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苏联《书的世界》通讯员B·谢尔格耶娃向苏联几个中央出版社提出了下列问题: 今年出书计划的特点和主要方针是什么? 预计要有哪些出版计划措施? 出版社对苏联国内最重要的事件将有何反映? 出版社将以哪些有趣的图书来充实各图书馆和弘人藏书? 政治书籍出版社副总编E·л·劳什卡列夫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介绍了该社出书计划的几个重点。一、今年出版计划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阐释和宣传苏共二十五大和随后几次中央全会决议精神的书籍; 二、出版关于苏联新宪法的书籍,阐述苏联宪法的内容、意义和它与各  相似文献   

2.
揭示与著录古书在今天是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的责任。如何著录?通常我们有一部条例或标准作为依据,以求得著录的规范,方便读者,现代机读目录的实现就更是如此。而此种工作在古代多是由私人藏书家完成的,称之为“版本目录之学”。其揭示著录之法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简单著录,只有书籍的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之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由于战争期间中苏两国政府均曾播迁,文件分散乃至被焚,加之中国专司对苏易货贸易的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经管人员遗失单据事时有发生,致使不少苏联运华物资无案可稽。因此,直至目前,对苏联援华军火及各战略物资之品类、数量、价值,仍无精确统计问世。而对诸如苏联对华借款笔数、金额,苏联援华军事顾问、教官、军事工程技术人员、航空志愿队员以及其他来华服务人员数量,其在华为抗日捐躯者若干等等,亦只有粗略估计。这不能不给苏联援华抗日史的研究带来相当困难。有鉴于此,笔者首先从苏联援华军火这一主线的相关史料梳理起,此后再逐步旁及其他,冀能对苏联援华抗日史的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1.中国成为信息产业大国:1990年苏联解体前,两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比苏联占优势,其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美元,同期中国只有67.3亿美元;苏联解体独立后,俄罗斯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每况愈下,每年以20%的速度下滑,到1997年其电子信息产品总产值仅为20亿美元,是1990年的1/5,而同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规模已经超过300亿美元,为1990年的5倍,因为这段时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1998年跃居工业部门的第一支柱产…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的历史悬案水落石出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宣布,在其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以西15公里处的卡廷森林里发现了大量被枪杀的波兰军官的尸骨,并称此系苏联所为。苏联当局立即发表声明说这是德国干的。卡廷事件或卡廷惨案(又称卡廷森林惨案)由此而得名。究竟谁是凶手,众说不一。直到1990年4月13日,塔斯社才首次公开承认卡廷惨案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所为。然而,是谁下令枪决波兰被俘军官?到底杀死了多少波兰人?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1992年10月中旬,俄罗斯总  相似文献   

6.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苏两国出版界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曾经成为我国出版工作“楷模”的苏联,现在的情况又怎样了呢?对此大家甚为关注。近几年来,随着两国出版代表团的互访,两年一度的莫斯科国际书展活动以及两国出版社对口交换出版物和进行合作出版,特别是1985年以苏联国家出版、印刷和图书贸易委员会委员莫达迈为团长的苏联出版代表团来华访问,使我们对苏联出版工作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对这些情况做了一些整理,供出版同行们参考。图书出版的数据苏联每年出版图书的数量,号称世界第二。其实按苏联的统计惯例,历来把非正式出版物也统计在内。1984年苏联公布的8.4万种图书,实际上正式出版的图书只有4.9万种,其余3.5万种图书都属于非正式的出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之死     
述弢 《北京档案》2002,(12):30-32
人生在世,谁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之死,毕竟不可同日而语.而已故的历届苏联领导人中,又以斯大林之死最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回顾二战中的苏联战场.不禁让人想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的那场堪称经典的闪击战,而促成那次成功闪击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曾被认为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骗局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但你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吗?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心灵/[英]以赛亚·伯林/潘永强译/译林出版社/2010作为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眼中的苏联拥有怎样的心灵?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  相似文献   

10.
陈小手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承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档案学研究所,是苏联的全苏文书与档案工作科研所.该所成立于1966年3月,现共有科研人员180多人,其中有博士和副博士40多人.该所下设5个研究室,研究范围包括文书学、档案学、文献编纂学和档案文件保护技术.该所自成立以来对苏联档案事业作出了显著贡  相似文献   

