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老师:我的作文总是不能得“优”,老得“良”。看看我写的文章的题材,也可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层次比较清楚,中心也比较明确,词语丰富,句子也通顺。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能得“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写信请教张老师了。  相似文献   

2.
平时在家里,妈妈总是不让我干活,可我都12岁啦!于是,我写了一篇《渴望》,表达我渴望“长大”的心愿。这篇文章中涉及一些事例,我特意把这些事例写得很具体、很细致,自己还很得意呢。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拿给老师看,老师却说文章的中心不突出。我当时还傻乎乎地愣着,老师问我:“你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说:“我渴望多帮妈妈干些家务,渴望‘长大’。”老师又说:“你看,你把你妈妈不让你干活的事例写得这么具体,又把你  相似文献   

3.
读北岛散文     
北岛散文并不晦涩难懂,他于“嬉皮笑脸”之中,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把故事写得妙趣横生。有时也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北岛散文,看似写得很随意,其实绝大多数文章写得很认真。北岛以诗人的眼睛看世界,常常能以诗人的敏感和锐利,挖掘出散文世界的诗意。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年大量高考作文,内容空洞宽泛、笼统含混、言之无物往往是导致学生得低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叙述得不够具体,把文章记成流水账。新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所谓具体,就是不说大话、空话,内容客观、详细、实在。得高分的往往都是那些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有动人细节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 上期“趣味作文”栏目,刊登了一封小读者吴云的信。吴云在信里说她的同学”写的文章生动得很,可以把动物写成活的,可以把花写得生机勃勃”。这句话很有意思,看来你的同学很善于描写啊。  相似文献   

6.
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必须根据文章中心,安排好详略,写好重点段。笔者在实践中抓了以下四步,收到了实效。定“点”要指导学生写好重点段,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何为重点段,引导学生正确确定重点段,从而使学生在动笔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所谓重点段,也就是最能反映文章中心的段落。可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来确定文章的段落。如:指导写《放风筝》,首先让学生明确“放”应是  相似文献   

7.
[话题由来] 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有的文章,中心是明明白白地写出来的,而有的文章,中心则是暗含在内容里面的。课文《旅行家树》就属于后一种。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那么哪一种表现形式更好呢?”其实,文章怎么写,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写得真实、自然而深刻。  相似文献   

8.
作文与读书     
熟语云,“书痴文必工”。意思是,喜欢读书的人写的文章必定很漂亮。这话充分揭示了作文与读书的关系,说明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书,喜欢读书。为什么多读书、喜欢读书就能把文章写好呢?或者说,读书对写好文章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回答是:作用多得很,也大得很。简单地讲,至少可以列出如下这些来:一是优化心灵,提升人品。书教育人、感染人,使人的品质得到增进,感情得到丰富,心胸得到拓展,心灵得到陶冶。一句话,使人各方面都变得美好。美好的心灵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证,所谓“言为心声”(文章是心灵的声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章要写得好,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散文《小麻雀》是一篇好文章。初学写作的人要学习写作技巧 ,用它作为教材 ,真是再好也没有了。这也是大手笔写的小文章 ,写得得心应手、生动感人 ,又有较深的含义。从这里学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 ,学作者观察生活的能力。请看作者把生活中的事物 ,观察得多么细致呀。一只小麻雀很普通 ,人人都见过。那只小麻雀落到眼前 ,要写出它的样子 ,这并不容易。如果谁不相信 ,那么请你也写另外一只麻雀 ,或者写一只喜鹊、乌鸦或者小狗、小猫 ,看看是否也能写得这么传神。我说“传神” ,就是把神态全写出来 ,写成一只具体的、特殊的、只能是这一…  相似文献   

10.
“中心突出”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之一,因此,要想拿高分,就得突出中心。但历年都有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心不突出这个问题上丢了分,究其原因就是不得其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来呢?一、动笔之前先明确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指的是文章主要写什么以及想要表达什么。用一个熟悉的句式就是“通过……表达……”。“通过……”概括的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概括的是文章的思想,也就是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心思想是:“通过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并买桔子给儿子的事,表达父亲…  相似文献   

