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复杂多变的社会活动现象更加依赖于电子媒体。因为社会信息化不断加快,已成为现代档案学管理化的主要途径。就档案工作而言,人们在保管、查阅、交流的档案信息也将队从纸质文件档案转向电子文件档案,就它们的真实性而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是同一事物存在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都具有同等的原始真实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在信息技术与网络不断发展进步的数字化时代,电子文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可以说与纸质档案并驾齐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由电子文件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因其在诸多方面所展现出的优异的特性,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取代纸质档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将就此消失,本文将阐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的优势特点,以期证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在未来的档案工作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纸质档案的特点(一)档案信息的不易篡改性。由于载体与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刘凤华 《兰台世界》2007,(11S):19-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记录方式也由纸质记录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电子记录阶段。然而,纸作为一种古老的信息保存和传输工具,其优势决定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他仍将是信息存贮和传播的主导介质。然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安全方面存在着许多异同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兰台世界》2004,(11):24-24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和随之产生的档案信息管理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前,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纸质档案管理利用,但同时也要重视做好办公自动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电子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档案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历史记录.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那么,作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也同样是重要的历史记载,只不过它与纸质档案的形式不同,保管方式不同而已。因此。我们要把档案信息管理作为实现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大事来抓,作为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要认识到,只有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蒙小霖 《海南档案》2005,(3):15-15,27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作为信息源的档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的载体也变得繁多起来,纸质档案,声像档案与以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为内容的电子文件(磁盘)相并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辅相承,互为依赖,构成了今天档案的两大类型。如何更好地保管和利用好档案,合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艺术院校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为学校及社会提供服务,就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周文涛 《兰台世界》2006,(5X):51-52
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档案领域来说,电子档案这个新生事物,给我们传统的档案理论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就目前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必须要了解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管及利用方式上的异同,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档案,为社会服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保管,因其载体性质的差异,决定了其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其保管条件有着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7.
徐玕  曾华芳 《兰台世界》2005,(10):43-43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样,都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直接形成和使用的;与纸质档案不一样的是电子档案的记录形式是数字化系列,当它使用技术和设备将信息内容记录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人们要想利用它,就必须采用这种记录档案信息内容的技术和设备,因此电子档案保存的不仅是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还有与之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给予了电子档案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虽然电子档案打破了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但是两者是可以并存的。档案的管理面临着管理方式的更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探讨电子档案的与纸质档案的有机结合具有深远意义。一、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互补性1.电子文件管理推动纸质文件管理改革。电子文件的出现可以大大地推动纸质文件的管理改革。自从计算机辅助管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出现了电子档案。人们对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管理提出了不同认识,有些人认为,电子档案是高科技的产物,它可以取代纸质档案;也有人认为,传统的纸质档案具有保真性不可取代;还有人认为,两种档案同时存在是浪费资源。其实,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一不可,两者有机结合,将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能。一、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的优点与弊端1.纸质档案的优点与弊端(1)优点:一是纸质档案管理具有真实性和安全性的特  相似文献   

10.
徐蔚 《档案与建设》2015,(10):28-30
纸质档案就是以笔和纸的形式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的档案形式.电子档案虽然有着快速和高效的优点,呈现出完全取代纸质档案的趋势,但其可靠性和真实性方面风险的存在,导致纸质档案的地位始终无可取代,传统纸质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伴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必须凸现出纸质档案的重要性,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要双轨并存、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姜丽伟 《档案天地》2015,(10):49-50
电子档案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记录开始在电子工作环境中产生,人们进行交流的手段也逐渐从纸质走向电子方式。如何让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二者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性特征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如保存备查的公文、图纸、信札、电报、户籍、帐册、契约、证书、书稿、日记、笔记、家谱的原本和原稿。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质档案最先产生在中国。东汉时已经开始用纸张书写文件,魏晋以后纸质文件逐渐增多,但官府公文仍以  相似文献   

13.
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俊玲 《兰台世界》2005,(9):110-110
电子档案是指按归档要求将整理好的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和它的环境条件一并以数码形式转存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上保存的档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样,都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直接形成和使用的;与纸质档案不一样的是电子档案的记录形式是数字化系列,当它使用技术和设备将信息内容记录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15.
王春颖  符娜 《兰台世界》2007,(4S):52-52
电子档案的出现,使档案的存在形式与管理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档案的内容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整体,而电子档案则具有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但按其记录性质及其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都可以划归于以字记录的纸质等载体档案和数字代码序列记录的电子档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白丽 《兰台世界》2007,(6S):17-17
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远程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科研生产无纸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进程,由此,档案的载体形式也由单一的纸质载体变为磁带、磁盘、胶片、光盘等多种形式。今后以电子件为主体的电子档案将成为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档案。  相似文献   

17.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子档案在保护方面与传统纸质档案有着本质区别 ,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的全新的保护管理模式。本文将从档案保护的实质、技术、时期、档案保护工作的范围、档案保管人员的社会关系以及档案保护的费用等六个方面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付潇 《黑龙江档案》2012,(2):109-109
电子文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同时,电子档案以其载体和载体技术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管理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进一步研究电子档案以及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差异,对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并行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