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天才儿童的先天论与后天论之争重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有研究发现,天才儿童具有特殊的脑组织,为天才的先天观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新近有关天才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其能力结构和人格特征分别表现出不均衡性和双重性。这些结果导致人们对天才儿童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新的认识。据此,笔者提出应重新审视有关天才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教法教导“天才学生”据香港教署估测,香港约有2%的学童为“天才学生”.为了实施因材施教,已在部分小学的一定年级实行一种他们称之为“新的教法”。这种教法,首先是对原有课程予以剪裁,设计适合教导“天才学生”的教材,并于课堂上向“天才学生”发问一些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钢琴家玛塔·阿格里奇的传记《童子与魔法》进行分析,发现书中关于天才的叙事存在两个特点:天才是天生的、天才互相吸引。对"天才叙事"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三位音乐大师作品风格及创作技法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说明:今天人们心目中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由海顿开始,并与后继的莫扎特、贝多芬共同成为一个乐派甚至一个时代的象征。维也纳古典乐派也因这些天才人物的天才创作,而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代表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1852年,遥远的高加索,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军官初试身手,写出了小说《童年》,屠洛涅夫阅毕,欢呼发现了"新的天才"。这个新的天才,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从认识托尔斯泰的第一天起,就以父辈  相似文献   

6.
天才儿童在呼唤唐玲昆天才是一群不合时宜的怪物越也许算不上天才但她的悲剧却是天才教育的悲剧读了《妈妈,我不是傻子)一文,感慨万千,觉得越的悲剧其实是天才教育的悲剧。天才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均有别于常人天才在未成为天才之前,在常人眼里往往与白痴...  相似文献   

7.
天才是指那些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做出了非凡业绩的人。天才需要“天生”的因素,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可教育性,教育结果也因教育对象资质的差异而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天才需要一个成长过程,所谓的神童教育必然是拔苗助长式的摧残和折磨儿童的教育,更广泛地说,成功学并不一定就带来成功,名师并不出高徒。天才离不开适度的人生艰难和心灵痛苦。天才与时势、群众或当时的历史是互动的,天才创造着历史,历史也成就了天才。总之,天才和英雄人物的产生,有许多非理性的而不能够控制的因素起着作用,若按照某种机械的、既定的模式是培育不出天才的,教育一旦变成僵死的教条,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一个社会和一个社会的教育中,尽可能提供一种自由发展的氛围,使人的才能得到多样性的萌生、促进和发展,才可能产生天才和多样性的天才。  相似文献   

8.
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康德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天才问题。他扬弃了前人的神秘解说,认为天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现象,其根本心理基础是知解力约束下的想象力,而独创性和典范性则是其两大基本特征。康德还第一次将天才与鉴赏联系起来,把鉴赏力视为天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并以作品为中介,讨论天才与鉴赏力在主体心态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晓峰 《中国科技奖励》2001,9(2):48-48,47
美国出现了一批新的为促进人类福利而努力奋斗的慈善家们(Philanthropist),他们通过 将天才的研究人员们从传统同行评议过程中挥之不去的官僚作风中解救出来,增强了美国生 物医学界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龙通泽 《贵州教育》2012,(11):47-47
我上了二十多年课,当了十九年的班主任,还从来没有遇到自称为是『天才』的学生。面对孩子自称是『天才』,我困惑了:不过从幼稚孩子的心灵来说,我理解孩子们朦胧而充满好奇的世界,因此他是『天才』,这给我出了个难题:如何把他培养成『天才』呢?  相似文献   

11.
雷启之 《学科教育》2000,(10):48-48,F003
文章介绍了俄联邦支持天才儿童教育的情况,包括制定天才儿童教育纲要,为天才儿童的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12.
康德从先验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出发,在前人“天才”论的基础上,结合德国古典美学的时代特征,在艺术论中阐发了自己的“天才”思想,并用它沟通了自然与艺术。因此,理解其“天才”思想是理解其艺术论的关键。他的“天才”思想中既含有真理性的内容,也含有非科学的内容,对后代的哲学、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燕 《上海教育》2007,(7B):42-43
为了使少数天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新加坡在小学阶段就开始选拔智力超群的学生,并推出了“天才教育计划”,从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培养天才学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康德对天才的有关论述出发,指出其天才观中有社会性内涵,通过三对二律背反的分析,进一步指出天才的自然性内涵中也包含着社会性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天才的社会性内涵置入康德的批判体系中加以考察,认为康德注重自然向人的生成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问题。最后,将康德的天才观放入历史的坐标中,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更为圆满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关于康德艺术论中的“天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康德艺术论中的“天才”徐晓庚,李勤志关键词文艺美学,康德,艺术论在“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康德具体地阐释了有关艺术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康德艺术论。这里,康德花了许多笔墨表述了关于“天才”的理解,康德的这一“天才”是指艺术家的创作才能,从其...  相似文献   

16.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15):F0002-F0002
一、生平介绍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出生在一个地方官和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12岁到18岁在奥尔登堡古典中学学习期间,显露出他的天才。  相似文献   

17.
少年泰勒·威尔森从小就与众不同。他对科学知识充满渴求,10岁就背完了元素周期表,热衷于各种科学实验,12岁时他所在的学校已经无法教给他新的知识。14岁时,他建造了一个核反应堆,成为地球上成功完成核聚变的最年轻的天才。  相似文献   

18.
成长     
《广西教育》2004,(7C):80-80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吗?也许有。但是这本书要告诉你:不是神童也一样可以成长为天才。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为我们讲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故事。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着计算机领域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确确实实,他们都曾经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都没有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艺术论强调天才在审美领域里的主体地位,认为作为美的创作主体的天才以想像力为心理根源,体现出交织着社会性的自然性,是不可复制的独创性与具有规范作用的典范性的结合,想像力依据理性原则与知性力等心意能力相汇通。康德的艺术天才观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它为我们重新思索当今大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寻求解决途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