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政府治理中职有偿招生的措施单一,治理效果极不理想。对此,通过对江南某省若干中职学校招生办主任的访谈,详细调查了职校有偿招生的运作实况,认为政府治理有偿招生应着眼于中职招生的多个环节,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在招生学校环节,短期内应采取"五定"①措施规范职校的招生行为,长期内加大经济投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在生源供给环节,短期内应采取经济刺激,长期内应进行文化改造,提升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偏好和需求;在招生媒介环节,治理的着力点不应是简单消除"招生掮客",而应构建招生互联网络以替代招生掮客所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只有这样,中职有偿招生现象才能在短期内被扼制住,在长期内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2.
"招生掮客"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一些职业学校招生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专门给招生学校招生而收取费用的人员。每年的招生时节,这些人或深入到城市农村,居民家中;或在城镇街头,摆摊设点进行招生。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这些招生人员的性质认识不清,对其在职业学校招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也不够客观,因而,对其褒贬不一,称谓也各不相同。因此,从理论上认清这些招生人员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职业学校招生的实际,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一、“招生掮客”概念的界定大约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2002,(16):1
最近,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规范当前中小学招生行为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招生工作的管理,认真整顿招生秩序,严格规范招生行为。近年来,中小学招生,尤其是高中阶段招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生源大战的硝烟在各地弥漫,一些极不规范、极不正当的做法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招生秩序。有的学校乱打招生广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初中学生;有的不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乱发录取通知书;有的提前开学;有的学校甚至雇佣招生掮客,到处抢生源。招生秩序的无序化局面,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是扰乱了正在形成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4.
新闻热词     
通俗地讲,权力掮客就是权钱交易的中介者。他们有三大共同点:一是有着广泛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二是受到行贿、受贿双方的信任,双方都依赖这个中间人;三是成功地降低了行贿受贿的风险成本,为行贿受贿开辟了一条相对封闭、可靠的途径。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权力掮客,就不会发生贿赂犯罪。更关键的是,这些权力掮客极大地扩大了腐败的范围,将一个行贿者的能量放大了数倍甚至数十倍。权力掮客既是推动腐败蔓延的重要角色,也是当前反商业贿赂的一大难点。高端文化设施、标志性建筑固然重要,但对于一国一地的文化建设,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那便是构建…  相似文献   

5.
从“招生掮客”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笔者有幸见到一批“招生掮客”,手提大皮包,内装报名表,跑大街,走小巷,进单位,串学校,打电话,叫传呼,忙得不亦乐乎。 请问:“阁下搞的是什么营生?做的是什么经纪?” 答曰:“帮各类成人、职高和职工学校招收新生。” 再问:“难道这也有‘搞头’?” 答曰:“给学校介绍一个中专学生奖励X百元,拉到一个班的大专学生,收入就数以万计……” 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37):121-122
本文对高校招生信息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招生信息化的几个发展方面,并将二维码技术引入了招生过程中,提升了高校招生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了高校招生工作效率,促进了高校招生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很多新的招生宣传方式。与传统招生宣传方式相比,职业院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招生宣传不仅拥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也给招生宣传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简单列举了10种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招生宣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谢雪燕 《文教资料》2014,(34):116-117
单独招生是国家高考招生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招生形式的一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类型的多元化,单独招生学生人数在高职院校招生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该类生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属于国家级考试,所有操作流程均按国家级考试标准进行。本文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做好本项工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作为高职院招生改革的新措施,为高职院校招生形势的缓解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在自主招生选拔标准的制定环节对于招生生源的数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高职院近年来的招生实际为依据,分析了自主招生生源现状,并对现有自主招生选拔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制现状及法制建设重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法制化必然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制化的角度出发,对当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制运行现状进行了梳理,论述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法制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调查要求,设计调查表,对与高职院校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开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制造类企业和服务类企业对高职学生提供了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两类企业对所招聘学生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高职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模式来培养高职工科类人才和财经类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升格热"背后的政策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透过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财政拨款、招生与学费、高职扩招等政策,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升格热”的背后,政府政策的指引和支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要退此“热”,仅靠政府行政命令“封堵”是不行的,关键是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着重“导”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之攀升,民众对高等教育需求殷切,造成大学开放,因而入学机会增加,使得招生与经营面临庞大的压力。目前台湾地区大专校院已达159所之多,而其中技专校院已有91所。在这种内忧外患环境下,技专校院之招生与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近年来,技专校院招生缺额递增,部分校院系科报到率又不佳,使学校招生与经营更为艰困。私立技专校院在未有其它资助下,必依赖学生学杂费收入及自有资金方能正常营运,但前提必须能招足学生。因此,应采用何种招生与经营策略,来创造学校系科教育特色并培养契合企业需求之人才,吸引学生就读而继续经营,乃是本文探讨分析之重点。本文首先介绍研究动机、研究目的及方法,接着介绍技职教育的发展沿革、技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等文献探讨;最后叙述私立技专校院招生与经营应采取之因应策略及相关具体建议与结论。  相似文献   

14.
特色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色教学应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招生宣传的核心内容,其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服务于特色教学活动,日常管理也应围绕特色教学活动展开,而且特色教学必须以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为保证,并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莫务海 《高教论坛》2009,(10):126-129
中等职业学校不少学生在企业顶岗中存在频繁离职的问题,这给学校、用人单位和家长带来不少的难题,要解决这个同题,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指导教育,企业要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特点的就业环境,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具体办学层面,正确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把特色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目标;重视学校的品牌建设;积极开拓招生、就业市场;促进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经纪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本文就高职院校“应该”和“如何”通过对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中华职教社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探索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职教社成立后,即开始了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尝试与推广。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华职教社遇到了诸多困难,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多方宣传倡导,积极联络职业界,解决招生问题;积极聘请、培养补校教师,保证师资质量;根据学者需要选取、编制适用教材;多种途径防范、减少流生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江苏省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措施,其对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缓解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促进高职院校转变发展战略,赋予学生入学选择权以及推动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注册入学还面临社会各界存有疑虑,招生存在不正当竞争,注册入学方案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注册入学实施效果,只有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保障注册入学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要求公安院校逐步由普通学历教育向公安职业教育训练转变。这种转变不但是公安院校在招生对象、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且对于突出公安职业特色,优化配置公安教育资源,提高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