12.
我常常想,倘若月无圆缺,那吊在天上的苍白的“圆灯”,不使人感到单调吗?假如只有春天而无冬天、只有白昼而无黑夜、只有晴空万里而无风雨交加,那生活岂不是一潭死水而毫无情趣了吗?正如狄德罗在《拉摩的侄儿》一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世界上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那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了。”相反,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她的美不仅征服了西方也征服了东方,不仅征服了昨天还将征服未来。曾几何时,多少艺术家绞尽脑汁,想为她重塑双臂,然而,欲其完美,适得其反。月球的背面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古代文人固然缺乏这一知识,现代文人似乎也不曾注目。当然,…  相似文献   

13.
《我想你,知心姐姐》一文受到全体评委的青睐,以全票被评选一等奖,固然有着言简意明,叙事得宜,文字清新,新闻要素齐全诸因素,但在我看来,它之所以成为众多参评稿件中的佼佼者,关键在于有情。行文无情,何以动人?有思想而无至情,必然形容枯槁;善叙事而无深情,容易流于浮滑;能谋篇而无感情,乃是八股文章。只有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也称特色竞争),人才的竞争。稍稍回放一下:在商界,哪家商场无一不在以品牌定位招揽顾客?在企业,哪家工厂无—不在用拳头产品抢占市场?在报界,哪家报社无一不在以自己特色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我们群文领域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看:青少年宫以培训少儿特长占领文化市场,从而带动其它;群艺馆以抓民间文艺抢滩广场文化,从而发展其它;而街道文化站以新兴社区工作为机遇,大抓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2011,(1):67-67
苏联的心灵/[英]以赛亚·伯林/潘永强译/译林出版社/2010作为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眼中的苏联拥有怎样的心灵?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  相似文献   

16.
论苏联解体前后新闻控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宁 《新闻大学》2003,(2):38-41
1991年12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原有的15个加盟共和国成为15个独立的国家。苏联从立国到解体,成为20世纪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共产党领导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一朝覆亡了呢?在其政权更迭过程中,苏联的大众传媒起了什么作用?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在叶利钦执政后,俄罗斯媒体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其中,新闻媒体所受到的控制是如何演变的?这是本文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苏联新闻学理论关于真实性问题的一种代表性观点,特译出以供读者讨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的舆论观在苏联和东欧马克思主义舆论学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思想学派。两派的基本分歧点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舆论存在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两个问题:社会主义的舆论是同质的还是多元的?研究社会主义舆论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一派认为社会主义的舆论是同质的、非对抗性的;研究舆论应该主要运用检验读者给编辑的来信,政治和社会组织、机构的决议,新闻界和议会的材料等传统方法,而抽样调查仅仅是辅助性工具。另一派主张,关于各种问题——最根本问题除外——的社会主义舆论是多元的,并非必然地由阶级所决定,它能够暴露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写作理论方面的教材,都将回忆录同报告学、传记学、纪实学等一块归属于纪录学,并这样为记录学定性:“纪录学的根本属性就是不能失真,它是以记述真人真事为具体内容的。这类学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以筛选和加工,但是不能虚构。所以它具有学性,也有历史性和新闻性。”说回忆录具有学性和历史性,自然是毋庸置疑.也是无须赘言的。而说回忆录具有新闻性则是一个引起人们争议的论断.有些人甚至觉得有颠覆新闻概念之嫌。他们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回忆录显然是过去时,它的新闻性又从何谈起呢?  相似文献   

20.
《苏联采取措施取消领导人特权》(见1988年11月25日新华社新闻稿)和《墨新总统同普通人对话》(见1988年12月7日新华社新闻稿)这两则国际新闻给人启示、促人深思。这两条新闻向国内传递了很有借鉴意义的信息。如《苏联采取措施取消领导人特权》一稿,以具体的新闻事实:塔吉克一家专供领导人及其家属使用的医院已改作残废军人内科医院;150个部门的专用别墅、医院和招待所向社会开放,莫斯科一家专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特需食品的商店也因此而关闭……等等,告诉读者改革中如今苏联各级领导人已开始不享受政府给予他们的特权。对比之下,我们国内热衷于以权谋私的那些干部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