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传统"中的"现代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父"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当代以及外国文学界很多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总是高大完美的,现代文学中的"审父"意识是西方异质文化冲击的产物,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负面父亲形象.这些文本蕴涵着"审父"以及"丑父"、"诋父"、"渎父"等颇具"现代性"的思想意识,极端者甚至完成了历史性的"弑父"之举.由此可见,"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断裂,"现代"是"传统"的延续与变异,"传统"中蕴涵着不可忽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音关系、古籍通假用例和具体上下文,<论语>中"齐之以刑"、"齐之以礼"的"齐"通"(裔) ",义为"给予";"矜而不争"的"矜"通"鳏",义为"处境孤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探讨"义"与"仁"和"礼"的关系入手,细致分析了孔子之"义"的确切内涵."仁"和"礼"分别从本然和验证的维度规定了"义"的基本内涵."义"在对"仁"与"礼"的承转与兼综过程中得以确立,最终体现为由君子的人生素养自然而然地外化而形成的行为准则."义"是一个实践范畴,却带有鲜明的主体性,体现于其形成方式及其对"仁"和"礼"的权衡与判断作用上.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悟"?被毛泽东称之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的一代祖师六祖惠能大师,开创禅宗"顿悟"法门.所谓"顿悟",简而言之,即是"义由心起,法由心生". 一切意境,不在外面文字上求,都该由心中起.把我心和佛所说法相迎合,如是法即是心,心即是法,但这须悟后乃有此境界,亦可谓得此境界乃始谓之"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认识"9+2"教育新模式与"三农"问题的内涵着手.倡导和推广"9+2"教育新模式以服务"三农",最终实现发展职业教育与解决"三农"问题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会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路子,以人为本抓维护,服务大局促发展,大力建设"有为、有位、特色、满意"工会,真正成为"党政靠得住,企业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职工之家".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中,大概没有比"以人为本"更为人们所强调的了.然而,似乎再熟悉不过的"以人为本" ,究其涵义,在我看来,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无厘头"命题.  相似文献   

8.
尽管规模不大,但这里却是众多国内外乘客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们眼中的"平安机场"和"品牌机场"…… 在航空业的持续低迷给机场行业带来严重影响的2009年,作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三大空港之一的大连国际机场却逆势高飞,不仅加快了向"千万级机场"迈进的步伐,同时也开始孕育一个又一个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对比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现代"与"后现代",对近十年来的思考发展做一省察。首先,针对的是一九九四以前的一些思想生命史的回顾,而归结于《麦迪逊手记——后新儒学的怀想》。之后,对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的对比区分,提出梗概。再者,随着世代的变迁,后现代的存在处境与现代及前现代并不相同,连带地,后新儒学有着新的转折、回返、承继、批判与发展。相对而言,这是由"以心控身"转而"身心一如","内圣外王"转而"外王内圣"的发展。凡此种种,又紧密关联到"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的对比。在这样的张力中,有一可能的新视点,对于存有论、知识论、实践哲学诸层面展开新的论述,进而有助于人类文明多元互动与交谈之可能。  相似文献   

10.
说"圆照"     
本文讨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圆照"一词的文学批评学内涵,辨析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圆照"与佛教哲学中的"圆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对刘勰提出的"圆照"、"圆照之象"及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与批评理论中重"圆"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编辑:最近,在同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交往中,不少人说:现在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我们也出了好多本"体系"、"手册",也得到不少奖杯.照说,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很好了吧?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对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也有人谈到企业文化的"两张皮"问题,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搞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什么还是逃不开"两张皮"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12.
朋友 《职业圈》2005,(9):33
湘西农家女小华来到省城打工,有了点积蓄后就决定做个小老板.今年"五一"这天,一阵鞭炮响过后,小华的干洗店开业了.都说时下开干洗店是"黄花莱凉了"的行当,农家女小华何以出此下策呢?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开发旅游商品,如何找到开发设计的"点".需要分清"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不同侧重,借鉴国外发达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将你的产品开发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黄河 《职业圈》2008,(7):51
编辑:最近,在同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交往中,不少人说:现在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我们也出了好多本"体系"、"手册",也得到不少奖杯.照说,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很好了吧?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对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也有人谈到企业文化的"两张皮"问题,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搞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什么还是逃不开"两张皮"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圈》2004,(10):46-48
勇于创造发明终获丰硕成果 要说"天王中药神罐"项目,就不能不说说它的发明人蔡绪旺先生.蔡绪旺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当兵4年,8次立功受奖,21岁入党,先后获得"支队学雷锋标兵"、"优秀武警"等荣誉称号.1984年,蔡绪旺从部队复员,4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各方面的能力,还开阔了他的眼界.他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相似文献   

16.
现在,国内有一些文人头脑发热,说什么"韬光养晦"是"鸵鸟政策",应该放弃:我们现在有能力同美国"分庭抗礼",或者"平分秋色":中国人民一定要出一口恶气,等等.  相似文献   

17.
商不厌"诈"     
黑风 《职业圈》2006,(7):41
自古兵不厌诈,却从未有"商不厌诈"之说.长期以来人们对商人的描述和认识还停留在"无商不奸"这样一句口头禅上,企业家也从来不敢奢望像军人那样把"商不厌诈"作为溢美之词来自我标榜.  相似文献   

18.
所谓"单位"     
易中天 《文化博览》2006,(12):36-37
对于中国人来说,单位是极其重要的,至少曾经重要过。改革开放以前,两个中国人见了面,如果是熟人,便问"吃了没有";如果是生人,又没有经过介绍,便多半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在大街上骑车闯了祸,或者到机关衙门里去办事,警察和门卫都会问这句话。如果是女儿带了男朋友到家里来,那做母亲的,便几乎一定要问这句话。单位,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人生存的依据。单位首先是"饭碗"。一个人,如果在政府部门工作,便是"吃皇粮";如果在国营企业里工作,便有"铁饭碗";如果在三资企业工作,则有"金饭碗";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成功事例,阐述对"一把手"加强监督的必要性和对"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分析,找出如何对"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方法,同时分析了在对"一把手"监督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据说有一二百种之多,概括起来,较有影响的是被称为狭义的"精神文化"说,和被称为广义的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文化"说,而后一种又以"四层次"说引用较多.对此两说,笔者向有不同看法,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