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控制对象和自我的社会距离(内群/外群)及人际情绪的效价(积极/消极)考察对象-自我关系对他心理解中具身模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社会距离的主效应显著,社会距离越近,具身模拟的强度越高;(2)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自我对客体的情绪知觉越积极,具身模拟的强度越高;(3)社会距离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示,自我对客体具有积极的情绪知觉时,社会距离越近,具身模拟程度越强,自我对客体具有消极的情绪知觉时,社会距离对具身模拟程度没有显著影响.该结果表明,情绪效价和社会距离对具身模拟的影响可能存在层次性,即个体首先依据情绪线索再依据认知线索调整其具身模拟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2×2×3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寻求积极体验和分散注意)在不同情境(可控和不可控)下,对压力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和压力感受)的影响。被试为大学本科生48人,每个被试在不同情境的三个实验阶段(基线期、应激期和干预期)分别测量一次。结果发现:(1)实验所用的瑞文推理测验任务成功地诱发了被试的压力感,设计的不同情境的确使被试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可控性。(2)与分散注意策略相比,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上更具优势,能够使正性情绪的增加、以及负性情绪和压力感受的减少显著超过基线水平。(3)情境可控性对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起着调节作用,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不可控的压力情境下更有利于个体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索-靶范式探讨大学生在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各种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采用3(情绪状态: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愤怒情绪组)×3(性质:正性情绪图片、中性情绪图片、负性情绪图片)×2(线索类型: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正性图片存在线索提示效应,而对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出现了线索-靶子范式中常见的返回抑制现象;快乐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正性图片,存在注意解除困难;悲伤和愤怒状态下被试容易过分地关注负性图片,也存在注意解除困难.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通过对辅读学校一年级弱智儿童视、听简单反应时的测验以及同对照组的比较,表明:(1)弱智儿童的视、听知觉水平大大低于正常儿童;(2)弱智儿童视知觉水平与听知觉水平同步发展;(3)弱智儿童视、听知觉水平会随其年龄增长而提高;(4)弱智儿童的视、听知觉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报告肯定了儿童视、听简单反应时的测验有助于鉴别弱智儿童。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9名高中生的课堂环境知觉、学业情绪与学业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情绪在学校类型、性别上差异显著。(2)学业卷入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苛刻等级评定、评价焦点分别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3)学业效能在课堂环境知觉与学业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大学生人际触觉情绪知觉的内容及其心理结构,本研究采用词汇法,在样本1(n=144)中收集自然语言中的人际触觉情绪词,经专家编码和由样本2(n=121)完成触觉情绪体验认同度评价,再由样本3(n=40)对经上述实验处理后保留的触觉情绪词进行两两配对的语义差异性评价,经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人际触觉情绪的语义-知觉空间,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分布于该空间中的情绪词进行归类。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触觉情绪知觉包含38项情绪内容;呈舒适性-唤醒度的2维空间分布模式,并可被划分为愉悦性、抵触性、唤醒性和亲社会性4个聚类。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将汉字作为知觉对象,考察个体在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状态下整体与局部知觉特点。通过对70名大学生在诱发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状态下整体与局部知觉加工的平均正确反应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汉字的整体与局部知觉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局部认知条件下的平均正确反应时显著慢于男生;情绪与整体局部优先选择之间的关系要比拓展塑造理论复杂,消极情绪同样能够促进汉字的整体知觉加工。  相似文献   

8.
