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建设中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开荒重点省区。全省宜农荒地面积1.13亿亩,几乎等于现有耕地面积。在宜农荒地中,甸子地面积占54%,约有0.61亿亩,而且分布较广(图1),其中大兴安岭地区1913万亩、呼伦贝尔盟1596万亩、黑河地区874万亩、合江地区398万亩、伊春市291万亩、牡丹江地区243万亩、嫩江地区237万亩。因此,如何开垦利用好甸子地是很重要的。我们于1973—1977年对该地区荒地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我国宜农荒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的意义 本文“宜农荒地”的含义,是指以发展大农业为目的,适宜于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的天然草地、疏林地与未被利用的土地,有别于“荒地”仅指尚未被利用之土地的传统概念。所谓“适宜”的意义是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出发适宜于开垦农用,而不是应该或必须开垦作为农用土地。因为后者属于土地利用范畴,它不仅取决于土地的自然性质,而且往往更多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低丘红壤荒地面积总计1.1亿多亩,约占全国荒地资源的1/6。江西省竟占有1200万亩。这些区域光、热、水和生物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受季节性干旱威胁的面积达100%,具有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面积占50%,多数土壤肥力衰竭。这样,不仅限制了资源潜力的充分利用。而且酿成区域性环境治理的严重问题。所以,本文即以在自然和社会生产力条件等方面都有代表性的江西省临川县小华山试验区为对象,对它们作了土地及自然资源的详查、分析评价与治理利用设计,借以对剖析低丘红壤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漫话磷肥     
磷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帮助植物幼根扎得牢固,幼芽茁壮地萌发,并且能够使植物的抗旱、抗寒性能提高,结实提早,穗、粒增多,籽实饱满,糖分增高。但是许多土壤中却缺乏能为植物吸收的磷素,往往必须施用磷肥,来补给或调节土壤中磷素养料,满足植物的需求。从目前情况看,大面积的华南和华中红壤区低产土壤和荒地土壤,在利用改良初期,磷肥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在华北大面积的石灰性土壤和西北黄土高原上,在足量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李庆逵主编的《中国红壤》一书,于198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一次印刷后已销售一空,1985年6月已再版发行。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它广布于长江以南14个省(区),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红壤地区热量充足,雨泽充沛。10℃以上的积温可达4500-8500℃,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炎热、多雨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红壤上的生物物质循环旺盛,季雨林下残落物量可达 1500斤/亩·年。  相似文献   

6.
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引导企业合理规模种植,对于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耕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微观经济行为出发,构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新开垦耕地的生态补偿标准、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方式转化比例、土地面积的四维空间理论方法,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新开垦耕地补偿标准制定方法。并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面向720 hm2待修复耕地,综合考虑当前生态补偿标准、县级政府财政能力,设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复量为1000万元/a,补偿标准0.51万元/(hm2·a),企业转换利用方式种植脐橙转换面积比例为50%,需补偿资金为368.49万元/a。建议面向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新开垦耕地生态修复目标,出台空间定位准确和补偿标准细化的精准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暖湿地区,土地面积21.8万km~2,人口5561万,占全国的5.4%。其景观的地域分异,北部属落叶阔叶、常绿叶混交林棕红壤地带;南部属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然而,从农业生产服务为主的目的出发,根据景观类型结构的类似性;农业生产潜力、优  相似文献   

9.
保护植物新品种的思索马耀扬我国是个陆域广大、海域辽阔的国家,在这块广的土地上繁衍着极为丰富的物种。仅“植物王国”酉双版纳就生长着约5000多种植物,其中100多种连《世界植物大全》都未记载。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推出新的作物品种、因此,在我国进...  相似文献   

