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战略地位。通过对邓小平法治思想体系核心层、主体层、基础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做出了邓小平同志是开辟了中国通向法治化道路的第一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苏联的模式成为判别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全部实践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伟大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导航灯塔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邓小平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邓小平同志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待教育。邓小平教育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  相似文献   

6.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运用邓小平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科学理论认识成果。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依法治国,保障…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较成功地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8.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较好地把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纲要》是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辅导材料。 《纲要》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注重从科学体系上把握和展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第一生产力赖以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所以邓小平同志讲:“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8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党中央在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使我深深感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而且已经形成科学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体系内容极其丰富,这里仅就邓小平同志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作一探讨。 (一)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从整体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邓小平同志坚持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国情结合,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弄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和实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与多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关于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一般与个别、统一性和多样性等辩证关系的一对重要范畴。邓小平成功地运用一多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催生了邓小平理论体系诞生。一多关系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始末,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中。它是邓小平理论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中国智慧、中国气派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第一逻辑层次是理论基石,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二逻辑层次是理论的主线,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逻辑层次是核心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言的, 它着眼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 着眼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者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而 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别定位在"先行探索"和"开辟开创"上面。从毛泽东的探索到邓小平的开辟是两个并不直接连续的过程,邓小平在开辟这条新道路时的实践根据和时代背景不同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在内容上有十二个方面的主要创新,江泽民、胡锦涛对这条新道路进一步作了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对这条新道路的开辟同毛泽东的先行探索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完整系统地整合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某些问题上形成了初步共识,但有些问题还存在争议。有必要从争议热点入手,对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进展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以物质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江泽民则从党的先进性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包括三大文明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集中体现。与邓小平相比,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角度新、更全面、更深刻。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呈现出逐步完善、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在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并存的局面,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邓小平以全球视野审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构筑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理论,该理论是社会条件的必然产物。邓小平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强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强调要引进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邓小平制定了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维护和平的基本原则,共同发展原则和国家主权高于一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作者认为 ,应当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分别将社会主义、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及其伟大意义作为认识客体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形成历史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割断理论发展历史联系的空降物,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探索的理论准备和理论孕育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直接酝酿阶段——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期间的理论探索;重要准备阶段——邓小平从1977年第三次复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