通过抽取75名在校大学生完成每天2次、持续14天的日常知觉压力和负性情绪的密集型追踪测量,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韧性可以显著预测日常压力对负性情绪的动态影响。个体心理韧性水平越低,情绪调节困难对日常知觉压力影响愤怒情绪的调节作用越强。情绪调节困难对日常生活压力反应具有损害作用,心理韧性水平高者在面对压力时会改善情绪调节困难造成的愤怒情绪。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 ,以 75名初中教师为被试 ,探讨初中教师对学生 3种常见不良情绪 (抑郁、焦虑、孤独 )的知觉水平及影响因素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及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研究提供实证性依据。结果表明 :①初中教师对学生的焦虑情绪知觉水平较高 ;②班主任对学生抑郁、孤独情绪知觉水平显著高于非班主任教师 ;③初中教师关于情绪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知觉学生三种不良情绪的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验生病的小朋友的情绪、情感,学习用各种方式关心、帮助生病的同伴。准备:录音机、空白磁带,信笺、笔;制作礼品的材料等。过程:(一)引出情境。1.用“点名”的方法让幼儿意识到××小朋友缺席。2.请幼儿猜测××小朋友缺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研究示意性符号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采用三明治掩蔽技术记录了不同时间间隔 (83ms和583ms1)正、负性示意性符号都产生了阈下情绪启动效应;(2)时间间隔(SOA)会影响示意性符号的情绪启动效果,较短的SOA水平下,示意性符号的正性情绪启动效果较差;(3)启靶刺激效价一致相比于不一致时,更容易启动相对应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特点,从而为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情绪加工量表对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抑郁组和中重抑郁组在情绪加工总分及其下属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情绪失调、情绪回避、体验枯竭和加工不足能有效预测正常对照的抑郁水平、情绪回避能有效正向预测轻度抑郁组的抑郁水平、情绪失调能有效正向预测中重抑郁组的抑郁水平。结论:抑郁大学生存在情绪加工的问题,且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呈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对情绪敏感性的界定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情绪敏感性是指个体在认知加工(感知、思维、记忆、决策等)过程中优先对情绪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并倾向于对环境中的所有信息都赋予情绪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相关信息存在认知加工偏向.情绪敏感性与情绪知觉、情绪易感性、情绪感染、共情等有明显的区别.情绪敏感性的测量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工读生和普通生自传记忆具体性的特点及其与坚韧人格、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使用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健康坚韧性问卷和自传记忆测验对62名工读生和136名普通生进行施测。结果:(1)工读生自传记忆具体性显著低于普通生,坚韧性及各维度均低于普通生,儿童期创伤经历显著高于普通生。(2)工读生与普通生自传记忆具体性与儿童期创伤经历显著负相关,与坚韧性显著正相关。(3)坚韧性在儿童期创伤经历与自传记忆具体性两者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结论:工读生与普通生相比存在自传记忆过度概化倾向,自传记忆具体性与儿童期创伤经历和坚韧人格有关,儿童期创伤经历对自传记忆具体性的影响随人格坚韧性的强弱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使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5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初中生控制知觉、应对方式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生控制知觉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内部和他人控制水平均高于女生,控制知觉不存在年级差异。(2)初中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求助和发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应对方式不存在年级差异。(3)控制知觉的内部控制对问题指向应对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则对问题指向应对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对情绪指向应对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法诱发了中学生的正性、负性情绪,比较了高低幸福感中学生在情绪诱发后情绪体验的差异,探索高低幸福感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特点.结果:(1)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男生的负性情绪比女生多;(2)高幸福感的中学生比低幸福感的中学生具有更多的正性情绪和更少的负性情绪;(3)在消极情境下,高幸福感中学生正性情绪减少得更明显,且负性情绪增加得更明显;在积极情境下,高幸福感中学生负性情绪减少得更明显,而两组中学生正性情绪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核心情绪位于任一情绪情节的中心,可以通过效价与激活来描述。它与心境类似但又不同,心境是没有对象的或者只有"准对象"的延续的核心情绪。因此核心情绪可被体验为自由漂浮的心境,也可以被归因于某些因素。核心情绪是特定情绪产生的前准备状态,与知觉过程、认知过程以及行为过程混合而成意识流,故人类意识中的情绪建立在核心情绪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为实验研究建立合格民航飞行学员认知加工操作能力参考标准,对161名随机抽样的4+1飞行学员进行选择反应时、空间位置记忆、注意集中、注意分配、速度知觉及高级瑞文推理测试.结果:平均反应时、注意集中、空间位置记忆、速度知觉、注意分配及瑞文智力之间相关性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认知加工操作能力相对独立,各种指标应结合测试才能比较有效地评价飞行学员的综合认知加工操作能力现状;研究建立了合格飞行学员认知加工操作能力评价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9.
情绪研究的新趋向:从有意识情绪到无意识情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的情绪理论和研究中,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把主观体验作为情绪的中心成分,强调意识经验在情绪产生和情绪状态中的作用。然而,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对人类无意识心理的关注也有很长的研究传统。例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无意识动机的关注,早期认知心理学家对阈下知觉的研究等。自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家Paul Rozin(1976)提出的认知无意识的概念后,无意识情绪问题逐渐引起情绪心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无意识情绪的存在。当前,无意识情绪研究的趋势如下:(1)从以往关注于阈下引发的情绪向关注于主观体验经验转变,即无意识情绪的关键证据是被试表现出情绪反应的征兆,但是没有报告任何情绪经验上的变化;(2)从以往关注于情绪的正负效价的无意识向关注于具体情绪的无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教师情绪智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能力,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一种能力。主要是由教师情绪知觉能力、教师情绪理解能力、教师情绪表达能力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四部分构成,并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身心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教师应以情绪沟通技巧提升教师情绪知觉与表达能力,以移情功效促进教师情绪理解能力,以情绪调控法优化教师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整体提升教师情绪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