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用CERN-SppS对撞机产生5000000个高能pp碰撞事件并用喷注的圆锥判定法判定事件中的喷注,并且对不同喷注数的百分比、累积变量、喷注内部粒子数相对于坐标Y,Pt,φ的区间分布以及一维二阶阶乘矩的饱和现象等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用三维自仿射分析得到了三维二阶阶乘矩的反常标度性。  相似文献   

2.
用CERN-Sp(?)S对撞机产生5000 000个高能p(?)碰撞事件并用喷注的圆锥判定法判定事件中的喷注.并且对不同喷注数的百分比、累积变量、喷注内部粒子数相对于坐标Y,Pt,(?)的区间分布以及一维二阶阶乘矩的饱和现象等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用三维自仿射分析得到了三维二阶阶乘矩的反常标度性.  相似文献   

3.
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01.2GeVe^ e^-碰撞产生的双喷注事件子样本和双喷注事件中的单喷子注样本内的动力学起伏。结果表明,喷注内部的动力学起伏的各向异性随着截断参数ycut的变化而明显地改变。存在一个转变点,在该点处动力学起伏在纵-横平面是各向异性的,而在横平面各向同性的,由此得到了产生喷注的一个标度。  相似文献   

4.
经物理学家们多年来的探索,得出质子的内部结构为:除含有被称为夸克的基本粒子(电荷为2/3、自旋为1/2的两个上夸克和电荷为-1/3、自旋为1/2的一个下夸克)外,还有所谓的虚夸克和反夸克,虚夸克和反夸克由胶子形成(弹簧状),胶子是强力场粒子;还有奇异夸克及其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质量展开的方法,我们在DS方程框架下,利用一个复杂一些的胶子传播模型计算了口袋参数随流夸克质量的变化.计算结果发现,比较文献[1]中利用一个简单的胶子传播子的模型的计算结果发现,我们得到的口袋参数随流夸克质量的变化趋势与之前的计算结果不同,说明文献[1]中所用的不包含紫外行为的胶子传播子模型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正负电子湮灭过程中随机性的研究,给出了用随机转动坐标系的方法消除冲度坐标系对末态粒子方位角分布及其动力学起伏的抑制作用,证明该方法与献[1]的结果一致,并用MC模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Dyson-Schwinger(DS)方法的框架下,我们计算了夸克的反常磁矩。结果表明,在模型胶子传播子三组参数下,夸克发生手征自发对称性破缺的时候,获得了一定的反常磁矩。  相似文献   

8.
高频燃烧不稳定性单喷注器燃烧室常压燃烧的模拟实验依据相似理论在大气环境下进行.模拟燃烧室采用与实际燃烧室有相同声学频率的模拟件,喷注器采用实际尺寸喷注器,实验介质为高温富氧空气和蒸气煤油.п2=(po/pf)0.5(Qvo/qvf)作为确定性相似准则,п1=ν/(Lf)为被确定性相似准则.改变富氧空气流量,调节燃烧室声学振荡和燃烧脉动的相位关系,激励起燃烧室高频不稳定性燃烧.用同轴湍流射流混合流场的经验公式估算燃烧区的特征长度,通过相似准则和燃烧室热力学参数将实验结果换算到实际发动机工况.整套模拟实验系统包括煤油、空气和氧气供应系统,流量控制和测量系统,空气甲烷燃烧器,富氧空气和煤油换热器,模拟燃烧室和喷注器,实验参数采集和处理系统,冷却水供应及控制系统等.发动机实验表明,模拟实验系统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核Drell-Yan过程研究了夸克在核物质中传播时的能量损失效应。利用HKN01和EKS98两套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在考虑夸克的能量损失后,计算了p-A碰撞的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并且抽取出了夸克在核物质中传播时的能量损失值。  相似文献   

10.
探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高能物理研究的最前沿领域之一。本文详细讨论了拧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方法、意义和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临界物理条件及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r Hardon Collider,LHC)上,在亮度为3 000 fb-1,质心能为14 Te V的未来实验中,希格斯粒子伴随单个底夸克产生,然后希格斯粒子衰变为4个轻子的过程,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验证标准模型中对希格斯与底夸克汤川耦合(Hbb)的预测.用Madgraph@NLO程序产生事例,分析了4轻子末态的横动量和赝快度分布,并考虑了背景过程的影响,利用Delphes模拟了探测器响应,利用末态事例的一些运动学变量做了事例筛选,估计了信号显著性.目前LHC实验是利用希格斯粒子衰变成正反夸克对这一希格斯粒子的衰变过程来研究希格斯底夸克汤川耦合的.通过希格斯粒子的产生过程模拟研究上述耦合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一些分析本底喷注的工作,其结果可对未来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夸克的发现     
夸克(Quark)是比质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基本粒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提出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科学家所认知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中子、质子等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构成的,并提出三种夸克,分别命名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例如,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与一个下夸克及胶子组成。夸克并不会自然、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当粒子(电子或质子)以极高的速度(接近光速)发生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而且由于碰撞产生的夸克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用高斯展开法,在QCD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S-波重重子谱.研究表明只含一个重夸克的重重子谱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含两个和三个重夸克的重重子谱和其它的理论工作一致,囚禁相互作用与夸克的味无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高能核-核散射的时空演化,在流体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状态方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成及末态粒子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作者首先谈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及实验物理的重要性。接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测量电子半径实验、发现J粒子实验、发现胶子三喷注实验、L3实验、AMS实验5个著名的现代物理实验及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先谈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及实验物理的重要性。接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测量电子半径实验、发现J粒子实验、发现胶子三喷注实验、L3实验、AMS实验5个著名的现代物理实验及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作者首先谈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及实验物理的重要性。接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测量电子半径实验、发现J粒子实验、发现胶子三喷注实验、L3实验、AMS实验5个著名的现代物理实验及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给出U(3)群与SU(3)群的定义及关系,强子按味SU(3)群的不可约表示(多重态)分类,准确地预言了一些新的粒子,说明了强子的自旋、宇称、电荷、奇异数及质量等一系列性质的规律性.强子遵从相应的费米和波色统计,每一种夸克含有内部空间自由度,不同色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传递带色的胶子而发生.而这一物理过程也需要用SU(3)群来描写.揭示了SU(3)对称性在强子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性,关于SU(3)对称性的分析,对未知规律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首先谈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及实验物理的重要性。接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测量电子半径实验、发现J粒子实验、发现胶子三喷注实验、L3实验、AMS实验5个著名的现代物理实验及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夸克、轻子形变与SU(3)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夸克、轻子因具有结构而发生形变,则夸克、轻子的形变空间可以解释为旋量空间,且旋量量子数、电荷数及超荷都可以用形变振荡量子数表示.并推广到三代粒子的情形,研究了它们的SU(3)亚群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