传播中加强与西方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改进中国媒体的报道质量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许莉 《新闻战线》2012,(10):34-36
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媒体自当有责任与城市一起引领这里的生活与未来。与城市共生共荣,应该是媒体孜孜不倦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一个媒体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