10.
苍耳开发利用史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是我国广布的一种杂草,自古以来被我国人民当作灾害年间充饥的野菜,以及中药和油料植物。该文通过考察其利用史及植物学特征,认为这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植物,值得在荒地上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湖北南部及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由于这种土壤的交换性铝含量很高,而有效磷含量极低,因此,要提高作物产量,对稻田和旱地施用石灰和磷肥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经过为期4年的试验,得知施用石灰石粉对红壤pH值有显著影响,作物的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常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这两种方法均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生态效应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为了给红壤丘陵的综合开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3—1986年在江西泰和县千烟洲,通过4块面积各为200m~2,植被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rbar formosana)、裸地以及人工封育的天然林的小区实验,观察、分析研究了人工林与天然林在幼龄期的生态效应,评价了这两种不同方法治理红壤丘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立诚 《资源科学》1989,11(6):35-41
开发新疆是中央的战略设想,在开发大西北中,新疆处于优先的地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适度的开垦荒地,是开发新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是在参加新疆荒地资源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完成的。旨在对新疆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的战略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约距今4 000年前,周部族首领公刘带领族人移居至戎狄(今甘肃庆阳),开垦荒地,豢养家畜,繁衍生息。我国农耕文化在此衍发孕育。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延续至今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耕—牛”模式,成为全中国的农耕滥觞。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特定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因素,曾经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当地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无法应对迅速发展的人口经济压力。“耕—牛”农业难以为继,周祖的农耕文化根基发生悄然动摇,耕地农业正在一步步向现代草地农业过渡。庆阳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不仅是周祖时期农业文化的历史回归,更是农业生态适应性变迁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89,11(6):42-44
一、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 我国红壤丘陵广泛分布于北纬18—32°,东经96—120°。分属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10省(区)。面积约54.11万km~2,占10省(区)总面积的29%。 红壤丘陵位处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及热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1O℃年积温为5000(5500)—7500(8000)℃,年降水量1000—2000mm。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基因,并对其进行人工控制。现阶段,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对于土壤、动物生命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此,文章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与类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将其对土壤、动物生活威胁指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人們去探索和发現。你相信嗎?生长在高山或平原、荒地或田野的某些野生植物,竟能向人們提供許多与发展农业和工业有关的情报。原来,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內部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矛盾統一的結果,有的变得只能适应于一定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条件。因而在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出現一定的植物种类。人們根据这些特殊的植物,就能識別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状况、地质矿产以及其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清锋 《资源科学》1992,14(5):78-79
一、龙须草的一般特性 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属禾本科,又称拟金茅、蓑草。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区)及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它适应性强、耐瘠、耐旱、寿命长、产量高、见效快,在山坡、荒地、田头地边、果园空地、房前屋后等一切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均生长良好,既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开发利用龙须草资源特別适合于多坡地少良田、劳  相似文献   

19.
农垦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关键,更是一个拥有着众多人员的经济社会系统。随着当前农垦工作的不断发展,各种结构和产业的不断调整,在农垦工作中,对其环境保护要求和力度逐步扩大,做好农垦保护工作是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需求。开垦荒地,以便进行农业生产。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应用和管理。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在农垦防火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其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为农垦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这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还仅仅是处于机械化的时段,而且还面临着农业用工费用增加,人工技术成本增加但是粮食逐步贬值的困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种植一部分是为了满足我国世界第一人口的食物消耗,一部分也可以用于外来的出口贸易,因此我们在发展我国的经济文化时,切不可忽视我国农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在我国南部,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就是水稻,而且目前我们所种植的水稻主要就是杂交水稻,它是目前种植量最大的一个水稻品种,因为水稻是一种适合在水地里生长的植物,这一点符合我国南部地区潮湿多雨的天气状态。因此,在一些南部的农村地区,我们会尝试着根据它特殊的地质条件,对该地区进行农村经济改革时,把它变成了一个优质水稻的研发基地,其中优质水稻的生产技术,研发出优质水稻高产高效的配套生产技术并加快水稻新品种培育基地的建设就是目前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进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我国培育优质水稻的先进技术,并且从这些技术上面得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