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为了简便起见,化学中常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相应的式子叫做电子式。一、原子的电子式原子的最外层有多少个电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周围画多少个小黑点"·"或小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成对电子和单电子之别,写原子的电子式时,应使元素符号周围各个方向的电子尽量均匀分布。严格地讲,成对电子要排在同一个方位上,单电子分别排在不同的方位  相似文献   

2.
《化学键》这节课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易混淆,理论性强,较抽象,教学中只有不断总结、归纳、对比、反思,才能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及区别,抓住要点,使问题迎刃而解。近几年高考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书写物质的电子式或判断物质的电子式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是分析物质中化学键类型,成键原子最外层电子  相似文献   

3.
化学键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的关键,后续知识的学习都以它为主。学好化学键及电子式的书写是学生能否学好后续知识的基本保证。化学键涉及微粒间的作用力,如:成键原子、离子、最外层电子的变化等,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在黑板上描述键的形成和电子的运动过程,教师在吃力地描述着,学生在苦苦地想象着、理解记忆着,经过共同努力最终在头脑中建立起不牢固的模糊的结构模型,这就是传统教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金属部分内容繁,头绪乱,叙实多,推理少。总复习时,要把精力放在掌握知识规律,抓住薄弱环节上。一、掌握金属结构,使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相结合。 1.次外层电子排布是重点。金属最外层电子排布较简单,多数为1~2个电子,排在ns轨道。次外层电子排布较复杂,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金属性质不仅和其最外层电子排布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写电子式时往往用拼凑、试探的办法确定分子(或离子)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分布。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为了减少写电子式时的盲目性,介绍如下的计算公式。 一、双原子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等于8与最外层电子总数一半之差。数学式为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要求1了解 元素涵义;离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原子及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与应用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二、知识结构三、主要内容提示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角度讲,物质(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对于元素的知识应着重了解以下几方面:  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数(即数)的同一类原子(包括单核离子)的总称存在形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氧气中的氧)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中的氧和氢)分类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是个(氦为个),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较易电子,形成离子非金…  相似文献   

8.
判断分子中是否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最常见的方法是写出该分子的电子式.  相似文献   

9.
<正>一、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书写1.推断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1)计算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2)计算分子中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原子结构)所需电子数之和.(3)两者每相差2个电子,则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表1为共用电子对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正负数以零点为中心,它们之间存在正反—一对称的关系,即反向对称性规律.在中学化学知识里,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电解质溶液的酸性与碱性,电离与水解,以及化学反应的自发与非自发等也存在反向对称性关系.化学教学中运用这一思维规律,既能促进理解,又便于记忆.具体介绍如下:1.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里,碱金属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卤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获得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由此推测: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与卤素及其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书写电子式方面比较混乱,为了统一起见,提出如下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1.区别电子成对与不成对的关系, 写电子式应尽可能使小黑点在元素符号周围的位置和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结合起来考虑,使成对的电子与不成对的电子能区别开来,如第三周期元素的电子式宜写成:Na·Me:  相似文献   

12.
1-20号元素结构、性质等知识是中学化学必须掌握的内容,相应的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很多特殊、典型的性质和用途,为了便于记忆、掌握,现归类总结如下:1.氢元素(H):族序数等于周期数;宇宙中含量最高;唯一的最外层1个电子非金属.H+核外没有电子是唯一裸露的阳离子;1H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原子半径最小;单质密度最小;单质(H2)式量最小;氧化物(H2O)式量最小.  相似文献   

13.
1 元素的原子结构 (1~ 18号元素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1 1 H .2 )最外层有 1个电子的元素 :H、Li、Na.3 )最外层有 2个电子的元素 :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5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C ;3倍的元素 :O ;4倍的元素 :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Si.9)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倍的元素 :Li、P .10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倍的元素 :C、S ;3倍的元素 :O .…  相似文献   

14.
一、依据课本全面复习 复习务必依据课本对已学知识作一回顾,再根据每一章后的"内容提要"进行对照。例如,关于"核外电子的排布"可结合自己对其规律,即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为2n2,最外层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等是否掌握,能否熟练地画出核电荷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Na、K、Al、Cl、N、O、S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等。这样也就明白了哪些内容已经理解并掌握,哪些知识仍比较生疏,以便针对薄弱环节和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系统的复习。  相似文献   

15.
铜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并没有专门讨论,而是分散在从初中到高中的不同阶段学习.而在高考试题中却成为了高考热点内容.本文旨在探究其性质.一、铜的性质及冶炼1.铜元素的性质铜元素的氧化态有+Ⅰ、+Ⅱ两种,这是由于铜元素最外层ns电子和次外层(n-1)d电子能量相差不大的缘故.Cu+不稳定,这可以从该离子的大小Cu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近几年典型中考和竞赛题为例,透视元素与元素周期表的考查,供参考.一、考查对元素概念的准确理解例1(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2)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化学问答     
1.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个原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河南胡启)解答:(1)分子中含有氢元素的物质肯定不能满足各个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因是氢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之后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如NH3.  相似文献   

18.
师:上节课学习了单质硫的性质,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画出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其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生:(先板书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回答。)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16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表现出氧化性,生成—2价硫的化合物。硫原子最外层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偏离,形成+4、+6价硫的化合物。(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 [评]借助于理论使学生对硫的性质及其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书写电子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书写物质的电子式常常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的分类等知识,因此它又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此,笔者特将学生在书写电子式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归纳如下,并对错误原因作了一点粗浅的分析,以供参考. 一、带电符号标写不当 例如将H2S、NaCl的电子式写成: H [:S:]2 H Na:Cl: 错误原因:不能准确识别化学键的类型以及对带电符号的使用范围模糊. 上述电子式正确书写应为: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108页)试回答:(1)1个水分子共有摇摇摇摇个原子核,摇摇摇摇个质子.(2)1个Mg2+核外共有摇摇摇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摇摇摇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通过图3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条:摇摇摇摇.(200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解析此题以坐标形式给出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纵、横坐标的意义,从坐标上找出题中涉及的H、O、Mg等原子的核电荷数及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然后分析曲线变化趋势,找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规律.答案为:(1)3;10郾(2)10;Ne、Ar.(3)随着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