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常把方诸与阳燧相提并论。考古发掘的阳燧可以与文献资料相印证,而方诸只有文献记载,其实为何物,汉时已无定说。郑玄、许慎、高诱三人的注解殊不一致。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郑玄误解方诸为铜镜,后人受其误解影响千余年,臆造方镜用于封禅、祭祀时取水,无法成功,只好用井水代替。从《淮南子》“同类相应”学说、现代气象气候学知识、唐代李敬贞取水实践证明郑玄注解有误,《周官》残缺不全及鉴镜混称造成了郑玄的误解。结合南越王墓出土文物,指出方诸是“玉杯”,“承盘高足玉杯”即是《淮南子》等古籍记载之“方诸”。高诱提出的“大蛤”是玉杯在民间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51位专家学者中要求暂缓南越王富博物馆的立项审批4月初,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筑考古专家杨鸿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研究员罗雨林在内的51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要求暂缓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立项审批。罗雨林告诉记者:“在复建南越王宫博物馆之前,还没有纠正‘南越国宫署遗址’的错误定性,这是让学术界耻笑的事。”  相似文献   

3.
南海海路主航线的转移:广州通海夷道 公元前204年,赵佗以番禺(今广州)中心建立了南越国,地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云南和越南北部.南越国为岭南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 983年在广州发现的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遗物,显示其与周边文化的广泛接触,包括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越南东山文化、中亚文化和伊朗文化,其中有中国最早出土的波斯风格银器(上图),说明南越国很早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和波斯有了交流.  相似文献   

4.
今科 《金秋科苑》2008,(13):33-35
51位专家学者中要求暂缓南越王富博物馆的立项审批4月初,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筑考古专家杨鸿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研究员罗雨林在内的51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要求暂缓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立项审批。罗雨林告诉记者:“在复建南越王宫博物馆之前,还没有纠正‘南越国宫署遗址’的错误定性,这是让学术界耻笑的事。”  相似文献   

5.
新闻缘起虽然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变迁,广州南越王宫内的古井仍有活水。自去年7月份,南越王宫免费开放三层陈列展览后,龙年春节期间,南越王宫博物馆再次对局部遗址进行试开  相似文献   

6.
历史记载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因此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用布包住脸。波斯教古墓墓门上的浮雕中,祭师就带着“口罩”。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座距今一千二百五十九年以前建成的唐墓,这座墓里绘有极精美的壁画,它们受到艺术家的赞扬,认为是古代艺术珍品。其中有一幅日、月、星宿图,绘在主室的  相似文献   

8.
常春燕 《科教文汇》2012,(20):205-206
我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古朴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而闻名,而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依据南阳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建筑明器,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对汉代的建筑的发展与成就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橙 《知识窗》2001,(7):11
漫长的岁月可以洗去人类的恩怨情仇,却在大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遗迹.在泉州地区鳞次栉比的新楼中,至今还夹杂着一些很异类的古代建筑,如伊斯兰教圣墓和清真寺.透过这些古物,我们依稀能感受到泉州曾有过的繁华.……  相似文献   

10.
唐婉晴 《科教文汇》2008,(2):173-174
睡虎地秦简是了解秦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它包含了秦代经济法律的具体内容。并且在许多法律条文中初次出现“计”与“廥籍”的记载。本文就《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计”与“廥籍”作以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彝族向天墓     
正彝族是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后裔,其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彝族向天墓同夜郎套头葬、僰人悬棺葬合称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三大特色葬礼"。因其墓形如金字塔,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东方金字塔"。彝族向天墓,也称"向天坟""望天坟",是彝族先民火葬之地的遗迹,这一葬俗与彝族"灵魂"的载体——"天"结合而得名,也指死后实行火葬而筑的坟墓。这一墓葬形式的特色在于,每座坟丘的顶部都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用以埋葬盛有死者骨灰的瓦罐;又因墓口向着天上的北斗星座,也称"向星坟"。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教育方法对今天的“两课“教育,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本文试从增强“两课“教育针对性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仁湘 《百科知识》2021,(32):23-25
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下面,我们就一起围观海昏侯墓中与食物相关的文物,探寻两千年前的饮食历史与故事. 其实它不是火锅 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一些在那时就已经堪称古董的家什.西周长尾凤鸟纹提梁卣,也许就是刘贺当年的心爱之物,成为他的陪葬品一起埋藏于墓中.  相似文献   

14.
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物中的精华,它形象地、生动地、具体地记录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再现了汉代社会的面貌,为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填补了史籍记载的不足。汉代画像石(石刻画像)主要出于汉画像墓内,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一般称为“汉画像石墓”,它的时代大体从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最早从图像著录开始,随着宋代金石学的发展,我国金石学家开始注意收集汉代石刻文字与图像。南宋洪适《隶续》记录武氏墓碑石刻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与今日相差甚大。虽然今天我们仍在沿用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习惯用语,但实质内容己是“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病,通过望、闻、问、切,医家心有定数,便据证定“法“,依法制“方“,按方遣药.这是中医诊治的常规过程.然而,中国古代名医治病对有的病证,却不施药石,采取激怒病人使之无药自愈的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7.
高蒙河 《百科知识》2012,(17):42-43
正近年来,有关古墓发现或盗墓挖宝之类的电视栏目和节目十分红火。在某一关于历代盗掘古墓的系列访谈节目中,一位嘉宾讲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盗掘春秋晋国赵简子墓的事,说:石季龙挖着挖着,就挖到了积炭层。这位嘉宾接着解释道:积炭层是古代防止盗墓的一种做法。在专业考古人员看来,这位嘉宾关于积炭层作用的解释显然错了。那么,积炭墓到底该做何解呢?积炭防腐所谓积炭墓,就是古人在下葬时,把大量的木炭放置在棺椁周围,利用木炭的干燥属性来防潮吸湿,以保障棺椁、随葬品和墓主人的遗体能长久完好保存。  相似文献   

18.
蓝哲 《科教文汇》2007,(8Z):178-179
文类与文体是文学的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当今学术界大多以现代小说的文体概念来审视和把握古代小说,而很少从文类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本文试图从文类角度来还原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19.
正海昏侯墓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自去年11月4日该墓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经专家多次研究论证,海昏侯墓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意义重大。保存最完整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相似文献   

20.
大石墓之谜     
宋立辉 《百科知识》2010,(10):37-39
人们常说,没有看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没有观卫星发射基地,那就不算到过凉山。而我认为,没有亲眼目睹凉山最有特点的古代文化遗存大石墓,也不算到过凉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