11.
“很”先生是个热心人,东奔西跑帮忙写作文。你遇到形容、描写有困难,他便急匆匆赶上门,还常拉来“得”字先生做陪衬。老师布置写《春游》,王小明懒得动脑筋,拉来“很”字先生凑几下,拼出作文图现成:“早晨天气好得很,学校组织去春游,大家心里很高兴。汽车开得很快,同学们都很兴奋。公园地方大得很,游客多得很,花草很茂盛,鸟儿叫得很好听……”就这样,王小明把这篇文章交给了老师。老师用红笔把“很”字圈出来,要小明好好动脑筋。“很”字先生挺纳闷:我忙得眼花又头昏,没受表扬,反倒挨批评!“得”字先生真热心,有条不紊说分明:“文章由字、…  相似文献   

12.
杨晓艳 《考试周刊》2012,(39):43-43
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中心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来表现,材料必须受中心统帅。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要学会和善于选择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着重地写,详细地写:对于那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要略写或者不写。这样才能把文章的中心表达得鲜明、突出、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册八组教材,24篇课文,6个读写训练重点,其中“读”的三组训练为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②划分文章的段落;③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的三组训练为:①怎样选择材料;②详写和略写;③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读”是为“写”服务的,而“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是贯穿全册的综合性要求。“选材和详略安排都要紧扣中心”,是做到“中心明确、段落分明”的基础功训练。  相似文献   

14.
甲练前导引一、高考作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解读高考作文要求“中心明确”。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观点鲜明而准确。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是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高考作文还要求“内容充实”。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有质量的材料来阐述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5.
义勇  维东  肇银  瑛子 《江西教育》2002,(18):7-9
“我觉得钟蕾同学以《粉笔》为题的作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好,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不但语句通顺,而且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粉笔蕴含的崇高品格。”“我认为,钟蕾同学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充分、流利,它的另一个特点在于运用了较多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借物喻人,歌颂了具有‘粉笔’那样崇高品质的一类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不过,文章在介绍粉笔损耗的情景和过程时,如果能够写得再详细些,文章就会更感人,效果就会更好。”“这篇作文的美中不足,还在于结尾没有与开头照应,如果能把赞美粉笔的语句在结尾一段写出来,不但能前后呼应,而且表达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好的文章必须要做到中心突出,而咱们小朋友的作文却常被老师写上“中心不突出”、“中心模糊”或“主题不明确”等评语,不少小朋友为此可能感到很苦恼。不过不要紧,再写的时候,你就使使这几招看看效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快乐阅读》2010,(3):121-121
最近有不少典心写信说,好喜欢“小开”啊.好想跟“小开”来个亲密接触,但是我的文章写得不好.又不会画画.没有什么想告白的对象。也没有太多愿望.所以只能静静地默默地在一边看着“小开”.嫉妒和羡慕着那些跟“小开”很要好的童鞋。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不好硬“凑”的,一定要在有东西可以写,自已又很想写的时侯才能写,才写得好。写其他文章是这样,写议论文也是这样。我说的“东西”怎么来?它自己不会“送货上门”,要靠你去观察,去发现,要象鲁迅说的那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除了多看看,还得多想想;把看到的人和事想清楚了,想出其中的道理来了,才写。我的《浅谈心灵美》,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上学校念书,每天都要穿街走巷,看见了不少人。我看到有些青年人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本身并不是作文的题目,而是谈话的中心,用以限定写作内容的范围。由于它的外延大,限制小,写起文章容易内容空洞、文意散漫,给人泛泛而谈之感。如何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得准、写得实、写得细一些呢?  相似文献   

20.
许多同学的作文本上大都留下过“内容不具体”、“空洞”一类的批评,这确实是同学们写作中的一大通病。有的同学以为不具体大概是文章太短吧,于是千方百计把文章拉长一点。其实,具体不具体,不在文章的长短,短文章可以写得很具体,长文章也可能很空洞。具体不具体,关键在有不有实在的内容,有不有突出的重点,有没有传神的细节。比如写天气冷,你光是写“天气好冷啊!”“天气好冷好冷”,你就是用上三个感叹号,反复好几次,也还是不具体。可是你如果写叔叔竖起衣领,帽檐拉得快把眼睛遮住了;小孩把手伸进妈妈兜里,紧紧搂着妈妈;学生们冷得直蹦跳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