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应用辅助角方法,对传统的按许用传动角γ设计正置式曲柄摇杆机构的解析法作了改进和发展,使解决同时带有两个辅助条件的设计问题更简捷、直接。此外,还发现和揭示出了机构杆长和、最小传动角随辅助角β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传动角是度量平面四杆机构传力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在分析机构的传力性能时,必须探究机构的最小传动角,以确保机构的传力性能。文章用数学方法推导论证了不等长双曲柄机构中最小传动角的条件,同时分别通过对短曲柄和长曲柄作主动件两种情况的分析,得出短曲柄作主动件比长曲柄作主动件时的最小传动角更小,从而为双曲柄机构如何得到最小传动角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图解法设计曲柄摇杆机械的几何分析,用计算机编程设计找到使机构最小传动角最大的曲柄回转中心,达到优化设计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按速比行程系数k和摇杆摆角中设计Ⅰ型曲柄摇杆机构的非选代法,计算式简单,计算表明,该方法所确定机构的最小传动角(vmin)与优化的(vmin)max相同,而杆件总尺寸比优化的总尺寸小3%.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精确、快速地设计曲柄摇杆机构,利用借助辅助圆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原理,通过对曲柄摇杆机构各杆件长度以及运动时所处的几个特殊的几何位置关系进行了数学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柄摇杆机构获得最佳传动角的条件和一组设计计算公式;根据所给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采用直接计算法或计算机辅助设计法,确定具有最佳传动角和急回特性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机构布置以及各杆件的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6.
将运动倒置原理与"辅助角方法"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引入虚拟的曲柄摇杆机构为桥梁,成功地得到了按行程速比系数K兼按最佳传动角(γmin推)max或许用传动角[γ]设计Ⅰ型、Ⅱ型平面双曲柄机构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首先采用解析算法设计平面曲柄摇杆机构。然后在满足给定的摇杆长度及摆角Ф和行程速比系数K(或极位夹角θ)的前提下,借助计算机进行机械最优化设计,方便地求得具有最优传动角的平面曲柄摇杆机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曲柄滑块机构最小传动角出现时,其曲柄链中心铰链A、B与滑块轨道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给出了判别最小传动角的两个命题,并应用初等三角函数证明了该命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急回特性曲柄摇杆机构的几何分析。找到机构结构尺寸大小与传动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结构尺寸与传动性能俱佳的机构。  相似文献   

10.
知一曲柄摇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摇杆长度lCD、摆角Ψ12,解析法设计这一曲柄摇杆机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曲柄摇块式脉动无级变速的传动机构进行了运动分析,从运动学原理对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得出该机构的最佳参数,减小脉动及动载荷,降低功率损耗,进而改善其运动及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图解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1】中的设计原理,推导出在满足给定的滑块行程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条件下,使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达到最大(最佳传动角)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评价机构传动质量的新方法-当量压力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压力角和传动角作为衡量机构传动质量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当量压力角的合理性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课堂实际,用简洁直观的语言总结整转副和曲柄存在条件,并以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为例,列表格直观地分析急回特性且做了相关解析和探讨。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用数学解析方法加以证明。指出: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中,当曲柄处于竖直位置时,取得最小传动角γmin。最后对死点位置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满足规范允许的层间侧移角的最少抗震剪力墙数量为最优剪力墙数量,相应的设计为最优设计。按现行规范要求,考虑影响剪力墙数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其它限制条件,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数量优化的数学模型,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利用MATLAB开发机构运动分析和动画模拟系统的方法,并给出了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分析和动画模拟系统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主研制的大型土工试验装置,在考虑桩长和桩尖角度影响的情况下,开展了静压桩的沉桩以及静载荷试验,以研究试验过程中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也随桩长和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沉桩深度为25D时,桩端阻力基本达到极值,同一沉桩深度处桩端阻力在沉桩阻力中的占比随桩长(20D~30D范围内)的增加而减小,随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桩端阻力随沉降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也随桩长和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沉降量处桩端阻力在桩顶荷载中的占比随桩长的增加而减小,随桩尖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