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
大凡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所产生的艺术,其时代特征就越鲜明,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它的时代的表现,它的内容和形式就是由这个时代的性质、趣味所决定的。河南革命题材民歌格调明朗、情感质朴,充满朝气和力量,给人以明显的中原汉族民歌印象和革命精神美的感染。本文通过对河南地区革命题材民歌的特点、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论证了其对中原文化建设及青少年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铁 《高中生》2011,(28):13
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插曲和片尾曲,《十送红军》这首歌悠扬而婉转的旋律,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人们通常将这首歌归为江西民歌,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非土生土长的江西民歌,而是由张士燮、朱正本在前往江西采风之后创作的一首具有江西民歌风格的歌曲。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馆长毛秉华透露了《十送红军》描述的时代背景,称当时为了不暴露战略转移目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爆发已七十年了。这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的新时期,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影响比以前历次革命都更深远更广泛。江西在辛亥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辛亥革命在江西的情况,谈点看法,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以歌唱英雄刘志丹为代表的陕北革命民歌因其鲜明的红色革命思想,为陕北民歌的发展注入新生的力量,在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艺术家对陕北革命民歌采集、利用,创作出很多被世人传诵的经典音乐作品,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世界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和我国新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陕北民歌则在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无论是与古代文人诗歌的互相影响和发展还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几度刮起的歌坛"西北风",陕北民歌已成为唯一传遍全中国的民歌。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江苏抗战民歌是江苏地区流传的以传统民歌曲调填入抗战唱词的民歌.在填词过程中,既有原样保持民歌曲调的抗战民歌,亦有对原民歌曲调进行变化的抗战民歌.其题材与体裁众多,在多种题材中反映抗战生活的多个侧面,在丰富的体裁中展现抗战音乐的不同形态.江苏抗战民歌在民众熟悉的曲调中融入抗战文化,实现了特殊历史条件下传统民歌的重塑;同时,将抗战的政治符号嵌入民歌,通过民歌的传唱来重构民众的政治文化,增强民众的革命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华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呀,亲爱的农友们呀,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一支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民歌在20世纪50——60年代曾因多种媒体的宣传,唱彻大江南北,唱响全中国。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歌词作者却一直未被披露,代之以“江西革命历史歌曲”。“文化大革命”后期,安徽的一位音乐工作者在充分调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讲授中国现代史时,配合教学,依据教材,选用了部分革命历史歌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略举数例简介如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迅猛发展。江西民歌《农友歌》形象地再现了历史:“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往日穷人矮三寸,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天下的农友要翻身,自己当家做主人。一切权力归农会,共产党是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劳动人民创作的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学的瑰宝。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革命导师对民歌一向十分重视,给予过很高的评价。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指出: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最近发表的《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毛主席又一次明确指出:“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为我国新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自古以来,民歌都是开一代诗风,给诗人的创作以巨大的影响。我国两千多年诗歌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一种新诗体的兴起和变革,都离不开从民歌中吸取养料,注入新鲜血液。优秀的民歌,特别是新民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民歌,从中吸引养料和形式,为创造广大群众喜爱的新体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间歌曲《十送情郎哥》曾在湖北、江西、湖南等地区的乡村广为传唱,并流传有许多版本。笔者通过对湖北大冶、崇阳和蒲圻、咸宁、江西修水等不同版本的《十送情郎哥》音乐特征进行论析,认为江西修水版历史最为久远,极有可能是这首民歌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红色"陕北民歌是革命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民歌,具有革命性、纪实性、口语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及陕北民歌歌唱的特性决定了在翻译"红色"陕北民歌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语义上力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音节数尽量等于或少于原文;译文语言力求口语化。用这三个原则分析对比《东方红》两个英译本,可以看出以上原则在两个译本中都有所体现,从而印证了三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正>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实现终身发展。为加强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土音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本土音乐文化,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蕴。我们对环县革命历史民歌、传统民歌、现代民歌进行收集整合,作为校本教材让环县民歌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地方音乐,传播和传承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鄂东南苏区革命民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历史民歌,主要包括红军歌曲和传统民间歌曲。其具有全民参与、专业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传播特点,同时呈现出音调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追求审美品位、彰显文化生命等艺术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七月三十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创办三周年的前夕,给江西共大的同志们写了一封信。这是无产阶级教育史上的大事情。它为无产阶级的教育革命再一次指明了方向和航程,对于彻底改革旧教育,创办无产阶级的新教育,对于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和教育革命热潮中创办起来的无产阶级的新型学校。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  相似文献   

16.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它最真实、最生动、最直接地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而民歌又是其中最珍贵的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人民斗争走上了新的阶段,也使反映人民生活斗争的民歌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民歌中出现歌颂党和毛主席这一主题,是它跨上新阶段的标志。党一直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和人民结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随着革命的胜利进展,这种关系日益发展和巩固。我们这篇文章打算从(一)各革命斗争时期民歌、(二)反右斗争中的民歌、(三)大跃进民歌、(四)各兄弟民族民歌等几方面分析党和人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左权,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即是交通要塞,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左权县被誉为“民歌海洋,花戏之乡”。左权民歌是一部左权劳动人民鲜活的历史写照,是几代人生活的历练和精华的凝集,它像朵绚丽的桃花静静的绽放在古朴的太行山深处。左权民歌中的旋律发展方法成为了左权民歌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左权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旋律特征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去走进它,去聆听它,去解读它……从音乐学的角度去思考左权民歌,这种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分析了解左权民歌的艺术特征,而且有助于思考当代民歌的创作和发展:对于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左权民歌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试从旋律学的角度,对左权民歌音阶、调式特征进行梳理、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民族只有它的历史和文明活着,这个民族才活着。”民歌蕴藏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与思想,是记录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与变迁的“编年史”。因此我们提出“三感”统一的中小学民歌教学目标,即在中小学民歌教学中,要坚持以乐感为基础,以美感为核心,以文化感为指向,开展民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江西高等教育从1902年创办江西大学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本文概述了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过程,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对影响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学习苏联和院系调整,教育大革命和《高校六十条》,江西共大和“两种教育制度”,“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恢复高考和高校改革,高校扩招和跨越式发展等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陕北民歌《东方红》在不断的传唱中,变成了一首雄伟庄严的革命歌曲,并被载入史册。但对它的曲调来源以及曲调演变过程,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东方红》这首歌的曲调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东方红》源于陕北民歌并不是山西民歌《芝麻油,白菜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