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笔者在文章中更多地使用“教育研究”一词,而避免使用“科学研究”或“教育科学研究”,这并非是疏忽或语言应用的个人风格,而更多地可以看作我对教育研究的一种观念。因为,在哲学范畴内,科学与人文是可以也是应该和谐地统一着的,而在实践的研究领域,科学和人文又在观念中被井然区分。为了避免误解和争论,教育研究不要用“科学”来为“研究”做定语。其实我们不妨将科学研究分解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研究”和“用科学态度进行的研究”,这样,就会淡化诸如“教育研究是否是一种科学研究”的争论了,因为,用科学态度进行的研究不也是…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PISA 2025科学测试发布了《PISA 2024:科学的战略愿景和方向》(以下简称《科学战略愿景》),建议PISA 2025科学框架在科学知识维度引入“社会环境系统和可持续性”“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误用”“信息科学”三个新的科学知识领域,在科学能力维度新增“将科学知识用于决策和行动”“使用概率思维”两项新的科学能力,对“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两项科学能力进行扩展,新增“科学身份认同”维度。《科学战略愿景》对未来的科学教育的启示为:科学教育目标强调知识、技能与身份认同并重,科学教学方式注重联系交叉、应用实践和科学参与,科学教育评价用更全面的评估促进公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教育科学”称谓诘难后,用信息论审视传统的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育技术和工具,提出用信息科技在三个支点上构建教育科学,最后提出21世纪的教育科学建构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为主线的学生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遵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施教;要求学校营造浓郁的氛围,改进学科教学现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满足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5.
用生活教育理论构建社区教育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生活教育理论构建社区教育的科学基础●黄云龙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生活教育实践、呕心沥血创立的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学,是构建“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一体化的教育理论。用生活教育理论建构社区教育的科学基础是社区教育发展与社区教育科...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不仅是一门通过实践经验得来的艺术……而且是一门科学。”“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试图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研究教育现象。”“实验教育学与19世纪末冯特大力推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验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科学的“天平”出现,它同样可以用客观、规范的方法来“权衡”教育科学,揭示教育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周惠 《政治课教学》2009,(11):24-25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去掉浮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设计好常态下的英语教学;“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们用独特的课堂教育智慧去创新常态下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周秋英 《成才之路》2011,(14):13-13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正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相吻合。下面是我们以幼儿的科学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人生活之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成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教育要服务生活,贴近生活。基于此,文章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基础,谈谈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梁永 《学周刊C版》2010,(5):98-99
理念是创新的先导。我们在遭遇“山重水复”的教育教学矛盾时,用科学的理念解决,定能“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1.
“两课”教学的科学性包括很多内容,主旨有三个层面:第一,科学的理念,即教育者应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于教育活动中;第二,科学的精神,指要用科学的内容去教育大学生;第三,科学的方法,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关系。科学理念是根本,科学精神是核心,科学方法是保证。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新发展对电视教育与教育电视的需求“呼唤”这一背景下,从“呼唤”的内涵:广播电视大学等远距离开放教育、“呼唤”的表征:电视教育节目、“呼唤”的手段:“卫教频道”与教育电视台三方面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国电视教育和教育电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电视教育与教育电视的现状,从而引发了对“呼唤”的若干思考,意在促进电视教育和教育电视工作者回顾历史,用科学的态度和理性思维面对教育科学现代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我校坚持以教改为中心,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早在五年前,我校就“以自然学科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涌现了一大批小发明、小制作、小科技、小论文等科研成果,并获得较高奖项。为进一步巩固科研成果,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通过走教育科研之路、优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有教育科学吗?”“能有教育科学吗?”在历史上,由于人们囿于对于“科学”的狭隘理解(即:将广义的“科学”与只是科学当中一个具体分支的“实证科学”等同起来),因此,当“教育科学”赫然出现的时候,很自然地,在许多人当中就发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6.
“尊重·基础道德教育”是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十五”期间,“尊重”教育课题组将着眼人格素质,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习惯,以促进创新型人格的广泛形成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看来,要想学生不再“傻”下去,科学教育的教学要“科学”,科学教育的考试评价更要“科学”。好的情境性试题,无情地暴露出教与学的深层问题,应该能够将科学教育实践导向得“科学”一点。  相似文献   

18.
旧的教育观念把自然课视为“知识性”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新的教学大纲把自然课定为“教育性”学科,它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场所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活动形式单一、评价手段传统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可从“整体规划,统一科学教育融合实施的认识”“系统挖掘,盘活科学教育融合实施资源”“更新理念,创新科学教育融合实施策略”“多方联动,实现科学教育融合育人”等方面入手,有效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融合实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领域,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线教师们采取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践行各种类型的“科学探究”,处于百花齐放的格局。反思“科学探究”实践,怎样的教学活动才是“科学探究”?一线教师怎样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从“HPS教育”的历史流变来看,科学教育已经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向科学教育渗透”阶段转向“建构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