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意象增加了影视作品翻译的难度,对于译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反应的对等,认为译文接受者对于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语接受者对于原文的反应.功能对等理论为影视作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读者接受理论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以姚斯(H.R.Jauss)等理论家为代表,要求确立"读者中心论"并提出以"期待视野"为基础的文学接受理论.在读者期待视野理论的关照下,从戏剧的词汇翻译和句式传译两个角度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满足读者的直接期待和创新期待,是进一步完善戏剧翻译策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利用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悟或情感,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中,以“行路(walk)”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文结合概念隐喻相关理论,在意象与隐喻含义的关联中解读“行路(walk)”意象的含义,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值得翻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从格式塔意象图式出发,探究格式塔意象图式原理及格式塔三原则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此原理强调译者在理解和接受原文时,先构建一个认知图式,即具有格式塔质的整体意象,再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在译入语中再造这一格式塔意象,既避免原文和译文的机械对应,又能发挥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诗人在创作时会将丰富的意象融入作品中,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象征,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象征也有所不同,在诸多意象当中,飞鸟是诗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诗人可以利用飞鸟言志,利用飞鸟衬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在诗词中利用飞鸟意象可以衬托诗词的美,表达诗人的情怀。本文将对唐诗宋词中的飞鸟意象进行解读,通过飞鸟意象的解读辅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唐诗宋词的意境,从而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  相似文献   

7.
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翻译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诗歌译作,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用,精思巧构。阐述了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归纳了意象难译的三点原因:文化的差异,诗歌的模糊性,诗歌翻译中的“意”与“形”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意象处理的基本原则:非比喻性意象应该保留,比喻性意象应该变通。  相似文献   

8.
意象以其巨大的表现力和在诗歌中象征的载体,不仅可使抽象的思想感觉具体化,更能用来营造新奇独特的艺术效果.意象可以代表诗人的艺术风格,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将源文中的意象之美等值投射到译文之中,才可能做到语言等值转换而意象美不失.  相似文献   

9.
文化心理意象理论是由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他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既然语言来源于意象,语言也就是来源于心理表征和感觉器官的类比,笔者从这几个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了意象理论对于字幕翻译的影响。电影是字幕翻译的主要载体,这种形象艺术来自于视觉和听觉,字幕翻译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完整地传达源电影的信息就需要译者在这些特点和影响上注意总结并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视角,比较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的三种英译,论述诗歌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是源语诗人情感的传递和心绪的宣泄,在诗词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大脑中形成格式塔意象模式,然后对译文进行合理的整体性翻译。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意象传译中,译者常常会陷入“忠实”与“叛逆”两难选择的境地,这种选择其实是译者对翻译伦理的选择过程。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为分析文化意象传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叛逆“只是在形式上违背了伦理的某种模式,其实质是对翻译伦理的遵从。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词都用古典的中国格律诗体写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毛诗词中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毛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根据关联理论,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杨译和霍译对形而下之"器"的物质文化到形而上之"道"的精神文化做了不同的处理. 杨译多运用语义翻译,霍译多采用交际翻译,但译者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以期翻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燕子意象在中国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诗人、词人或是描其形、状其态,或是借其抒情。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善于将燕子意象融入词中,形成风流蕴藉的词风。本文通过晏词中燕子意象的分析与解读,探究晏词中燕子意象的意义,进而更好地了解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和晏殊个人的生存感悟。  相似文献   

15.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由于民族文化意象经常失落或被歪曲,造成人们对其它文化的误解.导致交易失败.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错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活动中,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与审美体验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而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与"审美距离"概念的提出恰好弥补了文化翻译中存在的译入语读者对翻译文本的审美缺陷问题.在接受美学视野内,翻译的文本不但要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更要起到开拓读者接受视野的作用.唯有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文本保有一定的阅读空间和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运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来分析意象及意象意义,并总结和归纳了影响意象的四参数。新的意义观与传统的意义以句子客观真值条件的观点不同,这就为意义的分析提供了更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柯勒律治是19世纪初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他的两首代表作品《忽必烈汗》和《古舟子咏》的文学、诗学和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并且曾被我国多位译者译介。韦努蒂作为异化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和理论贡献者,指出“异化”是一种译者不干扰作者,而尽量使读者靠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柯勒律治诗歌中神秘因素的主要来源,剖析异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保留诗歌诗意价值和诗学关感的重要意义,指出,异化理论既能拓宽读者视野,又能充分表述诗人独特风格,最大限度保留诗歌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