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喻体必须是一般人都见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3.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4.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它就是在描写事物、说明道理或论证观点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或观点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形象具体,论证浅显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  相似文献   

6.
比喻与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构成比喻的因素有三个: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象”、“是”等词)。在比喻句中,本体和喻词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一定出现。构成比拟的因素,也有与比喻相应的三个:本体(拟被比的事物)、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拟词(体现拟体动作、性状特征的词语,移接在本体上,使本体获得拟体的特  相似文献   

7.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8.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使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笔对比喻的相似点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比喻略说     
比喻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喻的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即被比喻事物,喻体即作比事物.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喻词。例如鲁迅先生《药》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这里“丛冢”是被比喻的事物,就是本体;“馒头”是作比的事物,就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宛然”就是喻词。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它通常由本体、比喻词、喻体组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比喻句时,却难以弄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称谓,这就牵涉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体比作喻体  相似文献   

11.
比喻四要素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二者相互依存为比喻之基础;相似点是联系本、喻体的纽带为比喻之灵魂;喻词是连结本喻体的词语。在比喻的表层结构这四者有隐、有现,在其深层结构中则缺一不可。因此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是比喻的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为“如”“若”等。如:洞若观火、冷若冰霜、固若金汤、口若悬河、兵败如山倒、势如破竹、寥若晨星。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为“成”,或者暗含两个比喻,不出现比喻词。如:众志成城、风刀霜剑、心猿意马。三、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阪上走丸、空谷足音、高屋建  相似文献   

13.
先来举例: (1)老张头对主人,简直像狗一样忠诚! (2)老张头对主人,简直象狗一样体贴J例(1)、例(2)都用了比喻辞格,但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要解释这一有趣现象,不能不涉及比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体和喻体须有相似点。所谓本体,是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所谓喻体,是比喻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的另一构成要素是喻词,这里不谈)。例如: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常用修辞法,用于记叙文、散文一般称“比喻”,用于说明文一般称“打比方”,用于议论文论证时一般称“比喻论证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比喻有几个常见理解误区,下面略作分析。常见误区之一:比喻的本体、喻体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比喻的三种常见类型(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一般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鲜有例外。如:《荷塘月色》中“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是暗喻,本体是“长安街”,喻体是“大海”;《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喻体是“厚障壁”。不过,比喻还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结合情况,衍生出另外一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等。其中有一些比喻的喻体,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而是句子。如,扩喻就是本体、喻体互为平行的句子的一种扩大形式的比喻。“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句歌词,用“老鼠爱大米”来比“我爱你”就是这一类。这类比喻有时本体在前,有时喻体在前,比喻词常被省略,两个句子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荀子的《劝学》,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相似文献   

16.
一、比喻性作文的特点比喻性作文,顾名思义,必然涉及本体和喻体,在作文题中出现的是喻体。命题人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喻体所对应的本体,即题目隐含的比喻义。比如以"留下阳光"为题,"阳光"是喻体,本体可以  相似文献   

17.
短语构成的比喻,是指比喻的变式。一是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构成的修饰喻,一是指由复指短语构成的同位喻。所谓修饰喻就是把一个比喻压缩在一个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之中,格式是“本体”的“喻体”,或者“喻体”“的”“本体”,是用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演化成了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常见的是本体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喻体以中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由本体与喻体组合而成的,无喻体则无比喻,无本体则喻体无所依托。本体喻体的组合也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两者必须是本质不同或属类不同的事物。《墨子》中说:“辟也者,取也(他)物而以明之也。”取彼物以明此物,才能构成比喻。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体“雪花”是无生物,喻体“梨花”却是有生物。而另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具体例句的考察,归纳出比喻运用中本体和喻体之间似同点走向的五种类型,即:顺本体、喻体的共同特征;顺喻体的特征;顺本体的特征;本体或喻体特征加共同点;本体喻体特征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它就是在描写事物、说明道理或论证观点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或观点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形象具体,论证浅显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崩来比喻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