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静雅 《家教指南》2021,(6):116-126
敦煌本《文场秀句》部分内容发现之前,《文场秀句》早已散佚,但日本存有多部文献,如《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仲文章》《注好选》等对《文场秀句》进行了著录、援引,为了解《文场秀句》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考察日本所存文献,可推断《文场秀句》传入日本的时间当在889年之前,并从日本所存文献中采得其佚文及相关内容35条,可进一步增补敦煌本《文场秀句》缺失的部类、事对、释文等,探讨《文场秀句》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对日本类书、秀句集编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过第五轮投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揭晓。5部获奖作品分别是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相似文献   

3.
《贞观政要》共有疑问句351句。其中是非疑问句19句,特指句85句,正反疑问句1句,选择句7句;反问句共有226句;测度问句有13句。反问句数量大、形式多,是《贞观政要》疑问句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下最有影响力的力作。书中人物都饱受“在路上”的枯寂、贫寒的折磨。刘震云以“一句顶一万句”作为新书名,并无政治上的回味和缅想,他通过《一句顶一万句》一书探究国民生存状况和生存的本真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今本《周易》的文字包括两部分:一为经文,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一为传文,内容有《系辞》上、下篇,《彖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及《文言》、《杂卦》、《说卦》、《序卦》等,计十篇,旧称“十翼”。这十篇传文中,韵句与散句交错,构成《易传》韵散相间的特点。其中《彖辞》、《象辞》,《文言》,《杂卦》等篇韵句居多,而《说卦》、《序卦》则以散句为主。  相似文献   

6.
《论语》共有疑问句326句。其中特指问64句,是非问44句,选择问7句;反问句共有183句;测度问句共有28句。反问句的数量大、形式多样,是《论语》疑问句的一大特点。是非问句句尾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在测度问句中,多用语气副词“其”来配合。  相似文献   

7.
《句践灭吴》又名《句践栖会稽》,选自《国语·越语上》。常被选为教材,影响较大。但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歌颂句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人认为是肯定句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方针政策。从历史回顾,对句践灭吴、复国雪耻的事迹,历来评价也不一样。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句践世象》中称赞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将其原因归结于血统论——“盖有禹之遗烈焉”。到了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评赞》时,强调了句践“折节下士,致思尝胆”,能任用贤才,艰苦奋斗的精神。清初爱国诗人顾炎武在《秋山》诗中则强调了民族存亡关头,英勇的人  相似文献   

8.
“以、而”是《离骚》句中用得比较多的两个虚词。《离骚》三百七十二句(“已矣哉”看作一句,则为三百七十三句)中,由“以”构成的“以”字句七十七句,由“而”构成的“而”字句七十一句。本文的目的在说明“以、而”在《离骚》构句中的作用,即它们在相同的位置构成什么样的一些句子,并根据它们的作用提出对理解某些句子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费元超 《现代语文》2008,(11):153-153
《2007年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学阶段学生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明确指出,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众所周知,宾语前置句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其它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但《大纲》却把宾语前置句从倒装句里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0.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以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胜出,获奖者均为各地作协主席。结果一出,众议纷纷,茅盾文学奖由此被批为严重偏离了奖  相似文献   

11.
“扩句”问题,在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详细的阐述。“缩句”问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写的《语法修辞》中,有简要的说明。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从“表达”角度说,句子表达的重点不变;从“组合”角度看,句子结构的基本间架不变。 智明先生在《且说扩句缩句》(1995年第4期《河北教育》,以下简成《且》文)一文中称:“在第十册教材中选作扩句示范的例句,其扩后句子与原句比较,却似有变更句子成份之嫌。”对此,笔者认为,其  相似文献   

12.
学界完善《全明词》的工作一直未曾停止,辑佚、补订成果颇多。今刊布26位词人的62阕词作及2句残句,均为《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失收。这些词作分散在不同典籍中,略按《全明词》体例整理,以补阙典。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183;诏策》7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大雅、小雅、周颂三部分内容,共7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反映了作为理论家的刘勰把《诗经》看作自己的资源和研究对象,在创作时自觉、自发地运用《诗经》。  相似文献   

14.
张芃蕙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33-135+139
《中庸》第十二章引《诗经·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与渊”一诗句阐释论点“君子之道费而隐”,是围绕《诗经》原句本义进行论述的。在《诗经》原句歌颂君子之道沐泽大地的基础上,深化原句意味,使君子之道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赋予其更深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今注家对它的解说多,分歧也多。或说是言情诗,或说是贺婚诗,或说是民间情歌,或说是教育诗,等等。我们认为《关雎》是举贤诗,是东周王室的乐歌,现存的《关雎》系脱简残篇。 《关雎》共二十句,《毛传》分为三章,首章四句,后二章各八句。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金启华先生的《国风今译》分四章,首章四句,次章八句,后二章各四句。质言  相似文献   

16.
张萍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09-111
层递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紧密联系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以表达语意的层层加深或减弱的特殊句法,即应用了"层递"的修辞格。《孙子兵法》中的层递句在古代典籍中较为突出,通过考察其中层递句的具体使用,归纳出其特点以递降类型为主,且主要集中于《谋攻篇》和《军争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孙子兵法》中层递句特点的根源,在于作为著名的军事学著作,《孙子兵法》的语言重在表达观点,强调语意重点,递降类层递句本身的特质与之恰能很好地契合。  相似文献   

17.
《汉书·元后传》仅采录扬雄《元后诔》中的四句,十六字,唐欧阳询《艺文类聚》采录三十四句,一百三十六字,宋韩元吉《古文苑》则采录了整篇,九百五十七字。探讨班固《汉书》之所以采录《元后诔》四句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元后本传行文详略、班氏对元后的评价、班固对扬雄的推崇以及班固本人的正宗思想等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所谓“对句”,是指一组以相对的形成对比或并列的的句子,以复线的方式来看待事件,加强表达的艺术效果,增强渲染氛围的力量。对句在《史记》中数量巨大,在各种传体中大量存在,为《史记》增色不少。本文从人物刻画、叙事写状、表情达意、谋篇布局四个方面分析“对句”在《史记》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左传》里面含有丰富的被动句的语料,深入地研究其被动句的时代特征,将更加有助于对被动句的研究。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被动句的问题:一是对《左传》中出现的被动句进行探究;二是阐述《左传》中的被动句的发展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句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通》在中国语法史上具有开拓之功,其中很多术语成了后人研究的重点。句与读的关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焦点。《马氏通》句读观的缺点、句与读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等问题是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