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书育人》2005,(9):43-43
当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表现得过于僵化、不适应,而造成显著的功能障碍或是自己主观上的不舒服时,便形成人格异常的现象。人格异常的人,因其严重度还不到疾病的程度,故过去学者多认为人格异常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疾患之间的一种状态。目前看来,人格异常可以分成三大类人格异常疾患。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力度。目前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这些由生理疾病的后遗症引起的“机体性失常”而导致的行为不正常或心理性的“机能性失常”而引起的行为异常,心理学上称之为“心因性疾患”。如: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人格障碍与性…  相似文献   

3.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等 ,这是一类儿童少年期或青春期发展起来的、以情感和意志障碍为主要症状 ,使个人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缺陷或异常。  人格障碍一经形成 ,就不容易矫治 ,而人格障碍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是相当明显和严重的。人格障碍者自私自利 ,冷酷无情 ,特别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导致各种人际障碍 ,造成社会适应困难 ;人格障碍与不良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 ,许多不良行为 ,如逃学、酗酒、偷窃、破坏行为、斗殴、不服从管教等 ,就是无情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 ;而冲动型、爆发型人格障碍容易引起纵…  相似文献   

4.
王怀菊 《贵州教育》2005,(15):18-19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通常定义为: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的异常。根据美国《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的分类,人格障碍有三大类群。第一类以行为怪僻、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这里笔者着重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矫治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有何特征呢?《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对偏执型人格特征描述为…  相似文献   

5.
刘旭明 《教学与管理》2012,(27):154-155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障碍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1]。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则是指个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因内心感受到一种无法战胜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徐斐 《班主任》2009,(4):22-23
儿童退缩行为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儿童表现得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别人交往等等,是儿童发展的异常表现,必须及时进行矫正。而有些类似的轻微退缩行为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常表现,我们称之为“类退缩性现象”。在一些儿童的言语中便存在这种“类退缩性现象”,主要表现就是怯“说”,即不爱或不敢说话,它所反映出来的胆怯、沉默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业、交往以及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偏执,是偏执型人格的表现。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有投射性思维,易敌对、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不信任他人,认为别人都有恶意。依据《庆阳市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分析报告,庆阳市部分高中生有轻度或中度的偏执倾向。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生人格发展常见障碍1.爆发型,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忍耐性极差,易激怒,如学生之间谩骂或打架事件的发生,往往因为琐碎事情而引起;易失去自控能力而不考虑后果,出现短时间的冲动行为,违反校规甚至法规,也可能自伤,事后有悔恨情绪;平时人际关系、学习等无明显异常或完全异常,冲动行为较难预测,在行动受阻或受批评时易发生。2.偏执型,以猜疑、固执、孤僻和冷漠为主要特点。表现为普遍地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无端怀疑自己的同学或朋友不可靠,呈现一种过分的自我保护或警惕,回避交往,离群独…  相似文献   

9.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它表现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所谓人格建构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构建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如知识、智力、情感、个性、审美、创造意识等人格结构因素,其目的着眼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努力达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格的特质,电子商务顾客分为理性型、忠诚型、经济型、便利型、社交型、躲壁型、心理认同型等七类,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人格特点与购买行为,商家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变态心理主要是指人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变态人物却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凸显人物形象与意义、揭露人物生存环境的本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人的文学作品里就有这样的变态人物。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偏离教学规律,其不正常行为主要表现为过度性教学、缺失性教学、偏见性教学和惩罚性教学。究其根源,主要是认知偏态、情绪偏态、人格偏态。教师的上述行为和心理常常造成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阻隔.不利于教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3.
熊雪琴 《南昌教育》2006,(12):22-22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过失行为,如恶作剧、起哄捣蛋、无理取闹、骂人、打架、损坏他人财物或公物、不遵守集体规则等;第二类是不道德行为,如小偷小摸、小赌小博、占小便宜、撒谎等;第三类是自我消极行为,如厌学、逃学、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吸烟、自暴自弃等。教育界已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管理形象     
从行为管理学角度而言,管理即与人(群体)共事,以达成组织目标。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管理中的两类基本的关系,由此便产生管理人格的问题。它包括管理者人格和被管理者的人格,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管理者的人格。管理者人格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形象的问题。管理者人格可分为三类:强者型人格、能者型人格和贤者型人格。前两种人格的提倡,是艰苦的开拓性事业的需要,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影响的结果。强者型的管理人格,突出的是权力意志,往  相似文献   

15.
当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往往会在情绪、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表现出异常变化,人们称之为儿童心理求助信号,包括:情绪信号:如恐惧、焦虑、拒绝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自杀、兴趣减少多变、忧郁等;行为信号:如暴力行为倾向、离群、沉默、过分活跃、精神不集中、离家出走、逃  相似文献   

16.
孙瑛 《教师》2015,(16)
心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哲学美学范畴的人格是指对个体人的全部本质、属性和丰富性的高度综合,其发展是有层次性的,即经过两次超越,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再到“审美的人”。社会型人格属于“实用型”人格,当个体行为都以实用功利为目的时,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可能总是和谐的。而“审美型”人格追求社会、自然和自我的和谐、秩序,追求自我知、情、意、行的统一,追求“美”。所以“审美型”人格是一种“完满型”人格。  相似文献   

17.
从行为管理学角度而言,管理即与人(群体)共事,以达成组织目标。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管理中的两类基本的关系,由此便产生管理人格的问题。它包括管理者的人格和被管理者的人格,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管理者的人格。管理者人格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形象的问题。管理者人格可分为三类:强者型人格、  相似文献   

18.
从严格的心理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心理因素归结为这样三大类,即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类型和情感类型)、个性心理倾向(理想、爱好、兴趣等)和个性心理能力(对知识体系把握的程度与方法)。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把一个高中学生健康人格归结为健康的心理,具体表现为:有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对弱者有同情心、公德意识强烈、爱好文学与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与真理,等待。一句话,表现为三种个性心理因素的统一。相反,不健康人格则表现为不健康心理,也就是三种个性心理因素中的某项或两项因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个性与人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非心理学”视角对人格理论的核心术语——个性与人格——略加辨析,得出如下论断:一、二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相等,对人而言,个性主指多样的存在状态,人格主指“做人”的资格;二、动物和“自然人”只有与其生物寿命等长的个性,不可能有社会价值永存的人格;三、任何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却不一定有完整的人格;四、现代人格当包含思考和行为的独立性、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均等性以及参与社会竞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政治心理学有关人格与政治行为的研究从公民转移到政治家 ,主要从认知方式、动机与领导绩效、一般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等探讨了政治家的人格特征对其领导行为的影响 ,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近的研究表现出两个基本趋势 :一是力图将公民的人格与政治家的人格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二是改变了过去对政治行为的宽泛理解 ,而集中探讨政治家的人格特征对选民投票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