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禅宗语录中记载了禅师们独特而智慧的教学艺术,如"啐啄同时"的时机艺术,"瓶中出鹅"的唤醒艺术,"语不如默"的行为艺术,"不为说破"的留白艺术,"问指答月"的对答艺术和"跨阃召唤"的点化艺术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教学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
苏莉 《文教资料》2010,(16):94-95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20世纪20年代初,宗白华曾在多篇文章中多次提及了"艺术人生观"、"艺术化人生"、"艺术的人生态度"、"艺术的生活"等概念,以弘扬和建构其艺术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体现出将艺术之美、艺术精神和人生、生活相联系,力图使后者获得超越、提升和美化的思想倾向。本文试从"观察"和"同情"两个方面解读宗先生的"艺术化人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即广义艺术,是指包括狭义艺术在内的在教育教学中能给教育对象美的感受和陶冶,对教育对象的身心能产生积极和谐发展的影响,能提高个体和群体组织的工作效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文章从"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和"艺术"定位对学校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周扒皮"后人质疑作家高玉宝笔下"半夜鸡叫"的真实性为切入点,从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等方面,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半夜鸡叫"的艺术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艺术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维性特征,在艺术语言创作和理解过程中,"活法"便显得很重要。本文将通过艺术语言思维模式的构建、艺术语言义的实现、"活法"在艺术语言中的作用等问题的探讨,解析艺术语言"活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石萌 《考试周刊》2012,(20):3-4
本文以艺术考生的"艺考"为例,探讨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高涨的"艺考热",以及艺术考生的考学路上的艰难和困惑,并探讨因"艺术热"带来的"艺考经济"。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太极图视角阐释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圆和"美,用太极图所折射出来的"圆和"思想来开启舞蹈艺术之"圆和"美,旨在为中国舞蹈艺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灵感,开创更好的舞蹈艺术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婷 《教师》2012,(22):50-50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追求的总目标是"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艺术能力"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教育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70多年来,积淀形成了"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为了发扬优良传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艺术兴学":一是加强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的建设,夯实"艺术兴学"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学部作用,把艺术教育贯穿到各专业教学中;三是社科部应当探索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四是大胆创新各种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营造校园浓厚的艺术氛围;五是成立"艺术兴学研究中心",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校"艺术兴学"办学特色进行理论研究与对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神鸟》是一则关于现代艺术的深刻寓言。它以荒诞、离奇的笔法,以象征、隐喻的形式,诉说现代文明的内在荒谬:我们需要"神鸟"却又迫害"神鸟"的悖论。"神鸟"就是艺术"神圣"与天才"灵感"的隐喻。艺术家之死与神鸟之死的合而为一,隐喻了现代艺术被技术主义与功利主义遮蔽的沉沦,隐喻了现代艺术因原真生命遮蔽而致灵肉分离的"痛苦"。孟迪对"神鸟"的寻找,实际是对艺术神圣性的追寻。死亡同时意味着复活,"鸟"的死亡唤醒了浸没在世俗颂歌中的艺术家的复活,艺术家的死亡唤醒了被世俗遮蔽的艺术精神的复活。  相似文献   

11.
邹志高 《考试周刊》2011,(82):44-45
中国画元素对插花艺术的影响很大。插花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很多艺术家在插花艺术领域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研究,本文分析了中国画元素"神韵"、"气韵"、"境韵"、"乐韵"、"形韵"、"色韵"等在插花艺术中的表现,希望给读者、研究人员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王愫懿 《化学教与学》2010,(7):31-32,45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中学化学教学达到艺术上的丰富多彩,是一种境界。境界"神入"了,教学才能"行云流水"。以思维品质为特征的境界"神入"教学艺术中包括:求是深化的"神入"法,求异创新的"神入"法。以信息、情境体验为素材的境界"神入"教学艺术中包括:受生活、生产启发的"神入"法,用实验演示为先导的"神入"法,激情励志的"神入"法。  相似文献   

13.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精神,结合"研究领域"第七条"关于高校学生艺术活动的功能价值"等相关主题,通过各高校已举办的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实践调查我们发现,"从游体验式"艺术展演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化育"发挥着特殊的价值与作用,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艺术教育需要把握的价值内涵和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门艺术,"活"堪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通过教师教的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学的境界中体验到教学艺术的美,从而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达到活的教学境界,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如果教师能达到"教活"的境界,学生的"学活"就不成问题了。下面结合实践论述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象"是艺术形象吗?如果是,那么它就是构成一切艺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和因素,也是艺术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更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但是,不同的艺术种类,其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象",书法艺术的"象",是抽象之"象"。它的"象",包括了一般现象之"象"、作者意象之"象"和艺术法象之"象"。所以,"象"不等于艺术形象,但它包含艺术形象在其中。  相似文献   

16.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中国美学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士夫"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历代知识分子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人画"理论体系。上溯唐代,从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和艺术批评中已经能够感受到时人对"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观念的关注,也充分预示了"文人画"在审美倾向和创作实践上将对未来的中国绘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峰 《考试周刊》2010,(26):41-43
马肖是西方"新艺术"时期的大师,他的音乐创作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得不到其该有的艺术地位。本文试图从马肖的生平,音乐创作特点,与"新艺术"的关系,以及对后世作曲家的影响等方面着手,使读者对这位法国"新艺术"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有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