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与第二版中,就“概念分析论”部分的“范畴先验演绎”分别提出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种演绎方式,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一大难点。康德“范畴先验演绎”的内在逻辑矛盾成为德国古典哲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康德在其先验逻辑中说明“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认为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人为自然立法,从而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了抽象的发挥。“二律背反”学说则是先验逻辑的精华所在。它赋予理性矛盾以特有的形式,机智地批判了旧形而上学的僵硬和独断,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假说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先天认知结构;二、先验综合能力.这留给我们疑问我们的先天认知结构和先验综合能力从何而来?皮亚杰对大量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对来源的追问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 “先天综合判断”学说是康德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础。康德之所以推翻了十八世纪末流行于德国和欧洲各国的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就是从提出和论证“先天综合判断”中完成的。今天,研究康德关于“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对于研究康德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研究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史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与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有相同的理论缘起,都起源于对归纳问题的思考,致力于解决经验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克里普克论证后验必然命题的方法和康德证明先天综合命题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康德对先天综合命题的证明主要借助的是先验演绎的方法,夸大先验主观的一面。克里普克则是以可能世界语义理论和“名称是严格指示词”的先验直觉作为论证背景的。不过,克里普克的论证却是以反对康德观点开始的。康德和克里普克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验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但是他们的观点对于解决归纳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司晓敏 《生物学教学》2010,35(11):37-39
本节教学中运用引导探究式、演绎式和归纳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两种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线索,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完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肇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先验演绎的论证目标是证明范畴的客观有效性。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步推进,学界对先验演绎究竟能否完成这个目标展开了争论。部分学者认为证明范畴的客观有效性这一目标只有到了原理分析论中才真正完成。然而,通过对康德文本的细致考察以及对有关概念的误解的澄清发现,对于先验演绎无法完成其预定目标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先验演绎的逻辑是自洽的,无需原理分析论的补充,先验演绎自身亦可以完成本就属于它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考察我们全部的知识,首先,按照康德哲学的规定可分为感性、知性、先天知识、经验性知识;其次,先天知识之所以可以确定检查经验对象是因为知识里含有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第三,通过对分析判断的确定性进行逻辑演绎,我们发现分析判断全部是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它只能解释说明事物并不能增加我们的知识;最后,综合判断可分为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不仅具有确定性还能扩展我们的认识和增加我们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康德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但其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从认识论的角度阐发了能动的主体学说,强调人在认识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只有能动的主体才能真正正确地揭示人类认识的奥秘。能动的主体是认识的前提并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影响着认识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知识的构成和形成,知识对象的建立以及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关系等方面;并且,认识的主体性根源于“自我意识”或“统觉”的先验统一性。康德的主体理论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思维力乃语文能力之母,是出之于先天(先验)的,而语文的研究是成之于后天(后验)的。通常,语文的能力,含“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等;而语文的研究,则含意象(狭义)学、词汇学、修辞学、文(语)法学、章法学、主题学、文体学风格学等。它们经由“形象”、“逻辑”与“综合”三种思维之牵合,使得先天的语文能力得以因与后天的语文研究接轨而一一确认,而后天的语文研究也得以因与先天的语文能力接轨而归根于生命。由此可证明两者离不开“思维力”,始终是顺逆对应、融贯为一,而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辩证关系与波普尔反归纳法的比较 ,提出实距真值率作为归纳真值率的计算公式 ,并力图用全息律的观点统一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 ,认为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理论前提和根据是全息律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缩小性的推理  相似文献   

12.
马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2(2):121-124,128
哈贝马斯是哲学领域的“对话、商谈理论”的代表人物,所倡导的商谈理论影响甚远。在哈贝马斯商谈论语境下对权利推定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发掘权利推定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权利推定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普通民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参与权利实践的社会主体。权利主体具有多元互动,即主体之间存在一个权利诉求、权利讼证,权利确定的权利推定互动过程,多元主体互动对司法实践具有制约性。  相似文献   

13.
抽样推断和指数是《统计学原理》教学难点,本文针对专科学生的知识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和寻求对策,以期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门课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四基"目标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抽象的经验、归纳的经验和演绎的经验;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抽象的经验;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积累归纳的经验;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演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征税范围和应税所得制度建立在“包括型所得”概念和分类所得税制的基础上,并以扣除制度为核心。我国应向综合所得税制发展,同时注意保留合理的分类因素。同时,我国的个税扣除制度也应该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制度,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业理论课程面临着理论难度加大、记忆曲线加长和理论指导实践的压力,对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形剧本的课堂演绎立足于还原理论的实践基础,将教学内容编撰为概括的、有待丰富的剧本;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演边完善;最后再进行点评归纳为相应的理论要点。其优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记忆性和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了理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为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实践案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有两个为学者们所关注又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逻辑演绎为何是必然的;二是演绎证明的结论为何必须接受实践检验。对一,通常将之归因于同义反复性。[1](P253-257)但是,若逻辑演绎只是同义反复,还有何意义?而且从推理实际看,也并非都是同义反复。如,“因为人都是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论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学论存在两种状况,一种侧重“文本”研究,另一种是“回归教学生活”的事实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存在于文献中。教学论研究者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应该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归纳体系和演绎体系都要重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遗产本是逝者留给亲人的慰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却经常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其中主要原因是遗产分配之间的实质不公。诉诸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国亟需引入遗产归扣制度予以规制日益增多的继承纠纷。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民法典》实施之际,在保留继承制度特色的前提下,结合民族优势对归扣制度予以改进移植,使其契合现代继承法理论发展之动向,是实现我国继承法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根本在于方法问题,因为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真知,而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认识世界达到真知。笛卡尔在他的《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一书中,给我们指明了探求真理的基本方法———直观和演绎,这与传统理性主义单纯逻辑推演构成知识的来源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