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概述中国武侠小说的流变、旧派武侠小说的特点及新派武侠小说的突破。着重分析奠定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地位的《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兼论“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和《侠客行》,后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武侠小说写法的多样性进行探索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5):157-157
7月7日,著名作家张宝瑞的三部长篇武侠小说《八卦掌董海川》《太极奇侠传》《醉鬼张三》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三部作品分别讲述了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醉鬼张三的传奇人生。张宝瑞曾创作武侠小说系列《中华武林长卷》(共9卷),作品年代跨越宋、元、明、清、民国千余年,  相似文献   

3.
校园里的“少女武侠梦”今年刚满13岁的邹琳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的文学怪才。10岁时邹琳在江苏《少年文艺》发表童话小说《露茜梦游奇遇记》。2002年11月、12月,邹琳创作的两部长篇武侠小说《踏莎行》和《少年英侠》又先后由香港明报出版有限公司明窗出版社出版,而这两部作品分别创作于邹琳11岁的寒假和12岁的暑假。其实,邹琳已经不是孤立的个案了。“少年作家”的风气应该追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乖乖女郁秀的《花季雨季》,而后又有饱受争议的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如今则更甚,郭敬明,一个被人称作“韩寒第二”的少年,凭一本…  相似文献   

4.
袁崇焕是明末清初之际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三百多年来,前贤学者有关他的传记和论著已经为数不少;金庸的《碧血剑》和《袁崇焕评传》,又给我们提供了武侠小说及其作者的审视视角;而为袁大将军守基的余家后人口耳相传的故事,则是民间流传文本,三种类型的文本对于这一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解释和表述方式有同有异,展示了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出满汉族群互动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武侠小说已经与互联网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既有武侠小说书籍陆续被电子化为可在网络上阅读的文本;另一方面,网络原创武侠小说于1996年诞生并迅速发展。网络改变了武侠小说“生产”、“流通”乃至“消费”的方式,这种改变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武侠小说情节、主题、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6.
平江不肖生从谴责留日学生道德不轨的《留东外史》到为爱国英雄霍元甲立传的武侠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创作转型迅速取得成功。《留东外史》中叙述者的两种矛盾声音中隐含的情节模式,已经表露出作者后来武侠创作的主题思想。探寻其转型原因,一是作者一以贯之的个人无意识——强国保种的深化,二是寻找市民趣味和精英文化共同接纳的契合点。如果说由于对市民趣味的过度倾斜,使得《留东外史》蒙上“嫖界指南”的恶名;那么摒弃性描写,强化风俗描写,强化武术救国保种的主题思想,使得平江不肖生终于成功打造出现代武侠小说的领袖地位。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证出通俗文学被精英文化接纳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7.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修》2001,(7):45
手边的《老人与海》,不是和《春潮》合印的那个版本,单行本。封面是伊凡契奇的画作,土色的破旧的屋舍,岸旁是浮在近海的渔船,简陋而枯乏;直至渺远处,都是大海,无边无际地杳渺和深邃。隐约泛着星的光。  相似文献   

9.
赵文辉 《山东教育》2005,(14):11-12
近日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美丽的歧视》的文章,讲的是一个既聪明又不好学,只知混天聊日的复读生大伟,在课堂上看武侠小说,被教外语的张老师发现了。张老师说:“大伟,你真没出息!你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还在糟蹋父母的钱,你要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大伟听完这番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曾刊登了《面对武侠,教师不能掩耳盗铃》一文,读后我深有感触。一篇小说入选中学语文读本在社会上竟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只因为它是武侠小说,只因为它是金庸的作品。对武侠小说该不该人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论战已经不少了,我只是想从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我对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雨 《河南教育》2009,(5):44-45
金庸小说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进入大陆的,所以大陆的金庸小说研究起步较晚,但大陆研究界的开阔视野和丰富人才资源使其后来者居上,到今天已成为金庸小说研究不可移易的重镇。自1985年张放在《克山师专学报》上发表《金庸武侠小说初探》以来,中国内地的金庸研究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在这24年中,金庸研究不断深入,《通俗文学评论》从1993年第3期开始设立《金学经纬》专栏,  相似文献   

12.
论《书剑恩仇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书剑恩仇录》冯其庸一《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创作这部小说时,还只有30岁,恰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年纪。《书剑恩仇录》的题材是采用他家乡海宁最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雍正使用调包计把自己的女儿换了陈阁...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却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俗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1954年1月21日,一部名为《龙虎斗京华》的武侠小说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揭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序幕。其作者“梁羽生”也凭此一炮打红,受他影响,港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人各具特色、各成一家。可以这样说,报纸是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摇篮,而金、梁的武侠小说则促进了报纸的销量,金庸甚至凭借一部《神雕侠侣》为《明报》打开了市场。梁羽生本人则是《大公报》和《新晚报》的一名副刊编辑,并以此为终身职业。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欲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人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届《中国梦之声》中,以独特气质和唱腔吸引观众的汪睿,近期已经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专辑《RIO》。年仅18岁的她,用热情唱着自己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8.
大侠金庸     
张霞 《现代语文》2004,(11):6-6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长期以来,人们对武侠小说有一种看法,认为它不能算是什么文学作品,顶多只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工具,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平心而论,大部分的武侠小说确实如此。但是,当金庸的武侠小说出现之后,尤其是《鹿鼎记》出现之后,这种评论必须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唐代产生的武侠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中的一枚奇葩,《虬髯客传》所具有的虚构、武功、任侠、言情、志怪等,不但是构成唐代武侠小说的元素,而且对后世通俗武侠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新派武侠小说,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因此,我认为《虬髯客传》是唐人武侠小说之最,以之为代表使唐人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郑证因作于1941年的武侠小说《鹰爪王》,以宏大篇幅叙述单线故事,以“恩仇结”与“群英会”为纵、横结构线索,将情节叙事和文化叙事交织起来,形成了繁复与简约的良好结合,开拓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境界,对古龙、张艺谋等都有影响。这种风格,与麦尔维尔的《白鲸》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